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
2023(1939)
2022(1603)
2021(1579)
2020(1398)
2019(3190)
2018(3214)
2017(6941)
2016(3353)
2015(4063)
2014(4097)
2013(4004)
2012(3691)
2011(3342)
2010(3186)
2009(3184)
2008(3394)
2007(3238)
2006(3128)
2005(3022)
作者
(9955)
(8140)
(8059)
(7803)
(5135)
(3967)
(3819)
(3353)
(3243)
(2959)
(2934)
(2776)
(2646)
(2553)
(2546)
(2542)
(2445)
(2421)
(2353)
(2260)
(2096)
(2013)
(1986)
(1958)
(1871)
(1823)
(1814)
(1774)
(1722)
(1622)
学科
(14072)
银行(13927)
(13401)
(12748)
(12674)
(12345)
企业(12345)
管理(12243)
(11216)
经济(11208)
业务(8790)
(7918)
制度(7917)
银行制(7656)
(6444)
金融(6444)
方法(6432)
(5727)
(5643)
体制(5555)
数学(5388)
数学方法(5335)
(4481)
财务(4465)
财务管理(4458)
企业财务(4341)
信息(3728)
业经(3448)
理论(2940)
中国(2698)
机构
大学(49304)
学院(46728)
管理(21704)
中国(18667)
(18005)
经济(17552)
理学(17383)
理学院(17255)
管理学(17118)
管理学院(17010)
(16492)
银行(15826)
(14698)
研究(12434)
(11890)
(10605)
财经(9178)
(8513)
金融(8385)
中心(8323)
(8314)
(7897)
(7341)
财经大学(7030)
(6993)
北京(6790)
人民(6783)
科学(6123)
国人(6008)
中国人(5997)
基金
项目(26878)
科学(21287)
基金(20767)
研究(19858)
(17254)
国家(17142)
科学基金(15542)
社会(12594)
社会科(12008)
社会科学(12005)
基金项目(10820)
自然(10253)
自然科(10057)
自然科学(10056)
自然科学基金(9915)
编号(9145)
(9049)
资助(9006)
教育(8753)
成果(8289)
(7785)
项目编号(7045)
(5981)
人文(5497)
教育部(5493)
大学(5418)
国家社会(5392)
重点(5349)
(5206)
科研(5106)
期刊
(21839)
金融(21839)
(17683)
经济(17683)
研究(16549)
(10991)
中国(9388)
图书(7550)
管理(7116)
学报(6252)
情报(5679)
理论(5517)
实践(5292)
(5292)
(5240)
财经(5023)
书馆(4954)
图书馆(4954)
科学(4790)
大学(4231)
(4076)
学学(3693)
财会(3593)
农村(3366)
(3366)
会计(3347)
农村金融(3054)
技术(3050)
(3028)
论坛(3028)
共检索到85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冯学锋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银行并购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并购银行放弃了优质银行而并购了低质量的银行,或者付出比实际价值更高的成本并购了目标银行。二者都加大了银行并购的成本,影响并购效果。设立最优契约,甄别质量高低银行,同时针对经营层拥有的私人信息,股东从监督和激励两个方面诱导经营层的行为与股东利益一致,是解决银行并购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为冰  张列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冲  郭琪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企业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不断发酵,部分企业的授信风险正蔓延成区域风险,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基于"多对多"的普通银企关系的信贷管理制度的弊端。主办银行制度"一对一"的特点有利于构建稳定、排他、密切的银企关系,进而通过促进信息透明和稳定预期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本文通过对1844家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主办银行制度更适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强的领域。因此,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最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率先实施,实现融资与增信的双促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王祺  
一、引言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国有企业一旦发生亏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预期会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而国家(或政府)也往往会给与这些企业追加投资、减税或提供其它隐性补贴等优惠“措施”。这种现象被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称为“软预算约束”。科尔内把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陆艳  王晓瑜  
本文认为银企之间贷前信息不对称是银行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范银行贷款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明忠  
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然而,商业银行在与中央银行的博弈行为中,往往拥有中央银行难以获得的独占性的私人信息,特别是由于中央银行还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致使商业银行破产约束软化,于是,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往往会有恃无恐,对中央银行隐瞒信息,冒大风险从事经营活动,银行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因此产生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蔚田  杨丽娜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斯,以表彰他们70年代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文中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网络银行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洪涛  
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银行是多余的机构;有效解释银行功能的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同样,在银行在发挥作用、开展信贷业务时,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如信贷配给。银行之所以广泛采用抵押担保的信贷方式,正是因为抵押担保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起到了信号传递的作用。如果信息能够进一步完备,银行是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的,如信用卡信贷,这对借款人来说,降低了信贷的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欣  李亚琴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银行为了实现“既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 ,又保持自身稳健运行”的目标 ,必须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 ,提出了完善银行内部信贷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先进技术工具 ;创建新型银企关系、设计信贷合约 ;加强同业沟通 ,推广银团贷款等具体对策和建议 ,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切实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武春桃  
笔者基于2004年~2012年中国1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截面估计、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距估计等实证方法,实证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显著地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信息不对称和银行效率等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更加明显。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加剧,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正不断加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莫万贵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首先,对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及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其次,结合我国信贷市场预算约束软化这一基本特征,研究了我国信贷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贷风险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最后,文章从提高信息对称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俊红  唐耀东  
本文根据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从市场运行机制中所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和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以及银行内部存在的不对称信息等方面,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弱化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代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而信贷风险是银行风险的主要内容,因此,防范和化解风险就成为了银行界的热门话题。为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追逐热点,探寻信贷风险的形成和规避方法。一、信息不对称———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自亚当·斯密推崇市场这只“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廷求  张钰  刘舒  
本文从董事网络能够减少公司并购时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董事网络对并购参与双方财富效应的影响。与现有的文献不同,在对2007~2011年间共2401起并购事件的研究中,本文发现收购公司向董事网络中心位置靠近的过程中,公司的并购财富先增加,在达到一个最优点后,开始下降,呈现倒U型关系。而单纯改变目标公司在董事网络中的位置,并不能明显提高其财富效应,只有通过董事网络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才能对其财富产生明显作用。深入验证董事网络对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信息披露质量差的公司中,董事网络发挥的作用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