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5)
2023(2823)
2022(2451)
2021(2385)
2020(2306)
2019(5063)
2018(5509)
2017(12176)
2016(6149)
2015(7328)
2014(7515)
2013(7779)
2012(7489)
2011(6879)
2010(7073)
2009(7151)
2008(6945)
2007(6378)
2006(6013)
2005(5708)
作者
(18618)
(15208)
(15100)
(14595)
(9407)
(7219)
(7050)
(5773)
(5765)
(5633)
(5051)
(5007)
(4866)
(4684)
(4657)
(4504)
(4495)
(4484)
(4437)
(4379)
(4024)
(3639)
(3609)
(3558)
(3557)
(3451)
(3444)
(3377)
(2998)
(2939)
学科
(26772)
经济(26745)
管理(20314)
(19110)
(14126)
企业(14126)
方法(13888)
数学(12607)
数学方法(12540)
中国(9495)
(8808)
(7803)
(7218)
(7204)
贸易(7200)
(7051)
(6872)
银行(6870)
(6555)
业经(5642)
(5450)
金融(5450)
(5235)
财务(5225)
财务管理(5213)
企业财务(5004)
农业(4900)
信息(4437)
(4416)
税收(4203)
机构
大学(100826)
学院(99537)
(44371)
经济(43496)
管理(40805)
理学(34010)
理学院(33753)
管理学(33460)
管理学院(33276)
研究(28999)
中国(27932)
(24683)
(21161)
财经(19453)
(17426)
中心(14929)
科学(14646)
财经大学(14381)
(14314)
(14244)
北京(13988)
经济学(13865)
经济学院(12722)
(12462)
(12432)
研究所(12317)
商学(11716)
(11715)
师范(11647)
商学院(11636)
基金
项目(54545)
研究(42718)
科学(42691)
基金(40208)
(33169)
国家(32883)
科学基金(28236)
社会(27500)
社会科(26083)
社会科学(26078)
基金项目(21108)
编号(19692)
(19629)
教育(19291)
成果(17103)
资助(17100)
自然(16703)
(16460)
自然科(16296)
自然科学(16291)
自然科学基金(15997)
(13126)
项目编号(12902)
教育部(11680)
人文(11606)
课题(11441)
国家社会(11204)
重点(11165)
社科(10980)
(10942)
期刊
(51162)
经济(51162)
研究(34068)
(18246)
金融(18246)
(17684)
中国(15144)
管理(14084)
学报(11112)
(10495)
科学(9740)
财经(9664)
经济研究(9630)
业经(9553)
图书(9090)
理论(8861)
大学(8312)
实践(8252)
(8252)
(8122)
学学(7453)
商业(7412)
技术(7163)
问题(7163)
教育(6998)
情报(6518)
(6464)
农业(6167)
书馆(6058)
图书馆(6058)
共检索到157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蓉丽  
开展消费信贷是我国目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之一。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影响了我国消 费信贷的发展。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提出增强消费者预期支付能力,建立和完善 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等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世银  
消费信贷是银行为使消费者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向其提供的贷款 ,实为消费者用自己明天才能挣到手的钱来享受今天的生活。由于受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性的影响 ,经常会导致消费信贷市场供求的失衡。本文通过建立消费信贷市场均衡模型进行分析 ,阐述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条件下其失衡的根源 :既有消费者方面的原因 ,又有银行方面的原因 ,更有二者共同缺乏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由此提出了达到均衡的政策措施选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志仁  瞿海燕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信息产业崛起,信息消费盛行。本文指出,我国信息消费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我国信息消费的具体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性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昌林  蒲勇健  
由于借贷双方利益和风险上的不对称性导致借贷关系不同于一般买卖关系。文章通过构建银行对企业信贷博弈模型,说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败"、资金价格严重扭曲致使资金不能有效配置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模型说明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除了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外,政府的各项政策是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杰  陈军  
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债务合约本身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提高信息量可通过增加信息供给和减少信息需求两条途径来实现,通过选择特定的顾客群或建立特殊的客户关系,可降低信息生产成本,增加信息供给。通过契约安排,可增加自有资金、贷款抵押和担保的数量,它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理想选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伟利  
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比较分析,归纳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经验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陆艳  王晓瑜  
本文认为银企之间贷前信息不对称是银行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范银行贷款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  俞健  
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动态博弈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分析了银企信贷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演化稳定策略,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可能的控制方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叶维武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诱发市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导致市场功能的失灵和市场效率的损失。对于存在大量不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作为信息缺乏的一方,信贷供给者宁可放弃一些交易机会也不愿承担农户的信用风险,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农户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发生"道德风险"。运用"信息熵"工具分析农户信贷需求与决策,认为通过农户主动的"信号传递"和信贷供给者设计出的一系列不同信用风险下的包含信息监督与激励机制的信贷合同可以化解上述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陈四清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或发展时期而亟需资金,除了股东投入的少量原始资本以及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外,自身经营积累的资本十分微弱,内源融资极其有限。外源融资中股票市场的门槛较高,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因此,其外源融资更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但有关资料表明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高达56%。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路径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世春  
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于贷款关系和存款关系之中。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承担了较大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信贷消费者和存款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解决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我国的资信评级制度,制定和颁布消费信贷法规,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以及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夏子航  马忠  陈登彪  
本文考察上市公司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债务分布决策的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在债务主体选择决策中发挥的信息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时,子公司会更多地选择自主承担债务融资,但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提高,债务融资则更多集中于母公司,表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子公司自主承担债务融资的能力,上述倾向在子公司业务比重大的企业集团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地,条件稳健性显著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对子公司自主承担债务融资的约束,而非条件稳健性却加剧了上述约束。研究揭示了信息不对称除影响公司信贷总体水平外,还是影响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债务融资主体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两类会计稳健性在集团信贷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大鹏  齐中英  
本文在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企业资产抵押贷款过程中“逆向选择”的生成机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银行在“逆向选择”情况下采用的信贷策略,提出通过资产证券化来降低“逆向选择”造成的商业不良资产比例和减少银行惜贷行为的发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洪涛  
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银行是多余的机构;有效解释银行功能的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同样,在银行在发挥作用、开展信贷业务时,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如信贷配给。银行之所以广泛采用抵押担保的信贷方式,正是因为抵押担保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起到了信号传递的作用。如果信息能够进一步完备,银行是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的,如信用卡信贷,这对借款人来说,降低了信贷的成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勇阳  
噪声交易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金融市场“噪声”概念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利用自然界的现象并借助自然科学的概念来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和行为特征。噪声交易现象强调了在解释经济现象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分散且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因素的作用,如市场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