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8)
2023(5352)
2022(4766)
2021(4392)
2020(4064)
2019(9646)
2018(9802)
2017(19716)
2016(10776)
2015(12512)
2014(12895)
2013(13028)
2012(12349)
2011(11166)
2010(11381)
2009(10928)
2008(11085)
2007(10305)
2006(8818)
2005(8030)
作者
(32985)
(27743)
(27597)
(26532)
(17587)
(13295)
(12952)
(10841)
(10350)
(10043)
(9356)
(9265)
(8874)
(8810)
(8764)
(8617)
(8605)
(8199)
(8085)
(7992)
(6944)
(6854)
(6756)
(6325)
(6322)
(6318)
(6288)
(6157)
(5658)
(5587)
学科
(47972)
经济(47933)
管理(31830)
(30868)
方法(25718)
(25052)
企业(25052)
数学(22908)
数学方法(22721)
(13790)
(12478)
(10710)
中国(10290)
(9559)
财务(9537)
(9515)
贸易(9514)
财务管理(9511)
业经(9354)
(9242)
企业财务(9054)
地方(8291)
(8197)
农业(8187)
(7601)
理论(7250)
(7144)
银行(7124)
(7059)
金融(7057)
机构
大学(165487)
学院(162569)
(66896)
经济(65418)
管理(64621)
理学(55102)
理学院(54525)
管理学(53648)
管理学院(53334)
研究(52157)
中国(42375)
(34773)
科学(32335)
(31598)
(30271)
(27143)
中心(26745)
财经(25404)
业大(25329)
(25250)
研究所(24511)
农业(24078)
(22899)
北京(21786)
经济学(20830)
(20627)
师范(20421)
(20236)
经济学院(19092)
财经大学(18778)
基金
项目(104373)
科学(81087)
研究(75674)
基金(75600)
(65453)
国家(64943)
科学基金(55147)
社会(46787)
社会科(44311)
社会科学(44293)
(40410)
基金项目(40370)
自然(35898)
自然科(35054)
自然科学(35041)
教育(34893)
自然科学基金(34457)
(34226)
编号(32578)
资助(31588)
成果(27564)
(23627)
重点(23176)
(21830)
(20893)
课题(20654)
科研(20483)
项目编号(20332)
教育部(20137)
大学(19916)
期刊
(69367)
经济(69367)
研究(45213)
中国(28551)
学报(26639)
(26455)
(26271)
科学(22449)
管理(19649)
(19630)
金融(19630)
大学(19020)
学学(17649)
农业(16572)
教育(13886)
技术(13702)
财经(12763)
图书(12437)
业经(11218)
经济研究(11113)
(10801)
理论(10586)
实践(9871)
(9871)
问题(9793)
(9273)
情报(8994)
技术经济(8819)
统计(8397)
书馆(8146)
共检索到239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勇阳  
噪声交易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金融市场“噪声”概念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利用自然界的现象并借助自然科学的概念来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和行为特征。噪声交易现象强调了在解释经济现象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分散且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因素的作用,如市场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昌林  蒲勇健  
由于借贷双方利益和风险上的不对称性导致借贷关系不同于一般买卖关系。文章通过构建银行对企业信贷博弈模型,说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败"、资金价格严重扭曲致使资金不能有效配置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模型说明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除了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外,政府的各项政策是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栗源  冯祈善  邬江  
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它给信贷市场带来了效率损失,也增大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对策,以期提高整个信贷市场的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龙  
IPO首日收益异象的形成一直有争议,而发行价偏低的抑价观点也受到某些实证研究的挑战。本文在一级市场中引入噪声申购者影响,并综合信息不对称和噪声交易两类因素,对IPO首日收益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实证。研究发现,IPO首日收益与新股的一、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均有关,前者由信息不对称和噪声申购者共同决定,后者由上市首日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决定,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蓉丽  
开展消费信贷是我国目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之一。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影响了我国消 费信贷的发展。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提出增强消费者预期支付能力,建立和完善 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等对策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京辉  杨梅  
一、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信息不对称是指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另外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相对于中小企业和信贷机构(主要为银行)而言,与信贷机构相比,中小企业占有信息优势,能够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而信贷机构通过有限渠道了解到的中小企业信息则是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锦  蔡淑琴  
笔者以众多经济学家对信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把银行信贷活动中交易双方的行为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将信息不对称本身作为研究的前提条件,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及求解,分析了银行信贷交易的机理以及“逆行选择”、“道德风险”等相关因素对于交易双方的策略影响,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交易活动影响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蓉  伍瑞凡  
本文针对贷前贷后银企之间关系的变化,首先建立了贷前的信号博弈模型和贷后的战略博弈模型,然后,分别求解出信号模型中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存在的条件以及战略博弈模型中银行实行监督的概率边界,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和讨论的结果提出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些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宏  
互联网的普及,使C2C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商家在C2C电子商务交易中销售劣质商品,欺骗消费者,这将严重地影响C2C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表明,加大C2C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公开和透明程度,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对于消除C2C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刚  郭立夫  刘清恩  
我国股票市场最近一年多来的长期低迷,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瑞华  杨舟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松  潘珊  姚长辉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企业及担保机构的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担保机构对企业信贷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有效增加进入信贷市场的企业规模,而引入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在垄断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了银行利润,提高了企业利润,社会总福利不变;随着信贷市场的完善,在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有效提高社会总福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海燕  张乐柱  任成龙  
在信贷市场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合作社信贷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借助信息经济学及博弈论理论,尝试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间信贷融资的动态博弈模型,剖析导致合作社信贷融资困境的深层原因,提出引入惩罚-补偿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破解合作社信贷融资难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敏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特殊视角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安全的形成机理,并创造性地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内涵进行了界定,总结和提出了信贷交易中存在的5种主要信息不对称形式,特别是创新地提出了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与信用中介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强和防范信贷经营中的超额授信、过度授信、关联企业等风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杰  陈军  
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债务合约本身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提高信息量可通过增加信息供给和减少信息需求两条途径来实现,通过选择特定的顾客群或建立特殊的客户关系,可降低信息生产成本,增加信息供给。通过契约安排,可增加自有资金、贷款抵押和担保的数量,它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理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