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1)
2023(5311)
2022(4222)
2021(3978)
2020(3441)
2019(7755)
2018(7375)
2017(15361)
2016(7685)
2015(8750)
2014(8398)
2013(8261)
2012(7468)
2011(6574)
2010(6935)
2009(7195)
2008(6360)
2007(5837)
2006(5293)
2005(5099)
作者
(19936)
(16325)
(16240)
(15403)
(10598)
(7880)
(7655)
(6449)
(5986)
(5967)
(5606)
(5415)
(5261)
(5126)
(5051)
(5015)
(4959)
(4918)
(4727)
(4565)
(4096)
(3927)
(3849)
(3796)
(3767)
(3680)
(3617)
(3546)
(3295)
(3271)
学科
(35479)
(34076)
企业(34076)
管理(31955)
(30274)
经济(30231)
(25484)
金融(25484)
(22243)
银行(22243)
(21517)
(19361)
(17341)
财务(17318)
财务管理(17300)
企业财务(16887)
方法(15899)
中国(14233)
数学(14169)
数学方法(14093)
(12390)
中国金融(10939)
业经(8821)
(8366)
体制(7785)
地方(6068)
理论(5934)
信息(5907)
(5726)
公司(5573)
机构
大学(107487)
学院(106746)
管理(45938)
(45808)
经济(44906)
理学(38866)
理学院(38623)
管理学(38258)
管理学院(38054)
中国(32197)
(28129)
研究(27856)
财经(22263)
(20774)
(20227)
(19349)
金融(18978)
(17409)
财经大学(17081)
中心(16960)
银行(16758)
(15729)
(14836)
经济学(14742)
商学(14508)
商学院(14399)
人民(14036)
经济学院(13474)
(13447)
北京(13213)
基金
项目(64107)
科学(51612)
基金(49371)
研究(48777)
(40562)
国家(40207)
科学基金(36909)
社会(32852)
社会科(31499)
社会科学(31492)
基金项目(26145)
(23590)
自然(23120)
自然科(22666)
自然科学(22663)
自然科学基金(22340)
教育(21777)
资助(20917)
编号(20623)
(19096)
成果(18040)
项目编号(14920)
(14784)
人文(13954)
(13865)
国家社会(13852)
教育部(13780)
(13697)
重点(13438)
(13270)
期刊
(45884)
经济(45884)
(31766)
金融(31766)
研究(31543)
(26975)
中国(18479)
管理(17046)
财经(12152)
学报(12092)
科学(10268)
(10066)
财会(9764)
大学(9474)
(9147)
学学(8921)
会计(8505)
理论(8345)
图书(7820)
实践(7664)
(7664)
经济研究(7522)
技术(6939)
业经(6674)
通讯(6510)
会通(6501)
情报(6056)
问题(5437)
中国金融(5249)
书馆(5123)
共检索到16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征  范从来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国内外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我国还呈现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说明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存在一定理论依据。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亚军  刘丽芹  
一般以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由于不合理的成本因素、有缺陷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与低有效的资本市场等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认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又一基本原因是管理者的内生融资偏好。如果公司绩效影响管理者的财富(或职位、声誉等),管理者的偏好将支配公司的融资决策。对称信息条件下,管理者将有充分的股权融资偏好;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果管理者对公司项目(或资产)拥有私人信息,且厌恶风险,管理者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股权进行融资。最后,本文提出,管理者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是内生的,治理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所产生危害的基本思路是"疏",而不是"堵"。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路  马亚军  
一般以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由于不合理的成本因素、有缺陷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与低效的资本市场等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认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管理者的内生融资偏好。如果公司绩效影响管理者的财富(或职位、声誉等),管理者的偏好将支配公司的融资决策;对称信息下,管理者将有充分的股权融资偏好。不对称信息下,如果管理者对公司项目(或资产)拥有私人信息,且厌恶风险,管理者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股权融资,直至达到均衡。最后,本文提出,管理者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是内生的,治理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所产生危害的基本思路是“疏”,而不是“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鸿志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资产风险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此理论也有助于解释以往各种不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的分歧。另外,显著性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权衡理论和负债能力理论不能排斥实证结论,进一步证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骆垠杏  
采用Logistic模型,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15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主要受融资成本、公司特征以及内部人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弱上市公司内部人攫取私利的动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章卫东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都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行为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金玲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股权融资偏好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学者研究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四个视角,得出了一些政策层面的启示,并对股权再融资的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冯玉梅  王春峰  房振明  
本文从动态角度检验了时变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Wilcoxon秩和检验、方差比检验以及Fama-MacBeth回归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倾向于在信息披露之后公告新股发行;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公告前后两个定期报告皆具有信息含量,但发行公告之前的定期报告没有向市场传递更好的信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成喆  张涛  慈佳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宇峰  严湘  
本文重点研究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显著存在股权再融资偏好行为;同时,盈利能力对其显著影响,财务风险水平是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国有控股公司对股权融资偏好有所降低,此外其行为是基于较大的内部融资缺口的理性融资行为。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股权再融资偏好的特殊性,我国要调整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融资市场和融资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张岗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喜平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