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3)
2023(17350)
2022(14766)
2021(13751)
2020(11639)
2019(26759)
2018(26483)
2017(51740)
2016(27410)
2015(30870)
2014(30579)
2013(30028)
2012(27417)
2011(24488)
2010(24635)
2009(23012)
2008(21458)
2007(18972)
2006(16796)
2005(14561)
作者
(76757)
(64139)
(63210)
(60373)
(40448)
(30644)
(28981)
(25055)
(24425)
(22755)
(21909)
(21475)
(19970)
(19786)
(19739)
(19314)
(18950)
(18771)
(18537)
(18286)
(15725)
(15566)
(15473)
(14748)
(14383)
(14333)
(14151)
(14018)
(12908)
(12659)
学科
(111964)
经济(111845)
(85125)
管理(79041)
(63179)
企业(63179)
方法(53189)
(49486)
数学(47118)
数学方法(46542)
农业(33014)
中国(32303)
(30889)
(28958)
金融(28956)
业经(28863)
(27726)
银行(27692)
(26533)
(23902)
地方(23378)
(20956)
(20706)
财务(20631)
财务管理(20581)
企业财务(19685)
(19516)
贸易(19502)
(18974)
理论(18055)
机构
学院(382344)
大学(381730)
管理(157216)
(155525)
经济(152243)
理学(136601)
理学院(135283)
管理学(132930)
管理学院(132237)
研究(119974)
中国(99272)
(78869)
(72743)
科学(72318)
(71304)
中心(60354)
业大(59903)
财经(57964)
(57745)
农业(55774)
(55345)
(53075)
研究所(52499)
北京(48985)
(47889)
师范(47475)
经济学(47009)
(45849)
财经大学(43302)
(42812)
基金
项目(266102)
科学(210361)
研究(197214)
基金(194824)
(167930)
国家(166497)
科学基金(145058)
社会(125490)
社会科(118889)
社会科学(118856)
(103543)
基金项目(103506)
自然(93444)
自然科(91311)
自然科学(91291)
教育(89695)
自然科学基金(89651)
(85870)
编号(82047)
资助(80201)
成果(65462)
(59030)
重点(58324)
(56105)
(55101)
课题(54026)
国家社会(52092)
创新(51373)
教育部(51101)
科研(50972)
期刊
(163755)
经济(163755)
研究(108727)
(71764)
中国(70215)
学报(58212)
(53817)
科学(52750)
管理(52127)
(51337)
金融(51337)
农业(47898)
大学(45492)
学学(42829)
教育(36851)
技术(32886)
业经(31774)
财经(27678)
经济研究(24626)
(23458)
图书(22526)
(22375)
问题(22349)
理论(20541)
实践(19003)
(19003)
(18437)
统计(18118)
技术经济(18101)
科技(17381)
共检索到55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士华  郭雨林  杨涛  
针对信息不对称下的农村信贷市场,本文基于金融联结机制模型,分析农户信贷资金配置策略问题,认为,在金融联结机制下,贷款违约的惩罚力度将对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产生重要影响,实证证实了在高惩罚的配置策略中,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其可能更加关注借款人未来偿还因素的甄别和监督;在低惩罚的配置策略中,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其更多注重有关借款人履约特征方面的甄别和监督。政策含义在于设计有效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合作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村信贷合约有效履行的制度设施,以及在既有的农村金融存量基础上,通过类似于金融联结的农村信贷制度创新,来整合与深化农村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在农村信贷市场上,当同时面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贷款人必须考虑非对称信息对行为(工作努力)和类型(生产力)的影响,他们将根据自身的可获得信息量、信贷处理成本、借款人担保禀赋等因素,设计出适应于不同类型借款人的信贷合约,从而实现信贷资金配置。对两类贷款人("小贷"贷款人和"农信"贷款人)的信贷交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小贷"的信贷合约条件比"农信"的信贷合约条件更具有可变性;"小贷"借款人比"农信"借款人更富裕且生产力更高;"农信"中的高生产力借款人更可能转移到"小贷"来申请贷款。政策启示在于创新农村信贷合约、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叶维武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诱发市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导致市场功能的失灵和市场效率的损失。对于存在大量不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作为信息缺乏的一方,信贷供给者宁可放弃一些交易机会也不愿承担农户的信用风险,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农户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发生"道德风险"。运用"信息熵"工具分析农户信贷需求与决策,认为通过农户主动的"信号传递"和信贷供给者设计出的一系列不同信用风险下的包含信息监督与激励机制的信贷合同可以化解上述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叶维武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诱发市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影响市场功能的失灵和市场效率的损失。对于存在大量不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作为信息缺乏的一方,信贷供给者宁可放弃一些交易机会也不愿承担农户的信用风险,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农户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发生"道德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利用"信息熵"工具分析了农户信贷需求与决策之后认为,通过农户主动的"信号传递"和信贷供给者设计出的一系列不同信用风险下的包含信息监督与激励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昌云  钟腾  郑华懋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  
本课题组调查研究的结论为,所调查年度农村金融机构约占存款三分之一的信贷资金为净流出,其流出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式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系统内约期上存资金;二是转移式流出,表现为邮政储蓄机构转存款等;三是投资性流出,表现为运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农村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约有三分之一形成呆坏账,信贷资金不能参加正常的周转,信贷支农作用明显减弱。信贷资金回流农村的路径设计为构建四个机制:中央银行的调节机制,经济杠杆的引导机制,金融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农业信贷投入的风险补偿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基于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融资结构及决定因素。计量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测,即农户所能提供的担保资产量(或农户被监督的程度)决定了其借款来源结构的组合形式;担保品充足的农户容易申请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而随着农户担保品的减少且容易被贷款人监督时,其更可能获取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监督贷款,或者是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混合贷款。其政策含义在于构建信息收集机制,鼓励信贷技术创新,建立农村资产可抵押(担保)市场,以及综合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以整合农村信贷市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典军  张晓涛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贷款需求、获得情况以及来源、期限、规模、成本、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远胜  汪霞  申志伟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农户的灾后重建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而金融机构贷款是满足需求的主渠道。根据四川省5个重灾县45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先对灾区农户的财产损失、灾后重建的资金缺口及其筹资渠道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用Logistic模型识别了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灾区农户的户均总损失为46464元,其中房屋损失占81.7%;农户的资金需求具有缺口大、筹资渠道有限等特点;57%的被调查农户获得银行贷款,96.7%的农户贷款是为了建房,贷款的期限和额度主要集中在1~5年和1~5万元;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农户地形、收入和损失。文章最后提出了三点政策性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刁怀宏  
本文从农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视角,集中讨论了农户与贷款者的信贷行为关系。通过分析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两类性质后,从信号博弈角度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抵押对降低农贷风险的信号发送过程,并给出了基于贷款者的农地抵押金融合约模型。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地使用权抵押金融既可以提高农贷资金的安全性,又蕴涵着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可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分析资源是否流向有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本文借鉴Jeffrey Wurgler的研究方法,对2000年以来北京市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26个主要行业的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与北京城市特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行业利润率以及价值创造能力总体上呈现出较高相关性,但也存在对一些行业投入过度集中或对其发展趋势不够敏感等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基于中国大陆分省数据,文章使用随机系数模型测算了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并实证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的作用。文章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信贷跨区域配置效率。文章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信贷资金跨地区流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栋梁  王聪  邱黎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信贷约束强度对农户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信贷约束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减少其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不利于优化农户的消费结构,而减弱农户的信贷约束强度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通过考察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调节作用发现,信贷约束对低收入群体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即仅在低收入家庭和农业收入家庭的分样本中,信贷约束会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因此,在贸易摩擦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刺激农户提升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尤其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后续政策应着力改善农户的信贷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