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
2023(2253)
2022(1920)
2021(1800)
2020(1616)
2019(3615)
2018(3688)
2017(7488)
2016(3871)
2015(4433)
2014(4357)
2013(4275)
2012(4035)
2011(3598)
2010(3503)
2009(3302)
2008(3551)
2007(3150)
2006(2949)
2005(2849)
作者
(10959)
(8960)
(8776)
(8474)
(5734)
(4301)
(4226)
(3465)
(3310)
(3294)
(3158)
(2980)
(2846)
(2840)
(2786)
(2749)
(2728)
(2708)
(2636)
(2576)
(2243)
(2124)
(2117)
(2107)
(2090)
(2046)
(1949)
(1917)
(1799)
(1792)
学科
管理(16969)
(16873)
经济(16854)
(15692)
(15299)
企业(15299)
方法(10221)
数学(9221)
数学方法(9156)
(8730)
(7981)
财务(7972)
财务管理(7968)
企业财务(7840)
(4545)
市场(3958)
业经(3792)
信息(3645)
(3500)
(3098)
金融(3098)
(3060)
(2997)
银行(2997)
理论(2908)
(2778)
体制(2710)
物价(2628)
产品(2585)
(2443)
机构
大学(58418)
学院(56169)
管理(26348)
(23578)
经济(23051)
理学(22406)
理学院(22259)
管理学(21997)
管理学院(21877)
研究(15395)
中国(14565)
(13987)
(11818)
财经(11172)
(10234)
中心(9042)
财经大学(8616)
(7821)
科学(7654)
北京(7638)
商学(7330)
商学院(7248)
(7133)
(7126)
金融(7006)
经济学(6834)
(6754)
业大(6455)
信息(6377)
(6316)
基金
项目(34554)
科学(27956)
基金(27252)
研究(25043)
(23190)
国家(23057)
科学基金(20931)
社会(16292)
社会科(15599)
社会科学(15595)
基金项目(14322)
自然(14175)
自然科(13945)
自然科学(13941)
自然科学基金(13748)
资助(11751)
(11650)
编号(11194)
教育(11144)
(9943)
成果(9714)
项目编号(8155)
(8009)
教育部(7256)
人文(7244)
国家社会(7081)
大学(6915)
重点(6882)
科研(6826)
(6687)
期刊
(21093)
经济(21093)
研究(14623)
(13309)
中国(8848)
管理(8817)
(8810)
金融(8810)
理论(8249)
实践(7899)
(7899)
学报(7465)
图书(7363)
财经(5938)
价格(5900)
情报(5778)
科学(5688)
大学(5334)
(4895)
财会(4856)
学学(4804)
书馆(4775)
图书馆(4775)
会计(4429)
(4133)
(3895)
经济研究(3617)
技术(3584)
月刊(3436)
通讯(3308)
共检索到87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孔东民  魏诗琪  
本文考察信息不对称、机构持股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是否影响到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分析发现:(1)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对股票收益稳定性有促进效应。(2)机构持股对收益稳定性有负的影响,即机构持股加剧了股票收益的波动。(3)在机构未持股时,信息透明对收益波动的边际影响为负;当机构持股时,信息透明的提高在边际进一步促进了价格的稳定性,这说明在机构持股时,提高信息透明对股价的稳定性作用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李艳丽  
本文使用2006—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识别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了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这种正向作用是信息不对称缓解的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显著;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在企业、产品以及规模方面存在差异;外部冲击导致原有企业出口关系被破坏,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及时止损,推动企业出口关系转换,这虽然破坏了原有出口关系的稳定,但降低了企业损失,有利于企业出口长期增长。本文认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将数字技术嵌入其生产、销售的各环节;政府应该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加强数字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会芳  
近几年国内股票市场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股价崩盘风险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机构投资者能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人们所预期的外部监管者角色,也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2008-2016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持股稳定性与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背后的影响机制,以及公司产权异质性对该效应是否会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与崩盘风险呈负向关系;(2)机构持股稳定性影响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在于"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盈余管理——崩盘风险",机构投资者能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削弱其盈余管理行为;(3)机构持股的稳定性对于崩盘风险的负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持股时间的长短,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机构和短期机构,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稳定性对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期和滞后期长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两类代理成本越低;当期和滞后期短期机构持股对管理层代理成本没有影响,但能够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进一步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影响长期机构降低两类代理成本的作用,即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0%,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长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两类代理成本就越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庭栋  
本文探讨新上市公司是否由于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其新股折价幅度较大。同时探讨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上市后高管持股比例是否会增加。结果发现,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新上市公司,其新股折价幅度较大。以上市后一年为计算期间,则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大时,新股长期性折价幅度也越大,但不显著。一般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新股上市折价幅度也较大。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公司,其管理层可能隐瞒了不好信息,上市后高管持股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反而降低了。这说明,会计性信息不对称是公司上市时形成新股折价幅度与管理层内部交易的原因之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万俊毅  
机构股东作为市场中的“大鳄”,其交易需求变动是导致个股股价更趋向基本面还是发生更大的波动?对这个问题,理论界至今还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波动加剧学派和非加剧学派各执一词,已有的实证研究也不支持哪一派的结论。深入考察各派学说的观点,可为健康发展机构股东进而促进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卉  孙宝乾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6—2015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结合我国的产权性质,考察了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可能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信息不对称水平是会计稳健性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一个中介变量。第二,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代昀昊  唐齐鸣  刘莎莎  
本文考察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股价暴跌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未来股价的暴跌风险显著正相关;(2)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更显著;(3)此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作用在"牛市"与"熊市"阶段并无明显差异。本文对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等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小青  阮秀云  
本文基于2003年至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代理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发放越多的现金股利,且机构投资者越稳定,影响程度越大。半强制分红政策政策实施以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力度变小,但是机构投资者稳定性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特别是稳定性高的机构投资者,能通过干预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减少公司的代理问题,这为相关部门缓解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信用风险转移在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表明:理想的信用风险转移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和效率,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威胁。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低效,这将导致风险的不适度集中、风险定价不准确以及缺乏透明度等,这些问题将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铁瑛  刘逸群  
已有理论普遍认为,出口关系一经建立便会长期维持,但现实中出口关系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本文基于2000—2016年的长观察窗口识别了中国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尝试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从贸易中介视角对不稳定出口关系的发生进行解释。基本事实显示,不稳定出口关系占比高、发展快、分布广、潜力大,是普遍存在且需要重视的出口现象。本文引入贸易中介拓展已有理论框架,发现贸易中介通过"出口固定成本分摊"与"信息溢出"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基准研究表明,贸易中介提升了不稳定出口关系发生的概率,降低了其中一次性出口发生的概率。基于异质性贸易中介的研究发现,普通中间商代理固定成本分摊效应,其影响与基准结论一致,专业中间商提升了一次性出口发生的概率,刻画了信息溢出带来的"被动出口",这一结论在信息不对称或不稳定性程度不同的目的地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拓展性研究发现,贸易中介通过固定成本分摊机制会使得原有的"出口关系稳定度—生产率"排序趋于无序化,企业混同进行不稳定出口和稳定出口。本文研究意味着不稳定出口关系是中国出口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推进出口"稳中求进"有赖于引导和规范贸易中介行为,降低企业出口固定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涛  郑祖玄  
中国股市中 ,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常常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机构通过操纵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来影响股票交易价格 ,以获得超额收益。鉴于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远远低于机构与散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 ,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最终减少市场操纵行为 ,机构在投资者中所占比例与市场整体被操纵程度的关系可以用倒“U”形曲线表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俏  王文举  
股票的优质性主要由股票价格的稳定性来决定。通过建立条件风险函数非参数平滑估计的估计方法,证明条件风险函数平滑后的非参数估计值具有一致性和渐进正态性,并将此方法扩展到了截尾数据中。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表明条件风险函数平滑后的非参数估计值在非截尾数据以及截尾数据中的有限样本行为都要优于非平滑的估计值。实证分析中用截尾数据条件风险函数非参数平滑估计方法非参数估计中国14大行业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发现房地产行业的股票价格最不稳定,建筑材料行业的股票价格表现最稳定。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殿阁  
价格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与消费者经济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 ,导致信誉好、产品质量高的生产企业退出交易 ,信誉差、产品质量低的生产企业会大量涌入市场 ,产生“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依靠市场、政府、第三方力量等综合手段才能解决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尔强  
现行股份制改造的结果不能使国有控股企业产生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人”“外部人”控制问题,软、硬信息披露问题依然大量存在。必须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政府监控手段,规范证券管理体制,使股票市场更有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