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7)
- 2023(7218)
- 2022(6025)
- 2021(5529)
- 2020(4318)
- 2019(9938)
- 2018(9889)
- 2017(19157)
- 2016(10120)
- 2015(11405)
- 2014(11476)
- 2013(11441)
- 2012(10991)
- 2011(10197)
- 2010(10414)
- 2009(9738)
- 2008(9939)
- 2007(9101)
- 2006(8610)
- 2005(8297)
- 学科
- 济(50046)
- 经济(50000)
- 业(31583)
- 管理(30917)
- 企(26110)
- 企业(26110)
- 地方(16598)
- 方法(16276)
- 银(16168)
- 银行(16160)
- 中国(16018)
- 行(15230)
- 制(14371)
- 数学(13814)
- 数学方法(13721)
- 业经(12874)
- 财(12732)
- 农(12514)
- 融(12165)
- 金融(12165)
- 地方经济(9437)
- 务(9343)
- 财务(9320)
- 财务管理(9307)
- 企业财务(9113)
- 发(9049)
- 农业(8864)
- 度(8450)
- 制度(8449)
- 业务(8265)
- 机构
- 学院(148860)
- 大学(147776)
- 济(62757)
- 经济(61396)
- 管理(58158)
- 研究(52015)
- 理学(47761)
- 理学院(47242)
- 管理学(46649)
- 管理学院(46345)
- 中国(46173)
- 京(32544)
- 财(32307)
- 科学(29341)
- 所(26416)
- 中心(25028)
- 财经(24515)
- 江(24104)
- 研究所(23184)
- 农(23169)
- 经(22021)
- 北京(21499)
- 州(20844)
- 银(20547)
- 范(19935)
- 师范(19741)
- 银行(19720)
- 行(18621)
- 经济学(18578)
- 院(18144)
- 基金
- 项目(87913)
- 科学(69620)
- 研究(66870)
- 基金(62915)
- 家(53326)
- 国家(52835)
- 科学基金(46165)
- 社会(42640)
- 社会科(40544)
- 社会科学(40534)
- 省(34834)
- 基金项目(32669)
- 教育(29846)
- 划(28716)
- 编号(28521)
- 自然(28362)
- 自然科(27736)
- 自然科学(27729)
- 自然科学基金(27260)
- 资助(26322)
- 成果(24314)
- 发(24190)
- 发展(19788)
- 展(19421)
- 重点(19306)
- 课题(19084)
- 部(18815)
- 项目编号(18263)
- 创(18008)
- 国家社会(17305)
共检索到253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斌 俞颖
一、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股票发行机制实现了发行主体与投资主体的相互选择,这种选择行为实际上是两主体对市场信息的综合反应。发行市场的市场信息分两类,宏观市场信息和企业信息,其中企业信息尤为重要,对发行者而言是指企业微观信息,对投资者而言是指企业所披露的信息。股票一级市场的运作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对企业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反馈。信息传递即通过信息披露将企业微观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为保证信息质量,需要中介机构、监管部门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监督;信息反馈指投资者对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并做出投资决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菁 邹杨 关伟
债券发行定价和违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结合信息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2003—2021年发行的信用债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承销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承销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债券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即地理距离越近,债券信用利差越小。机制分析表明,地理距离主要通过信息的类型和成本渠道影响债券发行定价,表现为地理距离对于软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的非上市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更大,对信息获取成本更高的非银行承销商所承销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更大。此外,地理距离还能够对债券违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推动金融资源服务于本地,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庭栋
本文探讨新上市公司是否由于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其新股折价幅度较大。同时探讨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上市后高管持股比例是否会增加。结果发现,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新上市公司,其新股折价幅度较大。以上市后一年为计算期间,则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大时,新股长期性折价幅度也越大,但不显著。一般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新股上市折价幅度也较大。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公司,其管理层可能隐瞒了不好信息,上市后高管持股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反而降低了。这说明,会计性信息不对称是公司上市时形成新股折价幅度与管理层内部交易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会计性信息不对称 新股折价 高管持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侃
围绕新股发行中的低定价现象,国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他们提出的假说作一归纳、综述,以期对我国新股发行协议定价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有所帮助。同时,本文指出了这一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低定价 信息经济学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段进东 陈海明
新股发行定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确定发行价格时不仅要考虑新股的内在价值,又要考虑市场环境,同时兼顾好各方利益,才能制定出相对合理的、市场普遍接受的价格。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新股发行价格基本反映了新股发行量、发行前市场景气度、归属行业、盈利因子F1及规模因子F4等因素或信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新股发行定价具有一定的信息效率。然而,新股发行价格却没有反映出新股发行前市场风险指数、注册地域、公司历史、主承销商声誉、偿债因子F2及成长因子F3等因素或信息,即新股发行价格在体现与发行公司相关的这些因素或信息方面仍较为有限。总体而言,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仍较为有限。
关键词:
新股发行 定价 信息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锡铨,周侃
This paper presents a game model in which insiders,selling stock in both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the secondary market,have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firm's asset qualities,and outside investors only know the quality distribution.A pooling equilibrium is always resulted from larg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herent in Chinese stock primary market.
关键词:
信息不完全 博弈 新股发行 定价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丹
本文拟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重新认识新股定价的多主体博弈过程 ,论证新股行政性定价机制的引入是政府为了避免发行市场“信息陷阱”的合理选择 ,它保证新股发行成功 ,但导致新股发行的混合均衡 ,牺牲了资源配置效率。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分离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双重目标 ,但必须考虑到实现的约束条件 ,笔者就此给出了理论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晓明 杨悦
随着2014年6月9日10家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发行批文,国内IPO市场终于再度启航。在对2013年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施办法进行一系列修补之后,10家公司无一例外地没有出现令市场怨声载道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率)现象,且多数公司放弃了老股转让。那么,此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否就此彻底解决了现行新股发行的"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龙菊
本文以西方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目前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的特点及问题,指出现阶段竞价发行并非最好的选择。应采取必要的限价措施,在恢复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同时,完善发行方式,集中配售,分步上市。
关键词:
新股发行定价 理论 现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灿秋
动态博弈原理在新股发行中的应用魏灿秋[讲师四川联大工商系成都610064]《财经科学》1997/6FINANCEANDECONOMICS一经过几年的不断试点、改进和完善,实践证明,我国股份公司的制度创新和股票一、二级市场为主体的证券市场体系建设,在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桑榕 姚海鑫
首次公开发行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而承销商可以起到缓解这种现象的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有声望的承销商可以缓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过低和长期弱势的程度。本文在阐述和解释了市场上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对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承销商及其声誉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针对我国新股发行的情况,就新股发行制度及承销商声誉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璞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是股份制改造,通过股份制改造来优化产权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确保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但是,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与改革之后的道德风险。分析通过上市引入外部资金的改革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引入金融中介的解决办法,并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该办法实行的必要条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玫 芦杨
针对国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审批制相比,注册制下的拟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点和利益点会被重新定位。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拟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行为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就研究结果提出加强监管部门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段监管,增加合理的惩罚方案;平衡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话语权,建立诚信担保机制和资本市场的资信网络平台,以建立一个成熟、有效的新股发行市场。
关键词:
新股发行核准制 注册制 发行定价 博弈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