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3)
- 2023(11359)
- 2022(9747)
- 2021(8924)
- 2020(7636)
- 2019(17731)
- 2018(17510)
- 2017(33984)
- 2016(18466)
- 2015(21150)
- 2014(21712)
- 2013(21672)
- 2012(20877)
- 2011(19143)
- 2010(19501)
- 2009(18260)
- 2008(18357)
- 2007(16801)
- 2006(15096)
- 2005(14027)
- 学科
- 济(88356)
- 经济(88247)
- 管理(51852)
- 业(50532)
- 企(38477)
- 企业(38477)
- 方法(34560)
- 数学(30211)
- 数学方法(29933)
- 中国(25697)
- 农(25053)
- 地方(24123)
- 财(21482)
- 业经(18899)
- 学(17615)
- 农业(17010)
- 制(16978)
- 贸(15601)
- 贸易(15588)
- 易(15023)
- 银(14659)
- 银行(14627)
- 融(14424)
- 金融(14422)
- 行(14079)
- 地方经济(13821)
- 和(12693)
- 发(12691)
- 务(12576)
- 财务(12535)
- 机构
- 大学(275604)
- 学院(275011)
- 济(116543)
- 经济(114064)
- 管理(102278)
- 研究(98937)
- 理学(85902)
- 理学院(84858)
- 管理学(83473)
- 管理学院(82926)
- 中国(76543)
- 京(60058)
- 科学(59758)
- 财(55857)
- 所(51868)
- 农(49345)
- 研究所(46323)
- 中心(45967)
- 江(44004)
- 财经(42819)
- 业大(40139)
- 北京(38705)
- 经(38538)
- 农业(38485)
- 范(37850)
- 师范(37488)
- 经济学(36060)
- 州(35366)
- 院(34888)
- 经济学院(32554)
- 基金
- 项目(171943)
- 科学(133774)
- 研究(127206)
- 基金(122251)
- 家(106256)
- 国家(105332)
- 科学基金(88723)
- 社会(80025)
- 社会科(75710)
- 社会科学(75689)
- 省(67756)
- 基金项目(64368)
- 教育(57719)
- 划(57011)
- 自然(55247)
- 自然科(53898)
- 自然科学(53881)
- 编号(53400)
- 自然科学基金(52945)
- 资助(50480)
- 成果(45435)
- 发(42263)
- 重点(39056)
- 部(38035)
- 课题(36821)
- 创(34723)
- 发展(33961)
- 展(33394)
- 国家社会(32823)
- 科研(32681)
- 期刊
- 济(137426)
- 经济(137426)
- 研究(85091)
- 中国(61803)
- 农(46035)
- 财(44480)
- 学报(42991)
- 科学(38738)
- 管理(36533)
- 大学(31771)
- 农业(30820)
- 教育(30509)
- 学学(29489)
- 融(29202)
- 金融(29202)
- 技术(24050)
- 业经(23038)
- 经济研究(22123)
- 财经(21603)
- 经(18587)
- 问题(18440)
- 图书(17289)
- 业(16575)
- 理论(14460)
- 技术经济(14404)
- 贸(14244)
- 统计(13251)
- 商业(13203)
- 实践(13024)
- 践(13024)
共检索到436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军华
以2006—2010年间实施新股增发的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关注度对增发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投资者间估值分歧和增发折价;分析师能力和盈余预测分歧对增发折价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给分析师能力强的公司带来的增发折价降低幅度大于给分析师能力不强的公司带来的效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井峰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定向增发价格折扣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对上述关系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被认为具有信息提供作用,因而本文假设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不对称对定向增发价格折扣率的正向影响。基于2006~2013年定向增发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价格折扣率,而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则有助于减轻这一作用。本文的研究对发行公司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华 张程睿
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立足于不对称信息理论,将IPO折价的起因分别归类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优质公司的信号传递,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指出行为金融学的引入以及有关代理冲突与IPO新股分配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国的IPO折价研究需要西方成熟理论和经验的引导,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环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易 王晓亮 梁晨曦
文章利用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度量企业内在价值,构建了二级市场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交易价值定价效率指标,选用2014—2021年定向增发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爬虫技术收集定向增发公司的百度指数数据,从投资者关注视角出发,兼顾投资者理性与非理性,分析投资者关注对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内在价值定价效率;投资者关注能够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降低定向增发二级市场交易价值定价效率。本研究可为中小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理性与非理性行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为证监会监督互联网平台等媒体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庭栋
本文探讨新上市公司是否由于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其新股折价幅度较大。同时探讨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上市后高管持股比例是否会增加。结果发现,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新上市公司,其新股折价幅度较大。以上市后一年为计算期间,则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大时,新股长期性折价幅度也越大,但不显著。一般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新股上市折价幅度也较大。会计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公司,其管理层可能隐瞒了不好信息,上市后高管持股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反而降低了。这说明,会计性信息不对称是公司上市时形成新股折价幅度与管理层内部交易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会计性信息不对称 新股折价 高管持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昕
在中国,外资股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比相同公司在A股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要低,这就是所谓的外资股"折价"现象,本文以A股、H股双重上市公司的H股折价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寻找影响折价及其程度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因素是影响H股折价程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并且A股、H股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着方向性。
关键词:
H股 折价 信息不对称 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佟岩 刘勋
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06—2012年首次宣告在沪深A股市场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定向增发整体上市对分析师跟踪、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以及分析师预测分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整体上市吸引了更多的分析师关注,提高了分析师跟踪的程度;而且降低了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误差水平,提高了预测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分析师预测的分歧度,使分析师之间的预测趋于一致。
关键词:
定向增发 整体上市 分析师关注 盈利预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黎政 杨奔
定向增发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普遍采用折价方式发行,增发折价率反映了股权融资成本。当前研究主要使用财务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现象进行解释。本文将定向增发数据和发行人信用评级信息相结合,以2006—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结合新华远东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PI)评级信息,考察信用评级信息对股权再融资成本的影响,得出信用评级信息对定向增发折价有显著影响和信用等级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不显著两个结论。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等级 定向增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育明 沈维涛
文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2007至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折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显示:当企业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增发且支付方式采用现金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当定向增发仅面向第一大股东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第一大股东增持比例越大时,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
关键词:
后股权分置 定向增发 折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施先旺 李志刚 刘拯
分析师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能有效缓解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注册会计师在估算审计收费时,是否使用了分析师所提供的信息呢?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研究分析师预测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以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和离散度来衡量信息不对称,验证了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公司的审计风险时,是如何参考分析师预测来估算审计收费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与审计收费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预测离散度与审计收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小型公司、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有着较高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师预测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在这两类公司中较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确定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有资产交易的定向增发情境下的利润承诺现象。我们利用2006-2015年中国证券市场中有资产交易的定向增发数据,探讨了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与定向增发中利润承诺的关系。结果发现: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定向增发中利润承诺条款的使用概率,但提高了利润承诺实现的概率;而信息不确定会提高定向增发中利润承诺条款的使用概率,但降低了利润承诺实现的概率。在经过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论对买卖双方、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范宏博
基于2006~2011年股权增发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设计股权增发路径时主要是在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之间进行选择,定向增发中投资者的差异并没有构成新的增发路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强,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可能性越大,而监督效应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信息不对称情景下,公开增发公司会聘请资本实力更强的承销商来见证公司价值,而资本实力较弱的承销商出于包销风险的考虑,也会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增发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
股权增发路径 信息不对称 监督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路 王化成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增发新股融资中的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Logit模型,从控制权结构和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力越弱,更倾向于认购新增股份。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并且在实施定向增发时,更倾向于选择向大股东发行。此外,上市公司拟实施整体上市时,定向增发往往伴随着资产认购。
关键词:
控制权结构 信息不对称 定向增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德明 邓璠
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存在着多元化折价问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折价现象是否存在以及多元化折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关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计算超额价值,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多元化折价的主要因素。文章还发现,多元化扩张行为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水平的上升,从而使多元化折价问题更为严重。
关键词:
多元化折价 超额价值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寿福 徐龙炳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发行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普遍存在较高的折扣率,大股东机会主义是造成定向增发高折扣率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过程的分解,以定向增发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价累积超额收益率和发行价与基准价之比直接度量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并检验其对增发折扣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向大股东进行低价增发的事实,在基准价格确定以后,大股东可以通过调整发行价与基准价之比来实施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达到攫取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目的。而在询价机制引入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