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0)
2023(5468)
2022(4687)
2021(4205)
2020(3660)
2019(7896)
2018(8052)
2017(15438)
2016(8276)
2015(9395)
2014(9424)
2013(9198)
2012(8417)
2011(7522)
2010(7641)
2009(7416)
2008(7626)
2007(6966)
2006(6326)
2005(6059)
作者
(23686)
(19826)
(19573)
(18872)
(12687)
(9331)
(9028)
(7647)
(7450)
(7292)
(6731)
(6714)
(6456)
(6403)
(6273)
(5977)
(5806)
(5786)
(5781)
(5778)
(5119)
(4815)
(4601)
(4566)
(4556)
(4475)
(4469)
(4300)
(3951)
(3833)
学科
管理(35692)
(30315)
经济(30245)
(29597)
(27167)
企业(27167)
(14580)
(12983)
方法(11416)
(9941)
财务(9917)
财务管理(9895)
企业财务(9516)
业经(9216)
数学(9199)
数学方法(9064)
(8695)
中国(7843)
体制(7661)
(7440)
(7040)
银行(7035)
(6641)
(6147)
(6035)
金融(6033)
理论(5989)
(5834)
(5624)
制度(5620)
机构
大学(122594)
学院(120246)
管理(48642)
(48596)
经济(47472)
理学(40855)
理学院(40458)
管理学(39928)
管理学院(39674)
研究(38293)
中国(31450)
(28584)
(25685)
财经(21370)
科学(20867)
(19431)
(19167)
中心(19026)
(18454)
研究所(16074)
北京(16058)
(15981)
财经大学(15768)
(15254)
业大(15132)
经济学(14940)
(14132)
师范(13996)
(13688)
经济学院(13285)
基金
项目(76894)
科学(61650)
研究(58438)
基金(57427)
(49168)
国家(48781)
科学基金(42831)
社会(38368)
社会科(36326)
社会科学(36317)
基金项目(30215)
(28936)
自然(26753)
教育(26737)
自然科(26141)
自然科学(26135)
自然科学基金(25709)
(24357)
编号(24196)
资助(22747)
成果(21691)
(20920)
(17748)
重点(17041)
国家社会(16321)
项目编号(16234)
(16178)
课题(15876)
教育部(15824)
(15368)
期刊
(56608)
经济(56608)
研究(36974)
中国(27218)
(25994)
管理(19704)
学报(17587)
科学(15412)
(14982)
(13931)
金融(13931)
大学(13650)
学学(12569)
教育(11923)
财经(11659)
(9882)
技术(9833)
农业(9438)
图书(9313)
经济研究(8538)
业经(8230)
理论(7605)
财会(7416)
会计(7221)
问题(7029)
实践(6884)
(6884)
情报(6572)
书馆(6300)
图书馆(6300)
共检索到192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守明  王爱民  
1932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在他们创造性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被称为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命题。其假说是,由于股份公司中股权的广泛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已转入管理者手中,而企业的所有者"已被贬到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随着企业这个黑匣子"被打开,经理层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巍  谢焕瑛  
公司的敌意接管曹巍,谢焕瑛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证券市场的规范成熟和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日趋深入,市场接管作为一家企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另一家企业(公司)的资产(股份)以获得对其控制权的有效方式,已经在经济运作中出现’T。1993年IO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树成琳  
内部控制是规范内部人交易及内部人亲属交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2011年至2013年间A股所有内部人交易样本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减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抑制了内部人交易的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获利能力。内部人亲属交易作为内部人交易较为隐蔽的替代方式,内部控制对其获利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作用程度不弱于对内部人交易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干胜道  王磊  
审计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对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构造政府审计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审计日记和复审制度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书松  
内部控制作为实现企业一定目标的过程,是由构筑一系列内部契约以及履行这些契约来实现的。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使得信息在契约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契约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影响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要降低由于契约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有效地抑制契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制度安排对契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抑制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晓菊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此起彼伏,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剧增。近二、三年来持续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危机、巴西的金融动荡、日本、韩国、泰国的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从不同角度证明了金融风险对经济稳定发展和银行稳健经营的威胁与挑战。随着经济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路  王化成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增发新股融资中的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Logit模型,从控制权结构和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力越弱,更倾向于认购新增股份。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并且在实施定向增发时,更倾向于选择向大股东发行。此外,上市公司拟实施整体上市时,定向增发往往伴随着资产认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金曦  高齐升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结合代理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阐述了以公司管理者为供给主体的内部控制信息供给动机,以及以公司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为需求主体的内部控制信息需求动机。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共物品的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新华  
林业保险经营的最大挑战是对风险的控制。林农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林农投保时产生逆向选择偏好,并引发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分析林业保险的信息不对称条件,可以从政府对林业保险准公共产品的特性进行政策补贴,建立多元化风险控制主体,通过合理的保险经营模式等方面降低道德风险,控制林业保险的整体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琳  施建军  
文章研究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形式及其形成诱因,分析信息不对称对电子商务风险的作用过程,最后提出电子商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曦  吴双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外商直接投资 规模不断扩大。但外商注资中的虚假行为使中方蒙受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对外商注资虚假行为的研究,日益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学者所重视。 注资 外商注资中的虚假行为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实物投资、技术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形式,相应地,其虚假注资行为主要有实物投资、技术或无形资产投资、进口操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军  汤华林  杨红玲  
文章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相关理论,通过建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激励机制模型,研究集团母公司如何设计有效的报酬合同以及如何在该合同中能同时体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财务控制和激励机制的问题,以克服子公司经营者“道德风险”,最终实现企业集团财务价值最大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海珍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上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增加,使得住房反抵押贷款这种养老方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反抵押贷款市场上存在着逆选择现象与道德风险。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图形和数学模型分析住房反抵押贷款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机理及其所引发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文兵  李心合  李运  
本文以1998-2007年间我国沪深两市的253起并购事件为对象,从公司控制权和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了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当主并方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30~60%)时,为避免控制权转移,主并方一般选择现金支付(包括承债支付);而当持股比例较低或较高(超出30~60%)时则更倾向于股票支付;(2)交易双方的相对规模愈小,信息不对称愈小,主并方愈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但交易双方是否位于相同行业,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无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主并方的资金实力与现金支付正相关,而财务杠杆、投资机会、有形资产等因素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不明显。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瑞翔  姜彩楼  
本文通过构建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企业家财富、不对称信息和企业中权力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企业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投资者传递其私有信息,一是向企业中投入一定的自有资本,二是将部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这两种信号传递工具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对于优质企业家而言具有不同的成本。在分离均衡条件下,企业家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所产生的分离成本,要小于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所带来的分离成本,所以企业家更偏好于选择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来传递私有信息。本研究对企业中控制权的"相机转移"现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