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0)
- 2023(14665)
- 2022(12596)
- 2021(11616)
- 2020(10163)
- 2019(23281)
- 2018(23088)
- 2017(45139)
- 2016(24656)
- 2015(27885)
- 2014(27826)
- 2013(27416)
- 2012(25699)
- 2011(23152)
- 2010(23027)
- 2009(21515)
- 2008(21377)
- 2007(19111)
- 2006(16560)
- 2005(14636)
- 学科
- 济(100127)
- 经济(100009)
- 管理(76006)
- 业(70176)
- 企(58054)
- 企业(58054)
- 方法(51232)
- 数学(45580)
- 数学方法(45018)
- 财(30449)
- 农(27049)
- 中国(25175)
- 学(21157)
- 业经(20765)
- 务(19218)
- 财务(19157)
- 财务管理(19106)
- 贸(19075)
- 贸易(19068)
- 地方(18598)
- 制(18559)
- 易(18534)
- 企业财务(18248)
- 农业(17714)
- 理论(15940)
- 策(15166)
- 银(15005)
- 银行(14961)
- 和(14950)
- 技术(14528)
- 机构
- 大学(353886)
- 学院(351511)
- 济(143443)
- 经济(140486)
- 管理(139940)
- 理学(120785)
- 理学院(119492)
- 管理学(117398)
- 管理学院(116742)
- 研究(115183)
- 中国(87519)
- 京(73566)
- 科学(71008)
- 财(68770)
- 农(60929)
- 所(58092)
- 中心(55345)
- 财经(54287)
- 江(53725)
- 业大(53568)
- 研究所(52597)
- 经(49284)
- 农业(48382)
- 北京(45653)
- 范(44688)
- 师范(44129)
- 经济学(43891)
- 州(42126)
- 院(41460)
- 财经大学(40280)
- 基金
- 项目(237023)
- 科学(187098)
- 基金(173973)
- 研究(169809)
- 家(152074)
- 国家(150841)
- 科学基金(129974)
- 社会(107467)
- 社会科(101952)
- 社会科学(101921)
- 省(92190)
- 基金项目(91115)
- 自然(86205)
- 自然科(84252)
- 自然科学(84224)
- 自然科学基金(82776)
- 教育(79467)
- 划(78301)
- 资助(72891)
- 编号(69006)
- 成果(57008)
- 部(53248)
- 重点(53159)
- 发(49852)
- 创(48749)
- 课题(47044)
- 科研(46459)
- 教育部(45747)
- 创新(45622)
- 大学(44547)
共检索到515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邢春冰 李溢 李亚男
利用2021年底的最低工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员工对最低工资的信念(即员工所认为的最低工资水平)以及该信念如何影响员工对最低工资政策的态度。研究表明,企业员工对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了解程度较低。薪酬受最低工资影响的程度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和成本显著影响员工对最低工资水平的了解。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网络信息以及薪酬参考最低工资能显著提高员工对最低工资水平认知的准确程度。多数员工(尤其是高收入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对最低工资水平存在系统性高估。为员工提供真实的最低工资信息,能够改变他们对最低工资的态度及政策参与行为,这说明员工对最低工资的态度部分地基于错误信念。本文的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提供相关信息可以改善公共政策(如最低工资)的制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张劼 朱喜
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工资 就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凯 顾昕
该文基于国内外最新可获得的数据,对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行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2005-2014年间,中国最低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地区差异也有所缩小,但增长速度不高,其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有所下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速却不低。就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最低工资水平尚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来看,中国的调整方式存在着法律法规不明确和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增强最低工资标准设定的合理性,中国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速度,并尝试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自动调整制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 徐雷
基中国于2004~2011年的实证分析面板数据,可以发现,整体来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就业成正相关,而中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分部门来看,城镇国有单位的劳动力就业与最低工资水平的滞后一期显著正相关,而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就业与当期最低工资水平成正相关。城镇化发展对提升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效应最显著,东部地区较高的投资水平对其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因此,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进一步理清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就业效应,通过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完善,实...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小兰 丛树海
本文以最低工资标准对其他工资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攀比效应的均衡模型,并根据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交通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高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对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低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也不同。总体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对平均工资变化具有极小的正影响,并且这种正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其他工资 攀比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文章从企业、劳动者和政府三方利益的角度构建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全国287个地级市2006、200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确定的科学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最低工资的确定基本能够反映三方利益,是其博弈的结果,如高的失业率会导致低的最低工资水平,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最低工资水平的上升,企业利润扩大、外商投资和私营经济发展可以与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同时实现。但仍存在不足和改进的空间,如赡养系数的提高抑制了最低工资水平的增长,最低工资虽然能够随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但幅度较小。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劳动力市场 集体谈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西业 程名望
最低工资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劳动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文章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对1993-2012年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最低社会保障线、人均消费性支出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远低于40%~60%的国际标准,与人均GDP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 社会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瑶 施新政 刘璐瑶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和年份等变量,以及行业和省份或企业固定效应之后,最低工资水平的升高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上调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但是不能增加企业的收入,因此降低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而提高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劳动力缺乏的地区,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公司,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低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最低工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强。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全面理性地预期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经济影响,对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与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劳动力保护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瑶 施新政 刘璐瑶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和年份等变量,以及行业和省份或企业固定效应之后,最低工资水平的升高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上调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但是不能增加企业的收入,因此降低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而提高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劳动力缺乏的地区,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公司,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低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最低工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强。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全面理性地预期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劳动力保护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卓 王敏
文章利用我国1996-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增长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总体上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有助于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龙飞
利用VAR模型对最低工资标准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估计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北京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程度非常低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最低工资标准没有通过影响平均工资进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可以紧密联系价格的变动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价格传递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学力
十一五"时期,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成为我国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抓手,且呈现出增长提速,调整频率加快,占平均工资比例缓慢回升等特点,各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目前最低工资仍存在标准偏低、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宏观指导,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其始终维持在适当水平。
关键词:
“十一五” 最低工资标准 收入分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舜 王天维
公共需求是影响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公众通过公共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上。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众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降低了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比重,增加了生产性支出比重;呼吁机制具有增进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降低生产性支出的效果。"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方式与呼吁机制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民生支出项目的偏好同质性越高,呼吁机制的正向影响效应越明显。表明公众需求偏好表达会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效果存在冲突,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公共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促进公共品供需均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奥龙
环境规制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广受关注,本文结合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的环境规制措施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政策会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劳动者的就业时间和工资水平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就业结构更加清洁、合理,提升了全行业从业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从工资变动的长期趋势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高科技、低能耗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加快,增进这些行业的福利。政府要进一步用好环境规制政策,在确保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环境、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妍 马明宇 宁宇哲
使用麦可思2011—2015年关于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描述了高校毕业生专业匹配情况的现状,并从学历程度、学校类型、专业及城市类型等维度详细分析了专业匹配与否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总体而言,专业匹配确实能为高校毕业生带来较高的工资收入,总体影响系数为5.89%,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科学历的影响大于专科学历的影响,分别为6.13%与3.66%;211院校与非211院校的系数值分别为11.79%和9.01%;工学、医学及理学专业匹配度高对工资的影响较大,其他专业的影响较小;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因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对专业匹配度的要求较高。随后,通过使用2011—2014年数据和构造自匹配专业与职业情况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2015年的结果基本类似,证明了模型构建的普适性。
关键词:
专业匹配 工资溢价 学科差异 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