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0)
2023(11482)
2022(10000)
2021(9533)
2020(7758)
2019(18030)
2018(17990)
2017(34716)
2016(18640)
2015(20936)
2014(21063)
2013(20591)
2012(18690)
2011(16916)
2010(16681)
2009(15132)
2008(14639)
2007(12365)
2006(10662)
2005(9272)
作者
(52138)
(43081)
(42710)
(40806)
(27515)
(20558)
(19523)
(17089)
(16392)
(15197)
(14841)
(14301)
(13488)
(13425)
(13173)
(13104)
(12838)
(12793)
(12225)
(12206)
(10523)
(10419)
(10241)
(9808)
(9513)
(9495)
(9465)
(9452)
(8591)
(8424)
学科
(72008)
经济(71909)
管理(54522)
(51045)
(44108)
企业(44108)
方法(34699)
数学(28919)
数学方法(28573)
(18656)
中国(18419)
(18148)
(17149)
业经(16992)
理论(15052)
地方(13767)
(12815)
(12754)
(12376)
贸易(12368)
农业(12200)
(12188)
财务(12128)
财务管理(12108)
(11981)
技术(11574)
教育(11521)
企业财务(11463)
环境(11418)
(10641)
机构
大学(264498)
学院(260800)
管理(107741)
(100579)
经济(98264)
理学(94459)
理学院(93415)
管理学(91871)
管理学院(91407)
研究(82845)
中国(60715)
(55926)
科学(51749)
(46686)
(40154)
财经(38177)
业大(37561)
中心(37479)
研究所(36625)
(36503)
(35854)
(35840)
师范(35589)
北京(35310)
(34807)
(30427)
经济学(30025)
(29839)
师范大学(29075)
财经大学(28779)
基金
项目(183724)
科学(144991)
研究(137323)
基金(133507)
(115116)
国家(114131)
科学基金(98955)
社会(85859)
社会科(81204)
社会科学(81186)
基金项目(71540)
(70850)
自然(64113)
教育(63004)
自然科(62588)
自然科学(62576)
自然科学基金(61436)
(59808)
编号(56925)
资助(54177)
成果(46290)
(40691)
重点(40542)
(38405)
(38287)
课题(38210)
项目编号(35817)
创新(35602)
教育部(35420)
科研(34899)
期刊
(106970)
经济(106970)
研究(77163)
中国(46382)
学报(39663)
管理(38093)
科学(36884)
(34395)
(32588)
教育(32472)
大学(30318)
学学(28189)
农业(23101)
技术(21559)
(19278)
金融(19278)
财经(18091)
业经(17613)
经济研究(16742)
图书(15495)
(15369)
问题(13743)
理论(13724)
实践(12799)
(12799)
科技(12760)
技术经济(12024)
现代(11955)
情报(11462)
(11401)
共检索到366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光  李凤景  曹高芳  蒋芷玥  
[目的/意义]医疗健康类APP使用过程的个人健康隐私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个人健康隐私关注及隐私悖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公众隐私保护意识,也有利于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隐私管控和普及应用。[方法/过程]考虑到医疗健康APP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收益不确定性,基于信念更新理论和隐私计算理论,研究预备使用、初步使用和持续使用三个阶段个人健康隐私关注对隐私披露意愿及行为的作用机理。考虑不同阶段隐私悖论作用强度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个体理性程度在隐私悖论路径中的调节作用与消解效应。采用情景实验法收集317份纵向样本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备使用阶段用户信任对初步隐私关注有显著负向影响,初步使用阶段的隐私披露意愿与行为对持续使用阶段的隐私关注具有负向影响。在初步使用和持续使用阶段,“隐私关注—披露意愿—披露行为”的路径系数均为正显著,这表明两阶段均存在隐私悖论现象。其中,持续使用阶段的中介效应间接路径占比与初步使用阶段相比明显升高,这表明随着时间推移隐私悖论的作用强度有所削弱。此外,个体理性程度对初步使用阶段的隐私悖论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持续使用阶段的隐私悖论只有部分调节作用,这表明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理性程度的消解效应会随时间变化而减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小燕  Gerard Cliquet  
隐私侵犯引起用户隐私关注从而影响消费者决策是近年来国际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国内的实证研究还较有限。本文以位置服务(LBS)为例,探讨复杂移动服务中隐私权衡理论架构的作用机制,通过对291位LBS用户的问卷收集和数据分析,证实消费者任务—技术匹配对感知披露价值有正向影响;消费者过往经历对他们感知的信息披露风险存在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披露价值与披露信息的意愿正相关;消费者的感知披露风险将增加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隐私关注对透露个人信息有负面影响。同时,实证结果表明此前学者认为消费者的感知披露价值将减少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证实,相反消费者的感知披露价值将增加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LBS领域研究的视角,提出了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海蓉  房桂芝  
品牌传播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或品牌方的产品销售。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更多丰富且有效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可以提升传播与品牌营销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是在线个性化广告定制或推送。本文基于隐私关注的角度,深入研究在线个性化广告对品牌营销有效性的影响,并探讨消费者的隐私关注程度与隐私侵入感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与中介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线个性化广告正向影响品牌营销有效性,隐私关注调节了在线个性化广告对品牌营销有效性的正向影响,并且当高隐私关注程度的消费者被推送个性化广告时,消费者的隐私侵入感也会较高,因此降低了品牌营销有效性。本文丰富了个性化广告、品牌营销、品牌传播、隐私关注与隐私侵入感等的理论文献,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有效的管理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韬  温佳怡  张震  杨敏  刘咏梅  谢阳群  
[目的/意义]旨在探析隐私计算视角下在线健康社区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构建理论模型,为完善在线健康社区健康信息隐私安全保护机制、交互性服务建设与运营管理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软件NVivo12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与编码,归纳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知识转移粘滞的4个主要因素以及14个子因素,并构建在线健康社区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感知风险、社会收益、情感收益和主观规范对在线健康社区知识转移粘滞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此,总结相关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蔡宏伟  龚赛红  
我国现有立法对于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美国HIPAA法案隐私规则对于患者健康信息隐私保护的规定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立法体系性强,值得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立法借鉴。在立法中应明确立法法理基础;明确健康信息隐私侵权主体;明确细化规定,增强可执行性;应注意平衡个人健康信息保护和社会利益;赋予个人更多有关个人健康信息相关的自主权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友富  万岩  范静  范青蠡  高丽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特征,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所可能面临的健康隐私风险,从数据治理、技术标准、管理及法律法规等角度,探讨了政府部门在公众健康数据隐私安全方面应扮演的角色,就相关的公共政策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友富  万岩  范静  范青蠡  高丽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特征,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所可能面临的健康隐私风险,从数据治理、技术标准、管理及法律法规等角度,探讨了政府部门在公众健康数据隐私安全方面应扮演的角色,就相关的公共政策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忠  殷建立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数据在商业、公共事业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日趋频繁,隐私泄露事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极大增高,平衡个人数据挖掘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个人数据隐私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个人、个人数据收集者、个人数据处理者、个人数据应用者及监督者5种角色,涉及个人、个人数据企业、政府、媒体、第三方隐私保护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6大利益主体。通过权力利益矩阵分析,将6大主体归纳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及直接利益相关者4大类,并据此提出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朱侯  王可  严芷君  吴江  
[目的/意义]与SNS用户高度关注个人隐私的态度不同,许多用户在行为上却表现出随意地披露个人隐私,这种现象被称为隐私悖论。尝试通过实证研究解释这种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改进运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方法/过程]以隐私计算理论为基础,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SNS用户隐私关注与隐私披露关系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用户的感知风险正向影响其隐私关注,进而降低隐私披露的行为意向;但当用户感知到较高的收益时,隐私披露意向明显增强,最终导致实际的披露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贺  余璐  许一明  解梦凡  
当前社交网络用户对隐私问题存在着极大的忧虑,但却仍持续在SNS中披露个人信息,这一隐私关注与披露行为的悖论引发了学界的广泛思考和探讨。本研究从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整合隐私计算、信任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对隐私悖论现象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隐私关注仅对SNS用户的远期隐私披露意图产生显著影响,而远期意图又与行为不一致,因此产生了隐私关注和行为矛盾;感知收益通过影响近期意图,成为人们隐私披露行为的关键;信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使得隐私关注对披露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基于解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运开   周帆   张坤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移动健康应用隐私安全评价体系,为移动健康应用隐私安全评估与提升提供测量工具和决策依据。[方法/过程]基于系统化研究视角,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用户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影响移动健康应用隐私安全的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赋权,确定移动健康应用隐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系数检验思想对评价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构建包含数据治理保障、隐私风险控制、健康应用脆弱风险、隐私政策和隐私安全认知5个准则层指标和20个相应指标层指标的移动健康应用隐私安全评价体系,且实证研究结果证实该评价体系具有可靠性与有效性。最后,识别出关键评价指标,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隐私安全提升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少雄  赵安琪  
隐私保护政策是应对移动健康市场中个人信息滥用及泄露问题的核心举措,现有研究对健康APP中隐私保护政策的关注较少,缺乏面向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文本的专门解读。文章以5类代表性健康APP为例,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为框架,对其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未明确违规处罚措施;健康APP的隐私保护政策多数未达到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标准;健康APP企业较少设立单独的用户隐私团队或部门;未成年信息保护是国内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应制定面向隐私权保护的系统性法律法规,确保隐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构建企事业单位隐私保护组织与制度,细化未成年隐私保护政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光  李凤景  颜燚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医疗情境下隐私悖论消解对隐私披露意愿及实际披露行为的影响机制,为医疗隐私信息的合理使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研究移动医疗平台质量特征对主体感知及隐私关注的作用机制,并将信息敏感性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其对隐私悖论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悖论消解作用下的隐私披露行为。针对问卷调查收集的436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场景化系统质量、专业化信息质量和个性化服务质量正向影响移动医疗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和隐私关注;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和隐私披露意愿,并在感知易用性和隐私关注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隐私关注正向影响隐私披露意愿和实际披露行为,并在感知有用性与披露意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隐私披露意愿正向影响实际披露行为,并在隐私关注与披露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敏感性在隐私关注与隐私披露意愿、隐私关注与实际披露行为、隐私披露意愿与实际披露行为的正向关系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表明信息敏感性可以影响隐私悖论的作用强度,并从悖论消解视角重新阐释了隐私披露行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锐  罗映宇  
文章基于自我知觉理论,探讨消费者隐私关注对推荐信息来源的接受行为及内在神经机制。研究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隐私关注(高/低)×广告透明度(可接受/不可接受)。实验结果发现:(1)可接受透明度比不可接受透明度接受率更高。(2)高隐私关注组,可接受透明度比不可接受透明度接受率更高。(3)低隐私关注组,可接受透明度与不可接受透明度接受率无显著差异。(4)高隐私关注组,不可接受透明度比可接受透明度诱发的N2成分更高。(5)低隐私关注组,不可接受透明度与可接受透明度N2成分波幅无显著差异。(6)高、低隐私关注组对不同接受透明度诱发的LPP成分波幅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不可接受透明度的信息更易引发消费者的自我知觉意识,促使消费者的隐私态度和实际行为趋近一致,为隐私悖论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渊  
大数据是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搜索信息、社交网站的信息都被拿来分析应用,而这些信息的应用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目前,国外普遍加强立法以规范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使用,同时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数据使用模式,在确保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理挖掘利用信息,创新数据增值服务,值得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