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3)
- 2023(13658)
- 2022(11949)
- 2021(11008)
- 2020(9253)
- 2019(21285)
- 2018(21094)
- 2017(40768)
- 2016(21568)
- 2015(24117)
- 2014(24063)
- 2013(23970)
- 2012(22072)
- 2011(20148)
- 2010(20219)
- 2009(18479)
- 2008(17701)
- 2007(15414)
- 2006(13766)
- 2005(12229)
- 学科
- 济(105322)
- 经济(105218)
- 管理(61307)
- 业(55157)
- 企(46505)
- 企业(46505)
- 方法(41247)
- 数学(35348)
- 数学方法(34925)
- 中国(24513)
- 地方(23983)
- 学(23551)
- 农(22430)
- 业经(21077)
- 财(20824)
- 理论(16265)
- 和(15641)
- 制(15591)
- 农业(15217)
- 贸(14946)
- 贸易(14933)
- 地方经济(14806)
- 环境(14418)
- 易(14373)
- 融(13273)
- 金融(13271)
- 技术(12891)
- 银(12787)
- 银行(12745)
- 务(12546)
- 机构
- 大学(313920)
- 学院(308878)
- 济(130170)
- 经济(127459)
- 管理(123182)
- 研究(107370)
- 理学(106508)
- 理学院(105314)
- 管理学(103555)
- 管理学院(102976)
- 中国(77821)
- 京(66758)
- 科学(64981)
- 财(57587)
- 所(53578)
- 研究所(48666)
- 中心(47114)
- 财经(46280)
- 农(45752)
- 江(44607)
- 业大(43833)
- 北京(42485)
- 范(42346)
- 经(42036)
- 师范(42016)
- 经济学(39577)
- 院(38802)
- 州(36093)
- 农业(35456)
- 经济学院(35310)
- 基金
- 项目(210042)
- 科学(165280)
- 研究(155715)
- 基金(152530)
- 家(132043)
- 国家(130945)
- 科学基金(112580)
- 社会(98933)
- 社会科(93763)
- 社会科学(93737)
- 省(80944)
- 基金项目(80870)
- 自然(71879)
- 教育(70857)
- 自然科(70177)
- 自然科学(70162)
- 自然科学基金(68870)
- 划(67824)
- 编号(63207)
- 资助(62431)
- 成果(51890)
- 重点(46665)
- 部(46424)
- 发(45119)
- 创(43253)
- 课题(43148)
- 国家社会(40646)
- 教育部(40304)
- 创新(40269)
- 大学(39636)
- 期刊
- 济(148068)
- 经济(148068)
- 研究(97455)
- 中国(57708)
- 学报(48137)
- 管理(46621)
- 科学(44155)
- 财(42601)
- 农(41184)
- 大学(36478)
- 教育(35519)
- 学学(33534)
- 农业(28589)
- 技术(27460)
- 融(24520)
- 金融(24520)
- 经济研究(24471)
- 财经(23030)
- 业经(22202)
- 图书(20009)
- 经(19782)
- 问题(18642)
- 技术经济(16497)
- 理论(15531)
- 业(14356)
- 科技(14327)
- 现代(14039)
- 实践(13926)
- 践(13926)
- 书馆(13707)
共检索到461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杰英
信任是个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信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明确了目前信任研究的范畴:信任机制与信任度量。然后分别回顾并总结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经济学视角下信任研究的总体框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信任 信任机制 信任度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普万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 减贫 收入贫困 人文贫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法律经济学是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不统一。基于经济学、法律、哲学、批判法学、女性主义、比较分析、博弈论和心理学不同视角的法律经济学研究,在不断修正法律经济分析存在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法律经济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使法律经济学的触角几乎遍及了法律和法学的每一个领域,并使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日益充实和拓展。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不同视角的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体察和审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与演进,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结构。
关键词:
法律经济学 研究视角 理论拓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治勇
现代最优执法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法律完全且执法者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假设下,分别讨论了严格责任制度和过失责任制度下资源在提高执法概率,即侦破、逮捕上的投入,与惩罚,即罚款、监禁上的投入之间的最优配置。本文试图以最优执法理论作为参照系,将新近放开上述假设以后的发展,结合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在更大的思想史背景下对这一领域进行综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涛 金洪飞
汇率政治经济学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学科领域里新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主张汇率的决定不单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现象。由于微观主体的汇率偏好是汇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从Frieden矩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汇率偏好的基本内涵和测度方法,及对汇率偏好理论的经验检验与理论扩展;此外,不同汇率偏好的利益集团对于汇率政策决策的影响、国内汇率博弈如何上升为国家间汇率博弈等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最后,本文还探讨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适用性问题。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方法 汇率偏好 利益集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龙鹏 张兴叶
对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理论研究上,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任务模型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人工智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在OLG模型从微观层面出发,认为人工智能会对经济长期增长带来负面效应。在实证研究上,变量衡量指标的不一致和生产率测算指标的不同是导致结论出现分歧的重要原因。从不同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对重复性较高、生产成本攀升、资本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就服务业而言,人工智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比生活性服务业更显著,但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比较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从不同区域来看,理论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微乎其微。在我国,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对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而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力还存在争议。在作用机制上,人工智能主要通过生产要素优化、推动产业发展和改善经济环境所组成的三条路径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伟伟
飞地经济是一种能有效突破属地化管理原则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得到大范围实践推广,在获得国家明确鼓励支持后逐渐进入发展新阶段。国内学者对我国飞地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解读,且与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存在较大差异。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重点介绍我国飞地经济发展的特征、类型和效应,以及发展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最后合理提出飞地经济未来研究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
飞地 飞地经济 区域合作 文献综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成樑 崔小勇
在传统的Ramsey模型中,代表性个体的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这类效用函数由于其简洁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时间可分效用函数框架下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经济差别很大。为此,经济学者通过拓展和完善Ramsey模型关于效用函数的设定,进而使得理论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现实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传统Ramsey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习惯形成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对很多宏观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习惯形成的含义以及习惯形成的基本分析框架,而后从消费储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资产定价理论几个维度考察了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贸易保护?为什么有些行业,例如欧洲和日本的农产品,总能比其它行业获得更多的贸易保护?在诸多答案中,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回答以其规范的分析方法,简洁明了的结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它以国家非福利最大化以及各方利益博弈为切入点,分析了贸易保护产生的政治过程,从而比传统贸易保护理论更深入地解释了现实中贸易保护的存在和变化。随着中国改革迈入深水区,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出都会牵动各方的切身利益,因此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研究中国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以及发展现状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且试图从中寻找到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小平
近年来,战略联盟的数量急剧增加。对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这一现象,现有的大量文献主要集中于对战略联盟的形成作理论和实证的解释,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主要有战略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论和资源依赖论等4种。每一种理论解释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分别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本文对近十年来新兴不完全信息理论之一——粘性信息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介绍了信息粘性的来源、度量,存在信息粘性摩擦时的消费者行为特征、通胀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粘性信息菲利浦斯曲线)、融入粘性信息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大稳定)的解释。文章最后还总结了粘性信息经济中的货币政策规则设计、透明度及可信性等货币政策哲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新才 咸春林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学术界和政策面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学术界对开放型经济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开放型经济与开放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另外,学术界又对开放型经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和内陆、沿海、沿边三种发展形态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蓉
如何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群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尽快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消除区域不平衡格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术界和政策层面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另外,学术界也对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意义、可行性、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
“西三角”经济圈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随着公司创新活动调查的全面深入,微观视角的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是近年来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热点。西方学者们在实证检验企业R&D、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时,虽然使用的样本不同、模型具体设定及计量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互异,但研究范式趋于一致。虽然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创新,但两者紧密相关,许多学者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对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对其中一些代表性文献的研究逻辑、实证方法及主要结论作了初步梳理。
关键词:
研究与开发 技术创新 生产率 经济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