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1)
- 2023(12129)
- 2022(10082)
- 2021(9120)
- 2020(7363)
- 2019(16116)
- 2018(15586)
- 2017(29658)
- 2016(16220)
- 2015(17421)
- 2014(16813)
- 2013(16495)
- 2012(15402)
- 2011(14013)
- 2010(13901)
- 2009(12719)
- 2008(12589)
- 2007(11287)
- 2006(10298)
- 2005(8945)
- 学科
- 济(71750)
- 经济(71674)
- 业(50345)
- 农(49626)
- 管理(42744)
- 农业(33070)
- 企(28885)
- 企业(28885)
- 方法(25250)
- 数学(22549)
- 数学方法(22387)
- 业经(21178)
- 地方(18467)
- 财(17823)
- 中国(17540)
- 学(14752)
- 环境(14744)
- 制(14120)
- 发(12913)
- 贸(12570)
- 贸易(12567)
- 农业经济(12470)
- 易(12253)
- 收入(12083)
- 体(10630)
- 发展(10536)
- 展(10525)
- 划(10309)
- 策(9855)
- 技术(9804)
- 机构
- 学院(233607)
- 大学(228973)
- 济(97931)
- 经济(96159)
- 管理(88475)
- 研究(83317)
- 理学(77983)
- 理学院(77136)
- 管理学(75853)
- 管理学院(75474)
- 农(67869)
- 中国(63332)
- 科学(54381)
- 农业(52611)
- 京(47221)
- 业大(46387)
- 所(43259)
- 财(40293)
- 研究所(39799)
- 中心(38885)
- 江(34731)
- 农业大学(33114)
- 财经(32352)
- 范(29915)
- 经(29708)
- 师范(29478)
- 院(29375)
- 经济学(29326)
- 北京(28577)
- 省(28347)
- 基金
- 项目(167790)
- 科学(132303)
- 基金(123407)
- 研究(117887)
- 家(111309)
- 国家(110289)
- 科学基金(93054)
- 社会(78469)
- 社会科(73932)
- 社会科学(73906)
- 省(66630)
- 基金项目(66074)
- 自然(60294)
- 自然科(58861)
- 自然科学(58841)
- 自然科学基金(57797)
- 划(55645)
- 教育(50348)
- 资助(47530)
- 编号(46535)
- 发(38248)
- 重点(37931)
- 农(37698)
- 部(36525)
- 成果(35752)
- 创(34992)
- 国家社会(33529)
- 创新(32823)
- 科研(32465)
- 计划(32054)
- 期刊
- 济(110988)
- 经济(110988)
- 农(71798)
- 研究(60943)
- 农业(48792)
- 学报(46183)
- 中国(45841)
- 科学(41091)
- 大学(34720)
- 学学(33654)
- 财(28070)
- 管理(26117)
- 业经(25548)
- 业(22535)
- 融(22251)
- 金融(22251)
- 教育(16262)
- 问题(16151)
- 经济研究(15957)
- 技术(15689)
- 版(15479)
- 财经(15277)
- 农业经济(14806)
- 农村(14513)
- 村(14513)
- 业大(14488)
- 资源(13176)
- 经(13108)
- 世界(12846)
- 农业大学(12837)
共检索到33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红梅 惠涛 张倩
农户是农村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农户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有天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信任和收入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和参与方式的重要因素。利用对陕西省474户农户的入户调研的微观数据,采用Heck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信任与收入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信任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即信任水平越高,参与意愿越高,但对参与方式没有显著作用;农户人均年收入对参与方式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收入越高,越倾向于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信任与收入水平对参与意愿和参与方式的交互影响均不显著;家庭人口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参与方式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年龄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对参与方式没有显著影响;环境认知水平对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为此提出,政府在农村公共环境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更重视农户的主体作用;继续引导农民创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重视农村社区以信任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的培育,以提升农户的信任水平和对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及贡献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利用湖北省985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Poisson模型,阐释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均能有效推动农户投身于村域环境治理;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程度与文化程度、经济资本中的家庭总收入以及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显著促进了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发生,村庄归属感中的主人翁意识、对村庄的喜爱程度、对村庄事务的关心程度、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对村庄的依恋程度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可能性。村庄归属感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农户的村庄归属感愈强,资本禀赋推动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作用力愈强。基于此,从综合提升资本禀赋水平与强化村庄归属感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利用湖北省985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Poisson模型,阐释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均能有效推动农户投身于村域环境治理;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程度与文化程度、经济资本中的家庭总收入以及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显著促进了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发生,村庄归属感中的主人翁意识、对村庄的喜爱程度、对村庄事务的关心程度、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对村庄的依恋程度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可能性。村庄归属感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农户的村庄归属感愈强,资本禀赋推动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作用力愈强。基于此,从综合提升资本禀赋水平与强化村庄归属感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林 罗小锋 黄炎忠 余威震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的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行为及行为效果,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人口、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行为认知、环境状况评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政府激励是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关键因素。受教育年限、环境容忍度、行为认知、环境状况评价以及气候变化感知则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行为效果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动机出发,并借助Oaxaca-Blinder反事实分解方法,探讨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行为的效果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禀赋差异和禀赋回报率差异均致使主动参与者的行为效果均值(3.729)显著高于被动参与者的行为效果均值(3.027)。其中,受教育年限、行为认知和气候变化感知的差异是主动参与者和被动参与者行为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畅华仪
基于湖北省1 007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从主人翁意识、村庄认同、村庄喜爱、事务关心和村庄依恋5个维度,探讨了农户的村庄归属感对其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42%的农户参与了环境治理,但参与2种或以上环境治理行为的农户仅占29.60%,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当前农户的村庄归属感普遍较高,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村庄归属感对农户环境治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主人翁意识越强、对村庄的认同感越高、对村庄的喜爱程度越深、对村庄事务越关心、对村庄的依恋程度越高的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可能性越大;(4)农户个体特质能够调节村庄归属感对农户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当农户为女性、年老、高学历、居住时间长及大姓时,村庄归属感对其环境治理行为的作用更大。据此,除了继续优化常规经济、制度手段外,还应注重培育与强化归属感这一内在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农户环境治理行动,进而实现生态宜居农村的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起华 朱玉春
基于内蒙古、宁夏、山东三省1024户微观农户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农户占整体农户的比例为65%,这其中,68%的农户选择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均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但两者对农户参与供给方式的影响方向则相反。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各维度变量中,一般信任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有显著正影响,但对农户参与供给方式有显著负影响,而特殊信任的影响效应则相反,且显著性水平较低;农业收入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及方式都有显著正影响,而非农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子纯 朱玉春 马林燕
为探究干群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基于902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 Hurdle Model)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参与意愿较高;(2)干群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收入水平在干群关系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在政策层面,应通过重视干群关系培养、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和完善政策瞄准精度促进农户参与村域河湖环境治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费喜敏 沈月琴 赵夫明
【目的】竹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具备特有的优势。分析农户是否参与竹产业融合,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之间的机制关系,可为产竹区和山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利用260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参与竹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参与竹产业融合和加强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人力资本各衡量指标中,户主的正规教育年限和除户主外其他家庭成员的最高教育年限2个指标,在参与竹产业融合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但是户主和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能培训情况的指标没有发挥预期的调节作用。【结论】要鼓励农户参与竹产业融合,提高户主和家庭成员的正规教育年限,促进横向产业融合即竹资源的横向功能拓展等。表3参23
关键词:
竹产业融合 人力资本 农户收入 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林 罗小锋 黄炎忠 余威震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基于农户行为的微观层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利用湖北省628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村域环境治理的参与度总体不高。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村时间越长,则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概率越高,即劳动力外流抑制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此外,从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村时间越长,则农户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越高,对农村环境改善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环境效益感知越强,且家庭劳动力对提升在村影响力的迫切性也越强,这进一步会促使农户积极参与村域环境治理。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环境治理 村域 在村时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研
根据林农获取的项目权益内容,林业碳汇项目权益分配分为四种方式。基于中国农户收入来源结构和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从理论层面分析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对林农收入的影响;利用林业碳汇项目的1398户林农数据,通过构建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对不同林业碳汇项目权益分配方式下的农户收入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农户相比,参与林业碳汇项目且同时获取项目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部分核证减排量收益权的农户的年均收入增加了0.374万元,因此应该积极促进农户以该种方式参与林业碳汇项目。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中国的林业碳汇发展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规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确保农户对项目开发的知情权;第二,加大向林农宣传碳市场和林业碳汇的力度,降低农户对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感知水平。
关键词:
林业碳汇 项目权益 农户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对当前水利、道路、农技服务、农村文化活动等公共品的满意度较低。民主参与是乡村公共品提供及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调查发现农户在当前的乡村治理及已有公共品项目建设中的参与程度都很低。对未来公共品再建中参与意愿的调查发现,农户对项目预算管理以及监督的参与意愿很强,但是在融资和项目决策上对政府依赖度较高、参与意愿较低。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发现农户对项目的监督会显著提高农户对项目的满意度。本文结论认为促进乡村治理转型,提高民主参与水平尤其是扩大农户对公共事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满意度 农户参与 乡村治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磊 郑珊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现实中治理涉及跨区域、跨部门以及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现象的产生,是中国环境整治布局中的薄弱环节。农户参与机制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重要根源。本文从多角度对日本在提升农户环保参与度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提升农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日本 农村环境 农户参与机制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磊 郑珊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现实中治理涉及跨区域、跨部门以及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现象的产生,是中国环境整治布局中的薄弱环节。农户参与机制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重要根源。本文从多角度对日本在提升农户环保参与度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提升农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日本 农村环境 农户参与机制 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柳 朱玉春 任洋
由于政府主管的小农水治理模式难以充分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农户参与管护成为突破小农水治理困境的关键。在IAD框架基础上,利用内蒙古和宁夏774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信任、组织支持对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与组织支持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该结论在剔除老年人样本的情况下仍然成立;(2)组织支持能增强社会信任对管护绩效的积极作用;(3)组织支持通过影响农户对村干部和管护制度的认可这两条渠道来发挥其对管护绩效的影响作用。这表明,促进农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村组织对农户的支持力度,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对破解小农水自主治理困境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