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1)
- 2023(5815)
- 2022(4206)
- 2021(3776)
- 2020(3032)
- 2019(6792)
- 2018(6677)
- 2017(14027)
- 2016(7483)
- 2015(8597)
- 2014(8768)
- 2013(8458)
- 2012(7459)
- 2011(6619)
- 2010(6764)
- 2009(6498)
- 2008(6351)
- 2007(5917)
- 2006(5511)
- 2005(5386)
- 学科
- 济(34861)
- 经济(34819)
- 业(22491)
- 管理(20560)
- 企(16909)
- 企业(16909)
- 方法(13618)
- 数学(12155)
- 数学方法(12088)
- 农(11584)
- 中国(11132)
- 财(8526)
- 业经(8332)
- 制(7514)
- 农业(7489)
- 融(7219)
- 金融(7219)
- 银(6723)
- 银行(6718)
- 行(6430)
- 贸(6365)
- 贸易(6359)
- 易(6162)
- 地方(6148)
- 发(5383)
- 体(5200)
- 学(5104)
- 产业(4922)
- 发展(4672)
- 展(4666)
- 机构
- 大学(110922)
- 学院(110699)
- 济(51524)
- 经济(50591)
- 管理(43176)
- 研究(36963)
- 理学(36528)
- 理学院(36224)
- 管理学(35703)
- 管理学院(35505)
- 中国(32985)
- 财(25557)
- 京(22973)
- 财经(20360)
- 科学(19346)
- 经(18587)
- 所(18140)
- 农(18139)
- 中心(18138)
- 江(17249)
- 经济学(17131)
- 研究所(15971)
- 经济学院(15395)
- 财经大学(15317)
- 北京(14605)
- 业大(14066)
- 州(13865)
- 农业(13851)
- 银(13403)
- 范(13014)
- 基金
- 项目(69120)
- 科学(55727)
- 基金(52441)
- 研究(51262)
- 家(44915)
- 国家(44542)
- 科学基金(39135)
- 社会(35183)
- 社会科(33418)
- 社会科学(33406)
- 基金项目(26889)
- 省(25499)
- 自然(24187)
- 自然科(23709)
- 自然科学(23706)
- 教育(23360)
- 自然科学基金(23306)
- 资助(21882)
- 划(21182)
- 编号(20543)
- 成果(16590)
- 部(15963)
- 国家社会(15198)
- 重点(15186)
- 发(14684)
- 教育部(14258)
- 创(13920)
- 人文(13792)
- 课题(13721)
- 性(13443)
共检索到175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柴时军 叶德珠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不同类型信任对居民家庭借贷渠道选择、正规与非正规借贷额度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普遍信任对家庭是否首选正规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在非正规渠道选择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特殊信任;特殊信任同时促进了家庭正规和非正规借贷,但对非正规借贷额度的边际影响要更高;普遍信任对正规借贷影响显著为正,对非正规借贷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并未改变特殊信任对家庭借贷渠道选择、正规与非正规借贷额度的影响,而普遍信任的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中得到了强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邓一鸣
继内蒙古卓资县、四川广汉市、广东全省放开粮食市场以来,四川、江西、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也都陆续放开了粮食市场。预计今后2—3年内,我国将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从已经放开粮食市场的省、市来看,大体可划分为两种改革类型:一是“一步到位,全面放开”。其主要做法是:取消定购任务,取消“三挂钩”补贴,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对城镇居民给予一次性补贴,取消国营粮食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农业税实行征实,使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同步进入市场;二是“分步到位,保留定购、定销指标、购、销价格放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谢保嵩
研究表明,与国内舆论普遍认为我国CPI大幅低估的观点不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CPI总指数与真实生活成本指数的偏差幅度有限,但存在一定结构性问题。其中消费替代、品质调整、新产品和消费渠道改变等因素总体上造成我国CPI年均高估1.5个百分点左右,而自有住房因采用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成本法计算,造成CPI低估大致相同的幅度。
关键词:
CPI 测量偏差 自有住房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秀娟 张智颖
借助"人人贷"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交易数据,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中借款人职业身份信贷歧视问题,检验互联网金融中"职业身份信贷歧视"的存在性。同时,基于投资者认知偏差的视角,进一步对这种职业身份歧视是否理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借款人职业身份差异所致借款成功率差异是否一致的分析表明,对私营企业主身份借款人的信贷歧视属于"理性歧视",对网商身份借款人的信贷歧视属于"非理性歧视"。这种"职业身份歧视"的存在,是源自P2P网贷平台投资者对借款人职业身份的经济特征已有认知而进行的决策行为,并非一种纯粹的社会身份歧视行为。对网商身份借贷人的"非理性歧视"则主要源于投资者对网商身份借款人的认知偏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永长 范秀山 沈爽
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棉花的经营活动亦将走市场化之路。但目前,无论是棉农、棉花经营企业,还是棉区的各级政府,都普遍存在一种“没有放开盼放开,听说放开怕放开”的矛盾心态。那么棉花经营如何走向市场化?我们认为,党和政府要“引”而不是“推”,当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庄雷 周勤 王飞
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推进的利率市场化下P2P借贷双方对网络借贷模式的认知过程,测度网络借贷的干中学效应;并借助"拍拍贷"网站的交易数据,从借款的信用等级、中标概率以及利率水平等三个角度来检验资金借贷过程中的学习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借贷中的借款订单次数与信用等级和中标概率呈正相关,与借款利率呈负相关;反映了人们在网络借贷的自主学习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借款中标概率来降低借款成本;说明网络借贷中存在着显著的干中学效应;有助于借贷双方在一个逐渐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通过多次借款博弈寻找均衡利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常娥 钱峰 易志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金融学界和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信息不对称导致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败德行为,以及参与主体的有限理性,使得传统交易型融资的成本上升,关系型融资方式成为可能的更优选择。本文基于关系型融资理论视角,运用动态多层博弈方法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研究发现,关系型借贷是银企间信息效率的帕累托改进方式,有助于减少企业道德风险行为,从而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市场化利率 关系型融资 动态多层博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但是对于农户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差别不大。建议有关部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立足“三农”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但是对于农户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差别不大。建议有关部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立足“三农”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其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陈熹
本文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基于江西省72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关系强度、融资渠道与农户借贷福利效应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更多地依赖于其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强度,关系网络在农户借贷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在关系强度对组织型正规借贷和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作用;人际信任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大于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制度信任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大于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虽然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发生频次大于组织型正规借贷,但由于信贷资金数量和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陈熹
本文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基于江西省72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关系强度、融资渠道与农户借贷福利效应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更多地依赖于其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强度,关系网络在农户借贷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在关系强度对组织型正规借贷和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作用;人际信任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大于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制度信任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大于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虽然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发生频次大于组织型正规借贷,但由于信贷资金数量和用途上的差异,正规信贷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借贷福利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易小兰 莫媛
研究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对于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以及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来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民间借贷渠道,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借贷规模对农户选择正规渠道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而是否有儿童、是否用于消费支出、是否应急借贷则起着负向作用;第二,相比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劳动力人数和家庭年收入对农户选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与民间借贷渠道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