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
2023(1614)
2022(1504)
2021(1417)
2020(1252)
2019(3012)
2018(2986)
2017(6027)
2016(3290)
2015(3611)
2014(3715)
2013(3784)
2012(3564)
2011(3385)
2010(3356)
2009(3137)
2008(3064)
2007(2676)
2006(2405)
2005(2077)
作者
(9715)
(8604)
(8344)
(7836)
(5320)
(4075)
(3872)
(3408)
(3158)
(3111)
(2818)
(2763)
(2737)
(2702)
(2686)
(2522)
(2471)
(2418)
(2330)
(2322)
(2189)
(2077)
(2050)
(1892)
(1857)
(1845)
(1839)
(1800)
(1712)
(1693)
学科
(18422)
经济(18404)
(9052)
管理(8675)
方法(8053)
数学(7185)
数学方法(7139)
(7050)
企业(7050)
地方(6218)
(4279)
地方经济(3842)
中国(3600)
(3403)
关系(3401)
(3341)
贸易(3339)
农业(3180)
(3172)
(3167)
业经(2906)
(2344)
金融(2343)
(2209)
环境(2203)
(2185)
(1937)
理论(1831)
(1816)
(1770)
机构
大学(50019)
学院(48629)
(20739)
经济(20378)
研究(19059)
管理(18387)
理学(16325)
理学院(16050)
管理学(15714)
管理学院(15630)
中国(13298)
科学(11840)
(10599)
(10308)
研究所(9484)
(8527)
(8423)
中心(8045)
(7691)
师范(7642)
业大(7173)
财经(6987)
农业(6743)
北京(6735)
(6702)
(6686)
师范大学(6383)
(6333)
经济学(6253)
科学院(5963)
基金
项目(33836)
科学(26804)
基金(25282)
研究(23731)
(22665)
国家(22483)
科学基金(18683)
社会(15596)
社会科(14685)
社会科学(14682)
基金项目(13862)
自然(12399)
自然科(12135)
自然科学(12132)
自然科学基金(11926)
(11857)
教育(11060)
(10846)
资助(10150)
编号(9150)
(7925)
重点(7710)
成果(7680)
(7543)
教育部(6824)
(6784)
科研(6492)
人文(6476)
国家社会(6437)
创新(6262)
期刊
(23320)
经济(23320)
研究(14369)
中国(8816)
学报(8312)
科学(8289)
(7798)
管理(6605)
大学(6027)
(5753)
学学(5662)
农业(5302)
教育(4845)
经济研究(3597)
(3581)
金融(3581)
财经(3408)
技术(3290)
业经(3259)
(3108)
问题(3092)
国际(3048)
资源(3010)
世界(2995)
(2932)
(2846)
(2792)
论坛(2792)
商业(2496)
现代(2260)
共检索到72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牟文富  李江  
历史上的相互隔绝 在亚太地区中,中国和日本是东部亚洲中重要的两个国家。历史上,中国文明对日本具有深远的影响,日本的语言、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无不由中国早期文明塑造成型。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与日本的相同点非常多。相反,研究日本的人类学家,例如本尼迪克特(Benedict),发现日本是太独特了。即便是中国人对日本文明这个自己文明的养子也感到无比的陌生,要沟通却非常困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长久  
America、Japan And China do not have the common Asia - Pacific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will cause great effects on the situation and pattern in Asia - Pacific region.In the aspect of security, America's Strategic emphases and goals are: to intervene int...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全林远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东西方对抗基本消除,南北矛盾从而更为凸显.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及贫富方面的差距日益拉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仁淑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对外经济战略进入了以亚太经济战略为重点的新阶段。这种新战略以扩大对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等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与亚太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构筑以日本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毫无疑问,日本90年代新的亚太经济战略的形成及实施,必然影响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其中存在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夏立平  
近年来,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虽然1997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经过调整仍有希望重新恢复其经济活力。同时,亚太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正在不断增加。这种经济上相互依存性的增长使各国之间安全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凯姆·安德森  宋雷  
世界贸易集团的划分已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欧共体定于1992年实现欧洲共同市场一体化,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相继解体,这两件大事必将促使欧洲其他国家正式或非正式加人共同体,从而形成庞大的欧洲经济集团。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吸收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一举扩大成为美洲经济集团。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评论家认为一个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黑田俊夫,于潜  
一前言——人口的全球范围意义(一)从一个地球向一个世界发展地球虽然是一个,但世界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作为生物的人类之所以能生存是由于“无可替代的地球”,但人类所构成的世界却不是统一的。提出“从一个地球向一个世界发展”的根据是最近〈世界环境·开发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口号—“我们的共有未来”。该委员会最近一次会议是1987年3月在东京召开的,在这之前约1年左右,日本的环境厅已设立了国际环境问题研究会,以大来佐武郎为会长,曾召集一些专家开了一次研究会,本文作者也作为该会的一员参加了讨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全林远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东西方对抗基本消除,从而使南北矛盾更为明显。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及贫富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拉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成为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90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这是因为目前在这个地区,美国难以确定基本的假想敌和战略威胁。美国的亚太安全主要盟国日本不仅在亚太市场上超越美国而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北美市场上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美国仍无法确定俄国的未来战略走向,俄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泓汎  全毅  
亚太地区的崛起是由东亚的发展带动的。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东亚地区通过持续的三次工业化浪潮,在半个世纪里实现了东亚地区的压缩型发展,从而摆脱了殖民地依附型经济,实现了从依附发展到自主发展的民族独立,进而探讨亚太地区崛起的路径、特征及其原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傅西平  
本文对OCLC在亚太地区的历史起源 ,主要成员馆分布 ,最新进展作了概括性论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耀辉,屈江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方  
关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问题,以下所谈完全是个人意见。有些看法即使在学术界也还是有争论的。一、亚太形势可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冷战后,亚太形势保持相对稳定,并有进一步走向缓和的趋势。这是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冷战的结束带给亚太的冲击远比欧洲为小。曾是冷战中心的欧洲,冷战后已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而亚太地区却早已部分冲破雅尔塔体制(中国),多极化又发轫在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士云  杨伟  
论亚太地区的货币合作宋士云,杨伟1995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比值出人意料地上升,4月19日已突破了80大关,由于日元过度升值,引起了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大动荡,将波及亚太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的推行,为APEC提出新的议题。1.加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协调的必要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