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1)
- 2023(4381)
- 2022(3636)
- 2021(3780)
- 2020(2989)
- 2019(7129)
- 2018(7611)
- 2017(12682)
- 2016(7874)
- 2015(8694)
- 2014(8880)
- 2013(7748)
- 2012(7067)
- 2011(6602)
- 2010(6963)
- 2009(6136)
- 2008(6089)
- 2007(5547)
- 2006(5364)
- 2005(4782)
- 学科
- 济(22174)
- 经济(22037)
- 教育(19662)
- 中国(13757)
- 管理(13552)
- 业(11128)
- 企(10799)
- 企业(10799)
- 理论(10368)
- 制(8568)
- 农(7607)
- 体(7545)
- 教学(7452)
- 业经(7122)
- 方法(6198)
- 学(5999)
- 财(5637)
- 和(5468)
- 体制(5015)
- 社会(4927)
- 发(4726)
- 发展(4429)
- 企业经济(4384)
- 革(4343)
- 展(4307)
- 农业(4249)
- 研究(4161)
- 技术(4016)
- 地方(3913)
- 学法(3811)
- 机构
- 大学(95842)
- 学院(91048)
- 研究(38365)
- 济(31095)
- 经济(30122)
- 教育(28898)
- 管理(28385)
- 范(23879)
- 师范(23818)
- 理学(23604)
- 理学院(23231)
- 管理学(22749)
- 管理学院(22528)
- 中国(22265)
- 京(22052)
- 科学(19871)
- 师范大学(19832)
- 所(18492)
- 财(17143)
- 研究所(16410)
- 江(16159)
- 中心(15482)
- 北京(15289)
- 职业(14383)
- 院(13650)
- 技术(13586)
- 州(12202)
- 财经(12102)
- 农(11876)
- 教育学(11235)
- 基金
- 项目(53393)
- 研究(50373)
- 科学(43999)
- 基金(34890)
- 教育(32212)
- 社会(30935)
- 家(28586)
- 国家(28110)
- 社会科(27624)
- 社会科学(27613)
- 编号(24240)
- 成果(23821)
- 科学基金(23546)
- 省(21701)
- 划(20358)
- 课题(20190)
- 年(17601)
- 基金项目(17197)
- 规划(15004)
- 性(14425)
- 部(14348)
- 项目编号(14227)
- 重点(13434)
- 教育部(13417)
- 度(13415)
- 资助(13228)
- 阶(12705)
- 研究成果(12632)
- 段(12631)
- 阶段(12606)
共检索到163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杜佳慧 李伟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革提供从心理到行动、从行动到制度化的社会基础。社会信任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本与责任共担,信任程度缺失制约教育改革,造成教育改革制度设计的“公平悖论”与参与改革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内耗;社会合作促进教育改革的技术、人力、经费等诸要素融合,并为教育改革提供自生自发的基层创新动力机制,跨界合作为解决教育“短板”与“盲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会参与为教育问题解决从个体感受经由社会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开辟了渠道,通过协商机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重建社会信任、鼓励社会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可夯实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康宁
"赞同与否"是教育改革社会基础的"基本标识","多大比例的赞同"决定着教育改革社会基础的"广度","多大程度的赞同"影响到教育改革社会基础的"强度","为什么赞同"关系到教育改革社会基础的"纯度","谁赞同"则涉及到教育改革社会基础中的"关键人群"。只有全面了解所有这些因素,才能切实把握教育改革人心向背的具体状况,准确判断教育改革社会基础的成熟程度,从而为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民意依据。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社会基础 衍生利益 教育社会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从社会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改革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改革道德正当性的来源;二是对积极支持并参与教育改革者予以合理的利益回报,这是教育改革社会合法性的前提;三是采取民主的推进方式,这是教育改革过程有效性的保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雪 余乐
教育基金会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社会组织,其自身发展、建立公民社会的本质诉求以及国家、各地方的政策法律奠定了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的现实基础。本文从教育基金会的角色、参与教改的内容以及方式来剖析其发展进程,并基于法律缺失、社会公信力下降、社会监督体系的缺乏、基金会本身的不足等因素,对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简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教育基金会 教育改革 现实基础 发展进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忠 唐瑛
1989年以来的14年中,新西兰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教育改革及改革后的新西兰教育体制。
关键词:
新西兰 教育行政体制 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狄金华 刘飞
本文以苏北房庄的水利为个案,分析其用水的原则,探析乡村水利合作的社会基础。契合性结构的房庄有效地组织了乡村水利的合作,并防范了用水过程中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水利 合作 社会基础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黄浩耘
本文系统论述了信息利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入发展的措施和条件。特别强调了信息利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特殊关系和全社会为什么要支持其发展的原由。对信息利用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深化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信息利用教育 信息检索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磐
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教师教育中心的后移,教师教育机构从三级设置到一级设置和三层次教育的过渡,以及师范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师范大学应注重科学合理的定位,着力改革教师的入职教育,并努力探索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入职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分类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院校 改革 新体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明
近几年来,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些同志提出素质教育的模式,主张基础教育应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视素质教育为改革的理想的目标模式和突破口。然而素质教育是否已绎抓住教育的根本?是否能成为理想的目标模式?是否能起到教育改革的枢纽作用?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性性质和方向,务必加以认真深入的探讨。诚然,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然而追求素质只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的但并非最重要的和完全自足的属性和工作目标,相比之下,追求价值和效益是教育的更深层的、根本的属性和工作目标。笔者提出效益导向型教育这一崭新的教育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目标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王建梁 孙志军
本文认为人们对于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低劣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事实上 ,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还是相当有保证的。本文对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即加强基础与追求优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总结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措施与历史经验。最后 ,作者着力分析了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四点启示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美国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崇德
基础教育改革30年的心理学研究是一项深入中小学、规模大、成效明显的实验研究。在历经30年的研究中,提出并检验了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学科能力的发展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标志,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等心理学观和教育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常初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家在经过50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60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期。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数学、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涨,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本文比较了中西教育传统的深刻差异,考察了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的引进与消化过程,指出: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特别是现当代文化教育确实内藏有许多真知灼见,需要我们结合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创造性学术融通,以期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
传统差异 中西融通 基础教育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