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77)
2023(16627)
2022(13881)
2021(12915)
2020(10773)
2019(24214)
2018(23938)
2017(46364)
2016(24925)
2015(27594)
2014(27196)
2013(26476)
2012(24189)
2011(21712)
2010(21650)
2009(19977)
2008(19553)
2007(17391)
2006(15398)
2005(13741)
作者
(69724)
(58647)
(57983)
(55369)
(36627)
(28111)
(26216)
(22754)
(22388)
(20589)
(19861)
(19710)
(18597)
(18425)
(18264)
(17940)
(17273)
(17259)
(16855)
(16757)
(14474)
(14398)
(14380)
(13698)
(13155)
(12965)
(12875)
(12818)
(11873)
(11708)
学科
(97386)
经济(97199)
(75250)
管理(72465)
(54413)
企业(54413)
(49875)
方法(40749)
数学(34917)
数学方法(34444)
农业(32643)
(27439)
业经(26807)
中国(25899)
(24782)
(20396)
(18810)
(17313)
贸易(17306)
地方(17206)
理论(16908)
(16901)
(16484)
银行(16443)
(16075)
财务(15997)
财务管理(15953)
(15724)
(15511)
金融(15504)
机构
学院(346641)
大学(344428)
(142950)
经济(140029)
管理(133101)
研究(115938)
理学(115339)
理学院(114172)
管理学(112117)
管理学院(111498)
中国(89620)
(75224)
(71461)
科学(70144)
(67403)
农业(58330)
(57491)
业大(57289)
中心(55161)
财经(52864)
(52720)
研究所(52079)
(48211)
(43990)
经济学(43657)
北京(43623)
师范(43429)
(41820)
(40989)
经济学院(39267)
基金
项目(237295)
科学(187713)
研究(175011)
基金(173139)
(151759)
国家(150415)
科学基金(129040)
社会(112558)
社会科(106264)
社会科学(106238)
(93317)
基金项目(90720)
自然(82327)
教育(80622)
自然科(80402)
自然科学(80376)
自然科学基金(78937)
(78077)
编号(71120)
资助(69449)
成果(57606)
重点(53860)
(53589)
(51173)
(49935)
课题(49221)
(48264)
国家社会(47232)
创新(46739)
教育部(45848)
期刊
(160562)
经济(160562)
研究(98913)
(75799)
中国(73060)
学报(56923)
(53063)
科学(51801)
农业(51521)
管理(47932)
大学(44856)
学学(42737)
教育(38246)
(33813)
金融(33813)
业经(31332)
技术(30366)
财经(26536)
(25203)
经济研究(23463)
(22824)
问题(22229)
(19280)
世界(17145)
农村(15926)
(15926)
科技(15885)
业大(15871)
技术经济(15709)
理论(15546)
共检索到515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贺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涵不仅包括宏观上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的保证,更包含微观上居民对能量和营养充足且健康膳食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治理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产区和主销区等多个主体,容易造成因“搭便车”“规避责任”“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式治理模式存在制度泛化和监督不足问题,缺乏多方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未能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因此,需要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和行为,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自发秩序”的有机协同,从而全方位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刚  张晓林  
农民合作社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但农民合作社的规模和内部治理机制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将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视作合作社集体行动的结果,分析合作社的规模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探讨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结果表明,合作社应保持一定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更多的盈余返还增强农户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动力;但合作社的规模过大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合作社应构建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通过准入管理合理控制合作社规模、完善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退出管理、设计合理的农户生产行为约束机制、增强合作社农产品的排他属性和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帆  宋洪远  高鸣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出发,基于生成逻辑的视角,分析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探讨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托管的生成逻辑由逻辑基础、生成条件、表现形式、主要目的、重要前提等内容构成,在稳定产权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要素投入、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托管面临服务体系不健全、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服务组织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建立新型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小农户积极参与、完善粮食生产托管政策支持方式等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冬冬  王思博  
文章基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结合公众环保参与机制构建面临的困境制约,揭示构建公众环保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破解对策,力求为中国政府相关施政理念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永霞  葛于壮  
大学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行动与学术治理在目标上的耦合意味着理论上的适用性,将集体行动理论引入大学学术治理议题,能够厘清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实践逻辑并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其中制度因素与组织因素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集体行动视阈下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励: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核心动力,制度建构: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重要依托,学术创新: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价值导向。基于此,应从寻求学术道德共识、坚持优良的制度实践、完善评价规则标准层面构建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整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通  
自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的一贯制度特征;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分析乡村治理过程的有效线索。通过对S村灌溉、复耕、修路和规模种植等集体行动事件的"深描",以实现对中国乡村治理的场景化解读;同时,对案例的反思和案例间的对比,发现中国乡村治理中的集体行动机理。从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的交互影响来看,中国乡村治理中的集体行动包括选择性作为、双重性效应、权宜性嵌套和带头人依赖等四方面内容,这也构成了中国的乡村治理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睿  
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双轨制,再到市场体制等三个不同治理阶段。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层面,从对粮权结构、利益结构、治粮结构的分析,来探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变迁的内在逻辑,以期对做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一个趋势性的认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钰  白洁  
从集体行动理论角度出发,以单家银行作为行动决策的主体和研究分析的对象,构建行动决策模型,对银行参与联合授信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联合授信机制试点过程中遇到的诸如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正常运营时银行对联合授信重视不足、部分中小银行不愿参与联合授信、较多异地银行拒绝参加联合授信、参与银行数量过多的联合授信运行质量不高、联合授信额度测算过于宽松、银行间信息共享流于形式等问题逐一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降低联合授信运行成本、培养银行间的社会资本、按照"小少近"原则选择试点、制定适应性的试点推进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永胜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数量迅猛增长。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采取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对于从供给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调查了7省10家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和5家未能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对比了合作社采取集体行动的内部因素,考察了影响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外部因素,认为合作社领导的道德资本是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第一要素,健全的新制度供给、选择性激励和可信承诺是主要条件,解决安全食品的销路是促进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重要外部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森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我国重要农产品供求状况正在发生重大转折,确保重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扎实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国泰民安,必须始终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庆鹏  胡拥军  
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与社会嵌入理论为基石,以演化博弈为分析工具,通过解构乡土社会嵌入对集体行动逻辑的生成机制,构建农村社区成员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总体框架。在总体框架下,基于不同的乡土社会嵌入条件,农村社区成员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博弈收益、策略选择迥然相异,弱社区记忆的社区成员仅仅作为"经济人"理性地计算来自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直接性收益,而强社区记忆的社区成员同时也作为"社会人"权衡通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所形成的关联性收益。本文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强社区记忆的农村社区能够收敛于合作互惠的演化稳定均衡,而弱社区记忆的农村社区无法有效组织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钟剑   孙盼盼  
《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相继施行。本次改革一个重要亮点是独立董事由个人履职转向依托组织集体履职。反观上市公司祭出的《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制度》和实施情况,都反映出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召集人的产生以及集体履职问题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新近三峡新材三位独立董事被监管机构问责,乃至被公司“集体罢免”的事件,集中反映出独立董事集体履职的尴尬。文章以集体行动理论作为切入口,分析独立董事集体行动面临的难题,探讨通过完善首席独立董事等集体履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等作用,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障独立董事权益,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宫哲元  
本文尝试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主要观点解释合作社原则的变迁。研究发现,合作社核心原则的变化来自对促进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激励性需求,实质上可视作一种"选择性激励"制度,目的在于消除社员的"搭便车"行为,促成集体行动的成功。本文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两点质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华  臧良震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进而乡村治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小农户的特征为切入点,利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剖析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揭示我国小农户的特征和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我国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趋势。总体而言,小农户的诸多特征不利于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人均资源禀赋不足、耕地细碎化严重、农户持续分化等小农户特征,是导致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衰败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户收入提高等因素将有助于扭转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衰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契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