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1)
2023(14340)
2022(11755)
2021(10976)
2020(9253)
2019(20850)
2018(20836)
2017(40545)
2016(21622)
2015(24145)
2014(23604)
2013(22786)
2012(20482)
2011(18223)
2010(18063)
2009(16287)
2008(15506)
2007(13483)
2006(11551)
2005(9570)
作者
(61029)
(51494)
(50623)
(47981)
(31829)
(24638)
(22929)
(20306)
(19314)
(17814)
(17306)
(17082)
(15877)
(15658)
(15586)
(15558)
(15228)
(15032)
(14653)
(14439)
(12673)
(12412)
(12219)
(11831)
(11490)
(11424)
(11194)
(10968)
(10230)
(10195)
学科
(88493)
经济(88317)
(66816)
管理(58006)
(47548)
(45231)
企业(45231)
方法(42143)
数学(38454)
数学方法(37796)
农业(31433)
业经(22984)
中国(21420)
(21051)
(16372)
贸易(16366)
地方(16356)
(16176)
(15962)
(14929)
技术(14419)
(13050)
财务(12972)
财务管理(12943)
环境(12481)
企业财务(12277)
理论(12189)
(12147)
(12015)
(11697)
机构
学院(298587)
大学(292868)
(122199)
管理(120206)
经济(119962)
理学(106470)
理学院(105371)
管理学(103193)
管理学院(102681)
研究(92739)
中国(70868)
(69067)
(61355)
科学(58997)
业大(53845)
农业(53514)
(51162)
中心(45826)
(45258)
财经(42055)
(42052)
研究所(41689)
(38799)
北京(37439)
经济学(36687)
(36256)
师范(35776)
经济管理(34475)
农业大学(34358)
经济学院(33504)
基金
项目(216451)
科学(171304)
基金(159036)
研究(153888)
(140105)
国家(138908)
科学基金(120457)
社会(99715)
社会科(94392)
社会科学(94367)
(85417)
基金项目(84777)
自然(79704)
自然科(77960)
自然科学(77938)
自然科学基金(76568)
(71530)
教育(70612)
资助(64294)
编号(61878)
重点(48124)
(47507)
成果(46672)
(46450)
(45808)
创新(42772)
科研(42344)
国家社会(41794)
课题(41201)
教育部(40492)
期刊
(126689)
经济(126689)
研究(75108)
(70006)
中国(54629)
学报(50226)
农业(47504)
科学(45259)
管理(39382)
大学(39247)
(38039)
学学(37696)
业经(28247)
技术(26594)
教育(26455)
(25937)
金融(25937)
(22974)
财经(19575)
经济研究(18992)
问题(18230)
(16728)
(16407)
统计(15293)
业大(14794)
科技(14536)
技术经济(14385)
(14332)
农村(14260)
(14260)
共检索到412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晶  孙素芬  
基于2012年对在北京地区务工农民工的抽样调查,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保障模式与农民工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为各类保障模式受益面都比较窄,农民工保障模式的改善和保障模式种类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农民工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相反会导致农民工缴费负担的增加,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进而引发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鉴于此,在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程度,如此方能使农民工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东平  卢海阳  文晓丽  
本文基于CGSS2013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劳动时间、社会交往对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时间对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积极开展社会交往有利于农民工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超时劳动对农民工的社会交往活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健康隐忧;劳动时间、社会交往对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劳动时间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社会交往对老一代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会娜  
根据在北京市城八区进行的农民工调查数据,本文发现样本农民工存在健康恶化现象,即与流动前的健康状况相比,流动后健康状况可能发生恶化。样本数据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农民工健康状况出现了恶化趋势。基于个人收入和健康变化的系统性,本文建立了联立方程组,并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健康与收入形成了循环作用机制:初始健康状况越好,收入越高。健康对收入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提高单位时间收益率上;个人收入的获得却在损耗健康;而健康状况的恶化又导致单位收益率下降,但对月收入则无显著影响。健康生产函数的回归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农民工健康越可能恶化,影响农民工健康状况恶化的因素还包括农民工在京生活情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伟  风笑天  
现有文献分析表明,对农民工城市融入与精神健康的关系研究尚缺乏系统性的经验研究。本研究利用珠三角3086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并以客观指标为代表系统地考察城市融入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欠佳;经济融入维度的劳动力市场融入、劳动权益保护融入、住房融入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融入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具有调节作用。流动的劳动体制致使农民工难以全面融入城市,损害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全面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改善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敏杰  
采用2008—2009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选取自我肯定指标、忧虑抑郁指标、幸福感和生活态度等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通过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流动决策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城镇本地居民相比,农民工遇到困难和问题更容易逃避,自信心较弱,而且精神压力更大,有更高的抑郁倾向,幸福感与生活热情相对较低。这表明流动状态会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方蔚琼  
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与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相伴而生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破解农民工住房难题、保障农民工住房权利,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制定住房保障政策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对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比较,剖析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将有利于深入探索更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朝晖  
近年来农民工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农民工的工伤风险保障受到制度安排、司法执行、工伤保险以及工会组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约束,有必要建立一个能体现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农民工本人多方主体责任的运行模式。文章设计此模式由政府监管系统、企业责任系统、工会维权系统、卫生服务系统以及社会救助系统等五大子系统构成,以多元协调的框架共建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晨寒  
把农民工纳入户口所在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无法抵御其在城镇工作中遭遇的风险。建立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成本高,待遇低,而且还把城乡二元结构移植到城市,违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最好的选择是深化城镇基本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把农民工吸纳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小燕  安增军  
文章立足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保障模式,就我国当前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结合我国几种典型的居住模式,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保障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施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在借鉴国际移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状况,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了文化适应的态度、行为及心理三个维度对两群体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三低一高"的特点,即文化接纳程度低、社会交往水平低、文化认同感低,而方言掌握程度高。进而指出了文化适应对两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的不同: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偏向于内在的"隐性"影响方式,即从主观思想和态度偏好上作用于心理健康;而对老一代农民工更偏向于外在的"显性"影响方式,即从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上作用于心理健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樱  侯斌  李霜双  
目前,对于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研究局限于分别探索生活压力和居住条件各自的影响。在生态压力过程模型的理论思路下,将生活压力和居住条件二者结合起来,把生活压力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置于居住环境场域之下进行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住房质量会显著调节生活压力对其精神健康的影响,即住房质量的下降显著强化生活压力对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或者说住房质量的提高能缓解生活压力的心理影响。据此认为,需要从政策上重视和改善农民工住房质量,增加住房便利设施,并从理论上更加关注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多层面、多维度生活场域的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樱  侯斌  李霜双  
目前,对于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研究局限于分别探索生活压力和居住条件各自的影响。在生态压力过程模型的理论思路下,将生活压力和居住条件二者结合起来,把生活压力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置于居住环境场域之下进行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住房质量会显著调节生活压力对其精神健康的影响,即住房质量的下降显著强化生活压力对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或者说住房质量的提高能缓解生活压力的心理影响。据此认为,需要从政策上重视和改善农民工住房质量,增加住房便利设施,并从理论上更加关注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多层面、多维度生活场域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立建  秦雪征  蒋中一  
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07年全国性大规模跟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Heckman模型研究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为了解决横截面数据分析中健康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上一时期的健康状况作为下一时期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不佳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于增加其外出务工劳动供给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秀红  沈世玲  
[目的/意义]研究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健康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以为农民工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提供依据,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健康意识、信息获取能力和精准服务的效用。[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对36名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工就其健康状况、健康意识和健康信息获取状况进行抽样访谈,将所得音频数据文本化,对文本内容进行实质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并验证理论饱和度。[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工健康信息获取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组织因素、社区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构建了农民工健康信息获取影响因素理论结构图,明确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机制,可更好地为农民工健康信息精准服务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