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0)
2023(10753)
2022(8815)
2021(8293)
2020(6995)
2019(15559)
2018(15151)
2017(29817)
2016(15923)
2015(17541)
2014(17506)
2013(17177)
2012(15999)
2011(14342)
2010(15015)
2009(14232)
2008(13709)
2007(12651)
2006(11364)
2005(10597)
作者
(45219)
(37517)
(37050)
(35646)
(24089)
(18034)
(17195)
(14366)
(14358)
(13940)
(12736)
(12567)
(12035)
(12024)
(12017)
(11806)
(11084)
(10981)
(10819)
(10628)
(9182)
(9174)
(9107)
(8638)
(8549)
(8535)
(8377)
(8210)
(7629)
(7435)
学科
(60519)
经济(60369)
(51611)
管理(49825)
(41844)
企业(41844)
(28935)
金融(28935)
(28420)
银行(28395)
(27423)
中国(25158)
方法(23424)
(21610)
数学(20388)
数学方法(20096)
(19669)
(17232)
(14635)
财务(14565)
财务管理(14527)
企业财务(13965)
业经(13928)
地方(13582)
(12999)
(11606)
中国金融(11598)
贸易(11594)
(11389)
(11376)
机构
学院(220025)
大学(218039)
(92038)
经济(89791)
管理(84141)
研究(74696)
理学(70185)
理学院(69450)
中国(69055)
管理学(68298)
管理学院(67864)
(51079)
(45715)
科学(42714)
财经(38873)
中心(37641)
(37352)
(35288)
(34617)
(34591)
研究所(33367)
北京(29405)
业大(29313)
财经大学(29176)
经济学(28787)
(28620)
(28193)
(27786)
金融(27291)
(27168)
基金
项目(138919)
科学(109344)
研究(102090)
基金(101600)
(87805)
国家(87025)
科学基金(74845)
社会(65167)
社会科(61788)
社会科学(61774)
(53586)
基金项目(52238)
自然(48226)
自然科(47153)
自然科学(47141)
教育(46363)
自然科学基金(46350)
(45143)
资助(43256)
编号(40653)
成果(34586)
重点(31331)
(30962)
(29556)
课题(29020)
(28910)
(28905)
创新(27063)
教育部(26777)
国家社会(26682)
期刊
(102467)
经济(102467)
研究(71413)
中国(47171)
(47005)
金融(47005)
(40184)
管理(32768)
(32095)
学报(31762)
科学(29415)
大学(24560)
学学(23453)
农业(20513)
教育(19870)
财经(19556)
技术(17670)
(16535)
经济研究(16486)
业经(15433)
问题(12466)
理论(12240)
(11411)
实践(11060)
(11060)
国际(10874)
(10563)
现代(10459)
财会(10162)
技术经济(9953)
共检索到352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宏宇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保障房融资规模的迅速增加,保障房融资的系统性风险日益突出。保障房的系统重要性源自其庞大的融资规模、广泛的外溢影响、难以替代的融资平台和隐含的风险链条,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认为,虽然保障房融资的系统性风险具有不可分散性,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是外溢的影响,所以其风险报酬并不会反映在项目的必要收益率之中,从而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加以控制。为控制其系统性风险,本文提出应对保障房融资进行审慎监管,将保障房融资的外溢风险内部化,并缩小保障房融资创新的风险链条。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小云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小云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宏宇  
保障房融资中普遍存在多重信用,预算压力和监管政策扭曲使得这些信用错配并导致了系统性风险。基于金融机构资产组合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信用错配影响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冲击,并且与保障房融资无关的金融资产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在金融机构存在多条业务线时,信用错配的影响会集中在新设业务线上。因此,对保障房融资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结构性监管,对存在信用错配的保障房融资项目和金融机构的非传统业务线重点监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晓哲  
"货币国际化战略"与"系统性风险监管"是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两大重要课题。在逐步推进货币国际化的前提下,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监测与防范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现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对这一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类系统性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不断优化货币国际化路径,建立完善合理的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加快货币国际化进程,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勋  
除了严格市场准入的源头把控外,资本来源真实性和不当甚至违法的关联交易,是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点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经营模式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在此过程中,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起、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控股多家、多类金融机构,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其中,少数的金融控股公司野蛮生长,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最热门话题。然而,系统性金融风险既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一个新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含义、演进过程、成因、监管等角度出发,对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框架性的研究。本文认为,从人类对金融危机的认知历程看,系统性风险概念的强化和应用将极大深化人类对金融危机的认知。这一转变使金融危机从一个突发的风险事件,演变为一个监管机构可以日常持续监控的对象,使得人们有可能通过关注和评估系统性风险的严重程度动态评估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应对之策。这将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系统性风险监管知难行更难,将会经历一个不断试错...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敏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均以传统的金融服务业态为基础,并没有考虑到金融科技本身及其在传统金融业态中引发的巨大变化。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包括对不利的经济波动更为敏感,并会将这种不利因素传导至整个行业,以及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等。这为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传统大型金融机构为"抓手"的风险监管体系难以适用于金融科技,甚至连被监管对象及其行为识别都存在困境,算法黑箱更使得既有监管捉襟见肘。因此,推动功能监管理念革新,紧握技术契机发展实时监管和代码规制,加强自律监管并开展国际合作,成为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并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媛   韩龙  
作为新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大型科技公司创新了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提升了普惠金融可得性,推动了金融业朝向数字化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引致大型科技公司风险聚集、大型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在技术和业务层面高度互联、长尾客群具有天然的从众效应等因素,也决定了大型科技公司有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然而现行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监管制度在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和监管方法等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规制需要存有落差。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规制的低效和失灵,有必要将深度介入金融市场的大型科技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畴,通过强化对大型科技公司技术风险和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建立大型科技公司监管协同机制、利用监管科技创新监管方式等举措,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路径加以优化和调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杨  刘影  李东辕  尹琳  
本文基于图论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SD省资管产品关联关系及系统性风险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前资管产品整体风险可控,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资管产品风险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SD省资管产品在产品只数方面进行风险分散的效果优于全国,但是结合投资金额看,风险分散效果弱于全国,仍存在区域风险集聚效应;SD省前十大系统重要性产品以开放式净值型的混合类信托产品为主,信托贷款集中于部分领域,信托产品风险是当前金融风险控制的关键;资管新规效果显著,多层嵌套产品减少。基于目前资管产品市场风险状况,建议加强对资管产品资金运用的引导,建立健全资管产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推动发行机构完善资管产品风险管控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大林  李炜  
2011年下半年爆发的温州区域民间金融风波给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风险防范敲响了警钟。受命于危机中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在推进传统民间融资疏导的同时,也承担着诸多创新发展与有效监管的博弈压力。如何在新常态下探索民间融资的风险防范及监管策略,是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必须合力思考的一个共性问题。对此,本文基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实践,就相关策略作一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赛铮  
近年来,保险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虽已逐渐将保险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范围,但现有的监管措施过于简陋,难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为此,在厘清保险系统性风险内生性根源与制度性根源基础上,反思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既有监管规则之不足,认为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应然诉求是建立金融机构协调合作机制的法制化路径、提高保险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与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