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3)
- 2023(10005)
- 2022(8919)
- 2021(8443)
- 2020(7015)
- 2019(16390)
- 2018(16368)
- 2017(32098)
- 2016(17413)
- 2015(19654)
- 2014(19801)
- 2013(19572)
- 2012(17704)
- 2011(15864)
- 2010(15626)
- 2009(13948)
- 2008(13318)
- 2007(11518)
- 2006(9979)
- 2005(8341)
- 学科
- 济(70967)
- 经济(70797)
- 管理(48867)
- 业(44606)
- 企(36154)
- 企业(36154)
- 方法(33205)
- 数学(29062)
- 数学方法(28760)
- 中国(18564)
- 农(18563)
- 财(15953)
- 学(14886)
- 业经(14381)
- 地方(14276)
- 农业(12480)
- 理论(11161)
- 和(10959)
- 贸(10838)
- 贸易(10833)
- 环境(10771)
- 制(10573)
- 易(10459)
- 技术(10062)
- 务(9611)
- 财务(9529)
- 财务管理(9510)
- 划(9264)
- 教育(9224)
- 企业财务(9011)
- 机构
- 大学(243762)
- 学院(241887)
- 管理(100255)
- 济(92514)
- 经济(90283)
- 理学(87993)
- 理学院(86996)
- 管理学(85418)
- 管理学院(85007)
- 研究(77793)
- 中国(55130)
- 京(51869)
- 科学(49856)
- 财(41066)
- 所(38017)
- 业大(36869)
- 农(35967)
- 中心(35215)
- 研究所(35006)
- 财经(33956)
- 范(33306)
- 江(33199)
- 师范(33051)
- 北京(32585)
- 经(30948)
- 院(28530)
- 农业(28136)
- 州(27521)
- 经济学(27175)
- 师范大学(26979)
- 基金
- 项目(173864)
- 科学(137113)
- 研究(127173)
- 基金(126647)
- 家(109689)
- 国家(108783)
- 科学基金(94254)
- 社会(79690)
- 社会科(75345)
- 社会科学(75326)
- 基金项目(68992)
- 省(67607)
- 自然(62279)
- 自然科(60805)
- 自然科学(60793)
- 自然科学基金(59677)
- 教育(58064)
- 划(56903)
- 编号(52568)
- 资助(51517)
- 成果(41795)
- 部(37979)
- 重点(37900)
- 发(35992)
- 创(35604)
- 课题(35468)
- 科研(33163)
- 创新(33057)
- 教育部(32695)
- 大学(32566)
共检索到335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玄 周义 胡培
应用空间失配理论,基于武汉市的582个被保障家庭调查数据,通过被保障对象迁居前后净收入的变化以及考虑通勤时间变化的CVM方法,全面测算了被保障对象因为居住—就业空间失配而引致的福利损失。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保障房社区居民迁入当前小区后,居住—就业空间失配严重,CVM方法比简单的净收入法测度更全面、准确地测度了保障房社区居民由于空间失配而导致的综合福利损失,其均值为308.05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牛家威 王丽艳
将2018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的微观数据和城市生活设施相关的POI数据相结合,刻画天津市居民通勤距离和通勤流向特征,并分析居民个体属性及其对公共服务空间偏好与通勤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为6. 64 km,平均通勤时间为29. 25 min,通勤流向以内部通勤为主,侧面通勤为辅,跨区通勤具有临近原则和经济指向性;居民个体属性和居住地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对通勤距离影响显著,大部分居民会为了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便利的生活环境而承担更长的通勤距离。基于此,从合理推进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佩刚 王博峰
水源区居民是保护水资源的直接主体,为了激励其提供更多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政策必须保证当地居民福利水平不降低或者降低部分得到足够的补偿,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从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五个方面对水源区和非水源区居民在2001-2014年间的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当地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显著地降低了水源区居民的福利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从进一步扩大补偿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福利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佩刚 王博峰
水源区居民是保护水资源的直接主体,为了激励其提供更多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政策必须保证当地居民福利水平不降低或者降低部分得到足够的补偿,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从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五个方面对水源区和非水源区居民在2001-2014年间的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当地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显著地降低了水源区居民的福利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从进一步扩大补偿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福利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佩刚 王博峰
水源区居民是保护水资源的直接主体,为了激励其提供更多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政策必须保证当地居民福利水平不降低或者降低部分得到足够的补偿,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从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五个方面对水源区和非水源区居民在2001-2014年间的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当地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显著地降低了水源区居民的福利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从进一步扩大补偿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水源区自身造血能力四个方面对水源区居民进行福利补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福利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资本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在流动性方面的差异使得经济低梯度地区居民的住房福利受到了很大损失,因此,对外来投资性需求资本进行限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实现机制上应当对外来资本区别对待,并对本地居民构成的合理内涵加以科学的界定,同时,税收较其他手段而言,在限制外来投资性需求影响和保障本地居民住房福利方面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资本 劳动力 福利 损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宁 王录仓 李纯斌 吴静
"空间失配"假设自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对国外城市就业政策、空间发展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我国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章借鉴国外"空间失配"理论,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就业问题中存在的空间障碍进行了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梦玄 王慧喆 周义
从居民的主观感知出发,测度了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在三个层面探讨了居民社区依恋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对比了两类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强度及其动因。结果显示,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民对社区有较强的依恋感,且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比公租房社区居民表现出更强的社区依恋;就其动因而言,社区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社会安全和秩序对公租房社区居民的影响最显著,而社区交往和支持对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影响更突出,社区物质环境的影响次之;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受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明显,而生活条件、交通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梦玄 王慧喆 周义
从居民的主观感知出发,测度了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在三个层面探讨了居民社区依恋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对比了两类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强度及其动因。结果显示,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民对社区有较强的依恋感,且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比公租房社区居民表现出更强的社区依恋;就其动因而言,社区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社会安全和秩序对公租房社区居民的影响最显著,而社区交往和支持对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影响更突出,社区物质环境的影响次之;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受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明显,而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和就业环境对公租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影响更强;在个体特征层面,仅年龄和婚姻状况两项因素与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从居民个体心理认同的角度探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据此提出提高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典型城市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福利认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住房品质与公共物品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关键因素,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是住房品质与公共物品综合考量的结果。同时发现,保障性住房居民所认知的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住房品质由住房特征、住房区位和社区管理3个维度构成。公共物品由生活设施、休闲设施、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就业服务、教育设施6个维度构成。实证结果还显示,在对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上公共物品要明显大于住房品质。因此,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在提供基本住房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提升居民福利认同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五六 赵昕东
在食品通胀周期背景下,使用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及AIDS-ECM模型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动态及福利损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长期中分类食品价格上涨会增加自身消费支出,而抑制其它分类食品消费支出。短期中通过食品消费结构调整实现动态均衡,且收入层次越高调整速度越显著,食品结构越均衡;其次,长短期中食品质量越高其支出弹性越高,且高质量食品支出弹性随收入层次增加而增加。短期自价格弹性较长期弹性敏感,高质量食品自价格弹性在中、高收入层才显著;再次,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福利具有周期性特征,粮食、肉禽类食品消费福利构成食品消费福利主体,通胀期的福利损失大于收缩期的福利获得,在长短期中食品消费福利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清超
文章借鉴西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理论,利用Bailey的消费者剩余方法,用半对数和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对我国通货膨胀带来的福利成本作了实证研究,得出有关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数据,希望能对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社会福利损失 成本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伟兵 韩天阔 刘二鹏 邓大松
统一的待遇确定方法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内在要求,而统筹引起了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横向再分配,高收入地区养老金待遇水平下降,进而出现了"福利损失"。本文从政府补贴统筹过程中"福利损失"的必要性出发,在借鉴现有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公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财政压力、再分配效果和统筹阻力等因素,设计了一个"基础养老金待遇+地方附加基础养老金待遇"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计发过渡方案,并就各地每月的养老金待遇进行了模拟测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各地区劳动者的养老金待遇均未因政策的调整而下降,既维护了全面的公平,又减少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阻力,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改进"。此外,此方案还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责任,避免了因权责不清而引起的府际间的推诿内耗,进而保证了制度的运行效率。最后,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三步走"战略部署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治国 孙志远
作为非市场竞争选择的结果,行政垄断会使资源配置扭曲、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以及社会福利损失。笔者从行政垄断的视角分析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石油行业制度及政策变迁,明确了我国石油行业具有典型的行政垄断特征。笔者采用DEA方法对行政垄断下我国石油行业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证实了行政垄断会导致行业整体经营效率降低,进而对行政垄断下石油行业的福利损失进行了估算,得出了行政垄断会导致石油行业经营效率降低以及巨大社会福利损失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霄泉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居住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城市居民的基本居住状态受到当代社会科技快速更新、经济全面发展以及信息化广泛拓展等要素的影响,在多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满足核心家庭需要的小户型、偏好北部的方位选择以及居住环境中网络条件重要性趋势的增强等。由于居住的传统稳定属性,当前居民居住状态仍然处于缓慢的变动状态,而受到时代外在因素尤其是信息化因素的作用,城市居民居住状况长期的发展趋势可能表现为对网络和信息条件的更加注重以及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进一步分离。
关键词:
当代 北京市 居民居住方式及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