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7)
2023(3296)
2022(2604)
2021(2477)
2020(1981)
2019(4619)
2018(4687)
2017(8797)
2016(4773)
2015(5559)
2014(5663)
2013(5547)
2012(5231)
2011(4760)
2010(4890)
2009(4318)
2008(4565)
2007(4726)
2006(4275)
2005(3538)
作者
(13034)
(10686)
(10655)
(10185)
(6912)
(5113)
(4907)
(4175)
(4119)
(4022)
(3672)
(3565)
(3559)
(3377)
(3358)
(3327)
(3126)
(3126)
(3087)
(3075)
(2707)
(2657)
(2657)
(2568)
(2494)
(2465)
(2465)
(2445)
(2209)
(2147)
学科
(23100)
经济(22996)
管理(17116)
(13053)
(11466)
企业(11466)
中国(7037)
(6582)
地方(6047)
地产(5270)
(5270)
房地(5270)
房地产(5270)
业经(5118)
方法(4674)
城市(4364)
(4315)
城市经济(4002)
(3973)
农业(3917)
(3671)
(3655)
经济管理(3494)
(3453)
理论(3439)
数学(3389)
数学方法(3331)
教育(3277)
(3185)
技术(3161)
机构
学院(65352)
大学(63551)
管理(25042)
(24337)
经济(23576)
研究(22047)
理学(20272)
理学院(20016)
管理学(19675)
管理学院(19528)
中国(17030)
(14197)
(12341)
科学(12020)
(11600)
中心(10457)
(10230)
(9895)
师范(9828)
(9470)
北京(9113)
财经(9057)
研究所(8940)
(8448)
技术(8397)
(8108)
(7992)
职业(7898)
师范大学(7604)
业大(7411)
基金
项目(38185)
研究(31876)
科学(29584)
基金(25269)
(20899)
国家(20662)
社会(19024)
社会科(17767)
社会科学(17762)
科学基金(17724)
(15752)
教育(15475)
编号(14615)
基金项目(12956)
成果(12894)
(12852)
课题(11169)
资助(10233)
自然(10163)
自然科(9881)
自然科学(9879)
自然科学基金(9705)
(9525)
项目编号(8730)
(8720)
重点(8640)
(8265)
(8228)
规划(8100)
(7730)
期刊
(34459)
经济(34459)
研究(20660)
中国(19161)
教育(13199)
管理(11300)
(9568)
(8508)
技术(7387)
科学(7251)
(6914)
金融(6914)
学报(6586)
业经(6351)
图书(6090)
农业(5759)
大学(5564)
学学(4737)
书馆(4732)
图书馆(4732)
经济研究(4529)
(4526)
论坛(4526)
职业(4507)
财经(4399)
问题(4167)
(3843)
现代(3838)
改革(3428)
(3428)
共检索到112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璇  
<正>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内的“三大工程”建设,统筹化解房地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构建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三大工程”后,再次就保障房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保障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住房供给和分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涛涛  袁竞峰  郑晓丹  邓小鹏  
近年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数量与政府实际建设能力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PPP模式成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通过总结国外以PPP模式建造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明确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权责分配。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PPP模式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战略选择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雷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的现状及问题成因。现阶段,政府直接投资是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渠道主要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地方各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安排的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的资金,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安排的资金等。尽管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高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安居工程关系国计民生。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2011年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目标背后,建设资金的来源及运作模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1.3万亿元的资金需求,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仅为1000多亿元,各地方财政受有限财政资金及现阶段控制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制约,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因此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更多地需要依靠市场。如何畅通渠道引导资金流向保障房建设的同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一线话题栏目就此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江教授、国家开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雨杭  章征涛  
保障性住房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以及政府主导因素的影响,在建设方式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和普通商品住房不同的特点。本文总结国内大城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布局规律,将其归纳为中心散点型、城市外围集聚型、郊区"大盘"建设型三种建设模式。第一种建设方式将呈现下降趋势,而后两种方式将成为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发展趋势。文章最后针对这三种建设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设引导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斌  
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最具标志性的目标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人才生态保障战略尤其具有基础性、长久性、全面性意义。构建人才生态保障战略需要基于全新的理论逻辑、战略时空与正确可行的实现路径。本文借鉴生态学有关理论,探索运用战略管理和全球人才管理的研究视角,从培育创新导向的人才生态出发,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如何才能成为新的世界人才中心(同时即是创新高地)的重大问题。通过跨学科的理论内涵接合和再建构、从世界人才中心变迁更替的史实中得到启示借鉴,结合国情实际,研究提出了全景的、动态的、益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我国人才生态“景观”,重点研究了如何真正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从人才使用生态看,培育更好发挥战略力量人才牵引作用的创新性生态,尊崇用好“钱学森式”战略人才;从人才培育生态看,打造真正重视基础研究人才的长久性生态,养成乃至涌现更多“陈景润式”科学家;从人才社会生态看,形成因类施策让更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全域性生态,营造“人人争当科学家“”识才爱才敬才”的全社会环境氛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依恬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由实施的组织机构、日常成本数据的监控系统和具体作业人员合理授权三方面组成的保障体系。由于战略成本管理需要依托ERP平台来实施,因此这个保障体系也要结合ERP系统的作业规程来建立,即建立由ERP流程驱动的战略成本监控网络神经体系、按ERP作业规程配置的人员授权体系和基于ERP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组织与考核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洁  
2010年,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获批,受这一政策的刺激,短短几个月内岛内房价大幅飙升,住房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海南省将保障性住房列为今年的一号民生工程。近年来海南省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供给上存在着激励不足的现象,这与政府作为供给责任主体的角色是个两难困境,那么如何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就成为中心所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文兵   王培洪   李茜   王瑶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十四五”期间住房保障的重要发展对象,旨在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城市住房需求。基于职住平衡视角,以近年上海市租赁住房用地出让为据,通过供需比值和可达性指数计算方法等分析,研究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特征与职住平衡性,进而发现保障性租赁住房存在的郊区化与空间错配现象。通过进一步剖析保障房空间错配的形成原因及机理,最后基于职住平衡视角,从规划选址、市政交通和住房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与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连凯  
当前制约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因素保障房建设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一是我国尚无专门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二是金融机构对保障房的信贷支持没有做明显区分,对借款人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少。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自身存在较高潜在风险,政府部门尚未建立完善的财税优惠政策、担保和保险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组屋)制度的成功,在于其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1959年新加坡200万人口中,40%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大多数居民只能栖身在用木板和铁皮搭建的棚屋之中,能够住上像样住房的人只有9%,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3平方米。极端恶劣的住房条件和安全状况,导致居住区内两次失火,烧死了数十人,迫使政府痛下决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把居民从人口和居住集中的市中心向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建海  
我国提出"十二五"时期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规划目标,这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保障房供给严重不足的一次制度纠偏。到2015年底,如果不计算小产权房,保障房供给套数大约可占全部住房的36%,在住房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我国保障房建设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因此3600万套保障房建成之后,大规模的实物保障将逐步过渡到实体保障、资金保障与制度保障并行的阶段,其中通过改革现行制度促进保障房的转化是关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庞溟   朱建辉   万嘉栋  
<正>随着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战略地位不断抬升,以及新一轮商品房去库存的推进,中央、地方以及社会资金层面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广  郑慧  相伟  
2011年9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赴天津市调研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天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既与其起步早、领导重视有关,也与其重规划、重建长效机制等有关。现就这次调研情况汇总,供大家参考。一、"十一五"时期以来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天津《今晚报》8月9日头版头条揭晓了由百姓投票选出的"我爱天津的100个理由",其中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忠  李连海  
近年来,河北省怀来县财政局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首要工作来抓,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落实划拨土地地块,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2009年以来,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821套,已完成投资41800万元,落实保障性住房税费减免2716万元,安居惠民工程收到良好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县财政局强化资金管理,加大筹集力度,确保了任务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