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7)
2023(20398)
2022(17741)
2021(16875)
2020(14179)
2019(33057)
2018(32556)
2017(61828)
2016(33760)
2015(38178)
2014(38218)
2013(37384)
2012(34504)
2011(30985)
2010(31088)
2009(29141)
2008(28722)
2007(25453)
2006(21823)
2005(19135)
作者
(97236)
(81197)
(80802)
(77085)
(51610)
(39202)
(36947)
(31752)
(30643)
(29147)
(27659)
(27343)
(25788)
(25507)
(25137)
(25030)
(24725)
(23874)
(23393)
(23318)
(20188)
(19984)
(19797)
(18556)
(18182)
(18127)
(18092)
(18078)
(16498)
(16148)
学科
(132775)
经济(132547)
管理(95927)
(92428)
(76146)
企业(76146)
方法(65064)
数学(56309)
数学方法(55409)
(38036)
(36076)
中国(35711)
(30214)
业经(29729)
地方(25652)
农业(25432)
(24779)
(24575)
贸易(24566)
理论(24096)
(23832)
(23065)
财务(22949)
财务管理(22895)
企业财务(21694)
(21573)
(20410)
银行(20349)
技术(20204)
(19697)
机构
大学(475637)
学院(474893)
管理(184670)
(184599)
经济(180408)
理学(160161)
理学院(158340)
研究(156900)
管理学(155014)
管理学院(154157)
中国(117992)
(100726)
科学(99593)
(86514)
(80188)
(79417)
中心(73393)
业大(72760)
研究所(72407)
(70070)
财经(69060)
(63770)
北京(63410)
师范(63111)
农业(62939)
(62695)
(56916)
(56734)
经济学(55535)
技术(51860)
基金
项目(324858)
科学(254372)
基金(234566)
研究(234421)
(205117)
国家(203386)
科学基金(174272)
社会(146169)
社会科(137932)
社会科学(137893)
(127549)
基金项目(123328)
自然(115211)
自然科(112547)
自然科学(112516)
自然科学基金(110476)
教育(110136)
(107576)
资助(98326)
编号(96725)
成果(78667)
重点(73060)
(71211)
(67962)
(66739)
课题(66575)
科研(62901)
创新(62280)
教育部(60941)
大学(60757)
期刊
(197397)
经济(197397)
研究(135241)
中国(91984)
学报(79232)
(72444)
科学(70732)
(68091)
管理(65629)
大学(59702)
教育(56400)
学学(55941)
农业(49734)
技术(43095)
(40212)
金融(40212)
业经(33232)
财经(33222)
经济研究(32432)
(28426)
图书(26425)
(26081)
问题(25192)
统计(24526)
(23892)
技术经济(22769)
理论(22039)
(22027)
科技(21880)
商业(21055)
共检索到693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向运华  刘欢  
文章以1989-2011年CHNS数据库数据为样本,选取社会救助这一社会保障视角,实证检验了该因素对居民户家庭收入和贫困状况的影响,并通过选取政府转移支付、医疗保险、教育水平及家庭烹饪燃料四个代理变量,分别从政府经济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及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这一影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多角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医疗保险、教育水平及家庭烹饪燃料三大因素都会显著增强居民户家庭的收入正向效应及贫困状况的负向效应,政府转移支付对于绝对贫困户贫困有显著负向作用,但对低收入者贫困状况影响却并不显著。文章不仅研究了保障性扶贫模式下的社会救助对于居民户收入和贫困的影响程度,还从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分析了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卡  樊士帅  马高明  
基于2013-2019年间4期中国家庭大数据库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考察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扶贫两类扶贫政策的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贫困群体的总收入,增加了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精准扶贫政策通过采用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性扶贫项目提高了农村贫困群体的收入,也通过农业生产经营补贴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体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体和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体精准扶贫增收效果的异质性分析可以看到,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体收入的提高主要由政府直接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体在政府直接转移收入增加之外,还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增收,依靠家庭经济的成长实现脱贫。上述研究为“后扶贫时代”完善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导向,防止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分析基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公丕明  公丕宏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针对完全或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来实现兜底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参与主体基于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整合联动,通过资金筹集、精准识别、保障发放与监督管理等途径保障目标人群的基本生活。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用,需要继续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机制设计,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武建光  姜瑞鹏  贺培风  苏云梅  
基于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战略背景,文章在对山西省石楼县、苛岚县、右玉县、左权县、吉县等地贫困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右玉县元堡子镇为例,系统探讨了图书馆的精准文化扶贫模式。此扶贫模式本着"精准"原则,研究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扶贫核心问题,为脱贫攻坚、精准摆脱文化贫困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广大农村形成"全民阅读"氛围,为建设"精神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盛峰  卢洪友  
文章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八次入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救助对居民户贫困状况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救助资金因挤出了私人救助资源并"诱导"低收入居民更加依赖于政府救助而未能有效发挥减贫作用。平均而言,1个单位政府救助将挤出0.39个单位私人救助资金,并诱导低收入群体降低2.71个单位工作收入;同时对于贫困程度更深的居民户,"挤出效应"和"诱导效应"都更加严重。而社会医疗保险等保障性公共服务能够直接和间接发挥缓解贫困作用。为了帮助低收入者走出贫困,政府由单纯的贫困救助转向为低收入群体更好地提供保障性公共服务将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琦  
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即"六个精准"。这一思想是在总结我国前期扶贫的"四个精准"基础上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向了新阶段,即扶贫对象更加精准,扶贫脱贫措施更加精细化,资金管理和使用更加高效,扶贫脱贫措施和项目更加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扶贫脱贫的结对帮扶更加紧密化,进一步丰富了"精准扶贫"内涵。本文在总结精准扶贫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基础,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注重解决精准扶贫推进中的区域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问题;(2)研究和解决贫困户脆弱性和外部突发性因素影响变大所导致的扶贫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瑞兵  
本文梳理了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支持农业"助推"精准扶贫的相关文献,分析了"互联网+社区支持农业"推进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依托互联网优势,重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接"互联网+社区支持农业",带动贫困户内生脱贫;完善农村地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延伸社区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哈秀珍  陈小昆  陈海龙  
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设计精准扶贫政策评价方法,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轮调查数据,从收入分项、所属区域和家庭规模等角度展开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战略显著提升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政策作用下贫困农户的各收入分项呈现非均衡增长;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增收效果显著,但贫困农户自主创收能力不足,增收依赖转移支付;增收效应受家庭规模影响,三口之家收入增幅最大,家庭规模较大不利于发挥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志琼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已公开发表的、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竟多达22,604篇,可见这一主题显然成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们对此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该主题研究,分别以"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攻坚战""扶贫对象"等为选题展开了理论探索、实证调查研究。从选题看,已有研究基本覆盖了"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方方面面。但是,进一步分析这一主题之下不同选题的已发表文献数量及其发表平台,学术界所开展的"精准扶贫脱贫"问题中显然存在着选题聚焦并非完全精准、研究选题和同类选题的研究成果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在"双扶""科技扶贫""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选题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多发表于一般学术期刊和报纸,并未得到学术界包括学术期刊界应有的重视。从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看,这样的状况于"精准扶贫脱贫"目标的顺利达成,不能不说是一缺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卓仑·木塔力甫  谭刚  刘新平  李钊  
[目的]深入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贫困人口的生计状况及其致贫原因,为精准扶贫及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乌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所提供的官方数据,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乌恰县贫困类型、贫困程度及其致贫原因。[结果](1)乌恰县精准扶贫的主要成效体现在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2) 2017年乌恰县贫困人口1. 9239万人,其中已脱贫98. 36%人,未脱贫1. 64%人。(3)实现不享受政策脱贫的人口占比仅有11. 9%,高达88. 1%的脱贫人口依旧享受政策。[结论]由于乌恰县贫困人口生计的脆弱性、对政府的依赖性以及贫困线变动的可能性,即便在2020年之前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工作目标,也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终结。同时,制约乌恰县精准扶贫成果持续性的主要阻碍在于自然环境恶劣、县域产业结构失衡、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水平低、脱贫能力和劳动技能偏低以及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类型多样。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助于长期稳固脱贫工作成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原  曾维忠  蓝红星  任彦军  
精准扶贫是中国新时期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等客观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明晰。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了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提高了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2)通过进一步细分扶贫政策类型得出,瞄准人力资本改善的能力培育型扶贫政策能够显著提高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但直接给予经济物质支持的扶贫政策并未对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3)相较于年轻和深度贫困户,精准扶贫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老年贫困户和一般贫困群体中更加显著。(4)从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能够直接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间接提升其主观社会地位并增强其村庄归属感,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露露  
采用个体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结合对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调研,对精准扶贫中贫困村民精神脱贫的耀州实践形式进行研究发现,耀州实践模式以"8个星目""励志脱贫光荣榜实施办法""爱心超市"为主要内容,并结合一些配套性措施,在提升扶贫干部工作有效性、重塑贫困村民脱贫主体性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原因在于耀州实践模式从精神需求、外部刺激、个体人格和乡土心理环境4个方面强化了贫困村民的励志脱贫动机,增强了他们的自主脱贫行动力。但耀州实践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民主权利缺失、互惠网络薄弱以及社会组织稀少的问题,对此需明晰多元主体的权责划分,设立互助合作小组并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以便增强贫困村民精神脱贫的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雨磊  苏杨  
本文对中国的脱贫成就给出了一个从"中国之治"看"中国之制"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近些年的脱贫成就全球罕见,这个成就的基础是经济增长,但是将经济增长的红利高效转化为脱贫成就,这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的国家治理体制及相关运行机制。本文将扶贫领域的这个机制定义为精准行政扶贫模式,其由行政统筹机制、资金机制、扶贫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村组织建设机制、考评和问责机制组成,将扶贫工作要素全部纳入其中,且考评和问责机制又能反过来作用于其他机制,形成一种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闭合且具有信号和反馈系统的精准运行机制。这样的模式,不仅能集中行政力量高效精准地进行扶贫,且将扶贫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有效衔接、协作,使行政体系整体成为扶贫体系。这一模式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体制的集中体现,但相对下阶段乡村振兴等目标也有不适应之处,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市场力量的协同治理,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艳琼  戴月舟  
着力实施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推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推进精准扶贫的整个过程中,党中央指出要突出产业脱贫,提升组织化水准,扶持那些带动穷苦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相关经济实体。文章以西部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困境及其深刻原因,在多层次目标的科学指引下,积极探索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形式,同时从地方相关机构的重点引领和有限干预相融合、行产业项目要先示范再进行推广、实事求是科学的发展形式、要重视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重视改造优化传统种植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房风文  杨广俊  熊伟  
西藏在教育扶贫脱贫实践中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免费教育和学生资助、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对口支援等举措,取得不少成效,在扶贫脱贫组织、经费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激励、教育援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经验,但目前仍面临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建设资金、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和对口支援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从思想认识、政策和资金、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对口援藏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