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8)
- 2023(13221)
- 2022(10497)
- 2021(9758)
- 2020(8175)
- 2019(18343)
- 2018(17980)
- 2017(35588)
- 2016(18811)
- 2015(20681)
- 2014(20589)
- 2013(19760)
- 2012(17476)
- 2011(15296)
- 2010(14704)
- 2009(13028)
- 2008(12490)
- 2007(10648)
- 2006(8910)
- 2005(7643)
- 学科
- 济(77971)
- 经济(77785)
- 管理(54777)
- 业(52805)
- 企(42644)
- 企业(42644)
- 方法(35312)
- 数学(31515)
- 数学方法(31075)
- 农(22377)
- 中国(20793)
- 财(20135)
- 业经(17131)
- 农业(14912)
- 制(14016)
- 地方(13414)
- 学(13329)
- 务(13182)
- 财务(13112)
- 财务管理(13088)
- 贸(12739)
- 贸易(12734)
- 企业财务(12543)
- 技术(12473)
- 易(12450)
- 理论(11257)
- 银(11182)
- 银行(11168)
- 融(10782)
- 金融(10781)
- 机构
- 学院(253141)
- 大学(252861)
- 济(105089)
- 经济(103138)
- 管理(100818)
- 理学(88560)
- 理学院(87674)
- 管理学(85986)
- 管理学院(85522)
- 研究(79129)
- 中国(58455)
- 京(50069)
- 财(48771)
- 科学(47215)
- 财经(40188)
- 农(38834)
- 中心(37989)
- 所(36985)
- 经(36907)
- 业大(36818)
- 江(35408)
- 研究所(33973)
- 经济学(33889)
- 范(32487)
- 师范(32146)
- 经济学院(30775)
- 财经大学(30417)
- 农业(30222)
- 北京(29890)
- 院(29096)
- 基金
- 项目(182475)
- 科学(146248)
- 基金(135894)
- 研究(133843)
- 家(118142)
- 国家(117167)
- 科学基金(102499)
- 社会(88612)
- 社会科(84074)
- 社会科学(84057)
- 基金项目(72072)
- 省(70435)
- 自然(65523)
- 自然科(64114)
- 自然科学(64097)
- 自然科学基金(62948)
- 教育(62373)
- 划(59297)
- 资助(54032)
- 编号(52892)
- 成果(41941)
- 部(41213)
- 重点(41051)
- 发(38714)
- 创(38527)
- 国家社会(38021)
- 教育部(36286)
- 创新(36019)
- 课题(35562)
- 人文(35497)
- 期刊
- 济(105935)
- 经济(105935)
- 研究(68725)
- 中国(43494)
- 财(38149)
- 学报(37904)
- 管理(36036)
- 农(35825)
- 科学(35766)
- 大学(30215)
- 学学(28754)
- 教育(25199)
- 农业(24230)
- 融(21942)
- 金融(21942)
- 技术(21920)
- 财经(19717)
- 业经(18575)
- 经济研究(17902)
- 经(17051)
- 问题(15045)
- 版(12181)
- 业(12167)
- 技术经济(11350)
- 理论(11264)
- 科技(11251)
- 统计(11227)
- 商业(11154)
- 现代(10987)
- 贸(10728)
共检索到349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祖山 张志军
居住福利既包括居住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资源,又涉及与居住活动相关的经济因素、安全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目前,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应当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选项目,但其建设和分配面临居住空间分异、保障效率低下、居住福利缺失和不利于城市功能提升的困局。政府在加大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功能,调动社会资源,增加非产权的、具有保障功能的房源供给,通过供给与分配的多元化选择,摆脱单一化所面临的困局,达到改善居住福利的目的。
关键词:
居住福利 非产权房 保障性住房 多元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慧
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初见成效,但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并不完善,亟待解决资金、土地、监管、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困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未来五年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任务艰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目前,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初见成效,但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并不完善,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志宇
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但在农村中农民除了可以无偿获得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宅基地外,几乎得不到政府在住房方面的任何资助;而且这种单一的以宅基地福利为基础的居住保障方式亦已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面临着难以持续的困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住房机会平等,切实保障农民住房权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农村 宅基地 住房权 住房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祁峰
本文通过对养老保障的界定,全面分析了养老保障主体的历史变迁、单一养老保障主体存在的缺陷,最后阐述了培育我国多元化养老保障主体的对策。
关键词:
养老保障 政府 老龄化 公共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存在着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及其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模式,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都可成为保障的主体,就社会保障而言也是如此。不同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不是唯一的,仅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要求。本文从各种形式的保障主体存在的必然性出发,得出不同经济形态下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培育多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将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
保障主体 多元化选择 进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王保华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力度,该项工程已取得重大的突破性发展。但是,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新问题逐渐凸显,导致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融资困境,以致严重制约了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本文以丽水为例,通过深入了解丽水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从金融部门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建设 融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锐 黄亮雄 韩永辉
文章从土地财政的视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保障房实物建设与土地财政发生抵触的根本因素在于土地。保障房用地的无偿供应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可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方面加重了地方发展的财政压力。因此,政府会在逐利动机和财政压力的驱使下或明或暗地规避保障房土地的供应。文章利用10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比逐利动机更好地预测了城市政府规避供地的行为。与大多数呼吁彻底改革现行分税制的政策建议不同,文章提出,在现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降低土地因素抑制保障房建设成效的可行办法是淡化对保障房供地的要求,更多地通过其他措施推进建设工作,如住房保障的货币化和...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土地财政 城市政府 住房政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方永恒 陈友倩
以西安市城五区和长安区经济适用房为研究对象,基于年龄差异视角,运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保障性住房总体福利体系和不同年龄段保障对象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被保障对象入住保障性住房后福利水平有所上升,其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均得到改善,但交通条件、工作机会、心理因素却有不同程度恶化;年龄差异对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效应具有不同的影响,被保障对象在55-70岁年龄段的福利变化最大,而25-35岁年龄段的被保障对象福利上升水平最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苏勇 黄志勇
小产权房与住房保障均是中国在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二者在制度上定位不同,在功能及覆盖范围上存在一定交叉。该文针对小产权房制度定位的缺失及住房保障制度的不足及缺陷,就小产权房向保障性住房的转化路径作出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小产权房 保障性住房 转化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廉永辉 张琳
以行业困境为外生冲击事件,本文考察了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对不同产权约束下企业多元化价值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专业化企业相比,国有控股的多元化企业在行业困境期间具有外部融资优势,但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没有明显提升,"钱多而用不好"导致多元化折价程度不变;反之,私有产权控股的多元化企业在行业困境期间虽不具有外部融资优势,但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有所提升,可以有效抑制投资不足问题,"钱少但用得好"促使多元化折价程度降低。这些证据表明,私有产权的多元化企业能够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资本市场,从而更好地抵御不利的外部冲击。本文研究丰富了我国企业多元化价值效应方面的文献,也深化了对经济环境、产权制度和企业价...
关键词:
行业困境 所有权性质 多元化 企业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 黄燕芬 杨宜勇
住房保障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居住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福利体制理论,从住房权利出发,聚焦住房的社会功能,创新性地对住房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三种福利模式下,住房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都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住房适度保障水平即曲线顶点,但不同福利模式在福利起点、福利拐点和福利变动程度上均存在差异。对比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实际支出水平,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支出,优先保障结果公平和借鉴保守主义福利模式三点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宾 李娟
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质在于其从农村中彻底退出并融入城市社会,城市住房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退村进城"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政策层面,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以及城市住房保障政策部分失灵,致使农业转移人口既无法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以满足进城租房购房的资金需求,又难以得到住房保障支持;在市场层面,房价收入比过高;在社会层面,社会资本匮乏;政策、市场、社会的选择性排斥加剧了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解决难度和市民化漂浮困境。基于此,应允许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可抵押以及市场交易,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交易体系,以增加土地的财产性收入,形成对农业转移人口"退村"的推力;实施差异性住房保障政策、建构各级政府公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娄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