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8)
2023(10996)
2022(9015)
2021(8492)
2020(6891)
2019(15233)
2018(15164)
2017(28812)
2016(15477)
2015(16919)
2014(16882)
2013(15868)
2012(14377)
2011(12932)
2010(12928)
2009(11919)
2008(11414)
2007(10617)
2006(9184)
2005(7707)
作者
(42346)
(35054)
(34929)
(33471)
(22303)
(16899)
(16056)
(13518)
(13496)
(12768)
(11969)
(11883)
(11409)
(11018)
(10887)
(10741)
(10515)
(10367)
(10271)
(9916)
(8700)
(8666)
(8416)
(8217)
(8082)
(7954)
(7873)
(7659)
(7230)
(7165)
学科
(55609)
经济(55431)
管理(43900)
(36460)
(31275)
企业(31275)
方法(20447)
中国(17506)
(16742)
(15801)
数学(15421)
数学方法(15213)
业经(14100)
(13602)
(12865)
理论(12717)
地方(10995)
(10695)
银行(10670)
(10384)
农业(10282)
(10244)
(9889)
金融(9881)
(9755)
(9465)
财务(9399)
财务管理(9378)
教育(9003)
企业财务(8922)
机构
学院(203382)
大学(200745)
(75333)
经济(73456)
管理(73095)
研究(69132)
理学(62131)
理学院(61396)
管理学(60087)
管理学院(59714)
中国(52522)
科学(42993)
(42150)
(39151)
(36035)
(34358)
中心(32844)
(32081)
研究所(31120)
业大(30578)
财经(30336)
(28157)
农业(28097)
师范(27809)
(27573)
北京(25779)
(25738)
(25587)
技术(24348)
经济学(23217)
基金
项目(138246)
科学(108078)
研究(103541)
基金(97957)
(86004)
国家(85228)
科学基金(72462)
社会(65939)
社会科(61318)
社会科学(61300)
(55662)
基金项目(51125)
教育(48869)
(46695)
自然(45586)
自然科(44561)
自然科学(44543)
自然科学基金(43758)
编号(43012)
资助(39092)
成果(36171)
重点(31460)
课题(30980)
(29997)
(29385)
(29113)
(27976)
创新(27091)
国家社会(26663)
项目编号(26528)
期刊
(88180)
经济(88180)
研究(59679)
中国(46733)
学报(35182)
(34209)
(31872)
教育(30766)
科学(30004)
管理(27335)
大学(26530)
学学(24727)
农业(22853)
(21126)
金融(21126)
技术(17336)
业经(16056)
财经(15150)
经济研究(14534)
(13168)
图书(11387)
(11145)
(10890)
问题(10890)
职业(9879)
科技(9216)
(9102)
论坛(9102)
业大(8793)
商业(8717)
共检索到310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晓娟  
住房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仅能够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问题,而且可以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公平。公众对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担忧,呼唤尽快建立严格的保障性住房信用体系。因此,应完善信用法律和制度,建立多层次信用体系,搭建信息平台,推进保障性住房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晓甦  黄丽静  
住房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旨在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人民住有所居。在剖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住房类型复杂、保障对象缺乏普适性,保障性住房政策效率较低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与公平效率关系。提出以公平为前提,效率为促进的新理念,建设我国新型、规范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实施租售两种制度政策,以提升我国保障性住房体制的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小广  邱道持  李凤  曾珍  
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评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障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目标不明确、体系结构不完善、规划选址不合理与建设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研究结论: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研究必须夯实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的理论基础,深化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关键问题研究,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创新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房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保障房建设已经在各地大规模展开,但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则还有赖于合理有效的保障房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通过剖析影响保障房有效供应的制度成因,进而提出了保障房供应体系建设的取向及目标,并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提出了建设保障房供应体系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制定保障房供应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盖国凤  丁莉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保障房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它可以全面整合资金需求和建设需求。本文通过明确保障房融资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的关系,设计了涵盖保障房建设项目公司的组建、融资体系和建设体系全部过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并阐述了PPP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和实现过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贾乐盈  
我国在大规模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保障效果,为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参考。从物业后评价、制度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和影响后评价四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初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这些指标的内涵,并对所选指标进行了相应解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恩平  
文章从与城镇住房市场相关的经济新常态特征分析入手,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居住弱势人群的新动向,考察经济新常态下保障性住房供应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保障性住房应该以移民人口为重点目标人群,以满足稳定性、体面型居住需要的产权性保障性住房为主,中央政府应该成为保障性住房公共支持的主体,实施以需定供、差异化、多元化的供应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彤  
文章探讨了将养老社区建设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以养老社区模式为代表的政府养老机构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条件下较好的养老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保障房建设,解决养老保障房建设资金筹措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难题,建立新型养老保障模式,达到推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韦颜秋  赵岩  
本文从分析我国保障房私人融资不足、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渠道偏窄、融资规模有限等现实问题入手,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来自国内市场融资经验,梳理出适合我国保障房建设特点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为破解保障房建设融资难题试图寻求适宜性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安拓  
安居方能乐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十二五规划"提出了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就显得更为紧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文  
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财富分配必然从“双金字塔”型逐步过渡到“橄榄型” ,中产阶层的出现与成型是小康建设的必然趋势。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及处于其间的过渡时期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都应有其不同的保障范围与保障方式。当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包括 :(1)经济适用房建设应当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 ;(2 )必须完善住房货币分配体制和住房金融支持 ;(3 )住房保障必须有助于社会阶层融合而非人为扩大差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建海  林甦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房价过高、严重背离城镇居民可支付能力的问题,认为制度设计不完善是现行保障性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根源。要实现居民的住房权利,除了需要建立迥然不同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机制——公众自由参与的市场机制之外,还应该扩大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覆盖范畴,建立中国城市住房的"大保障"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玲  李世蓉  汪红霞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对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了住房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针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磊  葛幼松  
分析研究"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及背景,从出房群体、购房群体、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家战略的角度分析"小产权房"带来的影响,研究目前小产权房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保障性住房的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小产权房"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联系,着重于房屋产权、土地性质、开发主体、受益群体、房价、区位、购房群体、出让类型以及其法律性9个层面,分析"小产权房"是否有融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从保障性住房体系的视角,解决"小产权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瑛  
德国是一个发达的社会市场经济国家,通过采取发展社会住房、发放房租补贴、住房租赁市场管理等一系列的住房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住房问题。德国的住房政策系统性强,设计合理,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国家和社会的合力,成效明显,值得学习借鉴。在对德国住房政策及其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德国住房政策的特点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保障房建设的现状,就如何处理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关系,加快建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