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7)
- 2023(9133)
- 2022(7411)
- 2021(7185)
- 2020(5838)
- 2019(13458)
- 2018(12878)
- 2017(24599)
- 2016(13149)
- 2015(14620)
- 2014(14427)
- 2013(14367)
- 2012(13634)
- 2011(12543)
- 2010(12532)
- 2009(11493)
- 2008(11469)
- 2007(9811)
- 2006(8635)
- 2005(8076)
- 学科
- 济(63221)
- 经济(63075)
- 管理(33335)
- 业(30265)
- 方法(26533)
- 企(23705)
- 企业(23705)
- 数学(23029)
- 数学方法(22830)
- 中国(19310)
- 贸(14273)
- 贸易(14267)
- 易(13981)
- 财(13779)
- 农(13582)
- 学(12229)
- 融(11578)
- 金融(11577)
- 制(11065)
- 业经(10914)
- 银(10550)
- 银行(10544)
- 行(10266)
- 理论(8911)
- 农业(8614)
- 地方(8450)
- 和(8124)
- 环境(7983)
- 出(7895)
- 关系(7796)
- 机构
- 大学(196518)
- 学院(190187)
- 济(90923)
- 经济(89422)
- 研究(74123)
- 管理(68742)
- 理学(59223)
- 理学院(58434)
- 管理学(57624)
- 管理学院(57255)
- 中国(57116)
- 京(42317)
- 财(41868)
- 科学(41279)
- 所(36749)
- 财经(33861)
- 研究所(33570)
- 中心(31839)
- 经济学(31364)
- 经(31356)
- 经济学院(28285)
- 农(27692)
- 北京(27377)
- 院(26678)
- 范(26033)
- 财经大学(25892)
- 师范(25839)
- 江(24946)
- 业大(23919)
- 科学院(21972)
- 基金
- 项目(126381)
- 科学(101836)
- 基金(97342)
- 研究(91944)
- 家(85970)
- 国家(85377)
- 科学基金(72621)
- 社会(63244)
- 社会科(60166)
- 社会科学(60155)
- 基金项目(50306)
- 自然(44948)
- 自然科(44012)
- 自然科学(43996)
- 自然科学基金(43270)
- 省(43031)
- 教育(42032)
- 资助(40126)
- 划(38799)
- 编号(33278)
- 部(30818)
- 重点(28962)
- 国家社会(28648)
- 成果(28530)
- 中国(27298)
- 教育部(26978)
- 发(26867)
- 创(25919)
- 性(25457)
- 人文(25088)
共检索到287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张英杰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选址过于偏远,且大多集中建设。这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成本负担,降低其就业概率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加剧弱势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居住分异,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必要慎重和科学地对待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问题,以更好地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并促进社会融合。本文将讨论低收入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以及国际经验和教训,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所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空间选址 居住分异配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国平 杜安国
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出发,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由多方主体共同分担成本的制度。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体系面临如下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与补充比例过低,缺乏有效、完善的分担主体及结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及角色规定努力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颖
自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以"取消福利分房,实行居民住房货币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已经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国住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全国大中城市高处不胜寒的房价,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和研究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到底应该是什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永生 王雪磊
培育和扶持碳金融市场是转变经济方式、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碳市场、碳金融及碳金融市场三者紧密相关,碳金融市场是碳市场与碳金融的结合体。国外碳金融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已初见成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融入全球碳金融市场,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避免国内碳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使中国碳金融市场能够统一、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碳排放 碳市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赞 沈彦皓
住房保障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和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而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政府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制约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最主要瓶颈就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因此如何正确定位并发挥政府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中的作用是确保资金持续投入、顺利达成"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中的作用,为我国政府明确责任、更好地处理保障性住房融资问题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融资 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利
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供需缺口依然较大,尤其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让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对经合组织成员国保障性住房制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完善保障性住房事权划分,创新供给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国培 郑竑
为实现"人人居有其所",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相继推出各种保障房政策。笔者对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外实现住房保障的主要模式区分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不同解决方案。日本人多地少,住房紧张,政府住房政策主要着力于区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群体,为其购房或租房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构造了独特的三大政策支柱——住宅金融公库、公营住宅和住宅都市整备公团。住宅金融公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广 郑慧 相伟
2011年9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赴天津市调研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天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既与其起步早、领导重视有关,也与其重规划、重建长效机制等有关。现就这次调研情况汇总,供大家参考。一、"十一五"时期以来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天津《今晚报》8月9日头版头条揭晓了由百姓投票选出的"我爱天津的100个理由",其中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惠博 张琦
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住房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概况入手,继而对美国和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国际经验 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虹
8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尽管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6平方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晏维龙 吴明忠
学分制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自由的制度环境、维护其受教育选择权的有效保障。学分制不仅通过引入教学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由于其尊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符合拔尖创造人才成长规律。学分制是把更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需要构建专业注册、课程选修、教师导学和书院管理等配套制度予以保障。
关键词:
学分制改革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建成 包双叶
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高度重视住房消费与住房投资,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对二者的区别对待。"鼓励消费,抑制投资"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住房投资的信贷风险较高,容易引发银行危机,乃至整个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住房消费似乎具有某种"抗体",其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从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从现实层面推翻了以上传统认识,有力冲击了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住房消费与住房投资在多重视角下的重新解读,从理论层面修正了传统认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利
一、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007年以来,中国通过实施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了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形成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游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庆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保障性住房供需缺口逐步扩大。按照2010年保障性住房供地面积2.45万公顷、每套70平米计算,一年内也仅能建成350万套,要完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