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0)
- 2023(12663)
- 2022(11237)
- 2021(10617)
- 2020(8930)
- 2019(20895)
- 2018(20902)
- 2017(40797)
- 2016(22368)
- 2015(24553)
- 2014(24681)
- 2013(24356)
- 2012(22299)
- 2011(19967)
- 2010(19644)
- 2009(17733)
- 2008(17078)
- 2007(14784)
- 2006(12682)
- 2005(10774)
- 学科
- 济(88627)
- 经济(88462)
- 管理(62516)
- 业(57499)
- 企(47768)
- 企业(47768)
- 方法(40976)
- 数学(35882)
- 数学方法(35439)
- 农(23076)
- 财(21282)
- 中国(21165)
- 学(19532)
- 地方(19182)
- 业经(18353)
- 农业(15260)
- 制(14412)
- 理论(14299)
- 务(13826)
- 财务(13739)
- 财务管理(13711)
- 和(13648)
- 技术(13644)
- 环境(13499)
- 贸(13278)
- 贸易(13272)
- 企业财务(12975)
- 易(12796)
- 划(11670)
- 银(11563)
- 机构
- 大学(304647)
- 学院(302383)
- 管理(122513)
- 济(115042)
- 经济(112384)
- 理学(106964)
- 理学院(105732)
- 管理学(103832)
- 管理学院(103300)
- 研究(99628)
- 中国(72163)
- 京(66888)
- 科学(64638)
- 财(52059)
- 农(49833)
- 所(49508)
- 业大(48141)
- 中心(45651)
- 研究所(45624)
- 江(42513)
- 财经(42440)
- 北京(42237)
- 范(41162)
- 师范(40794)
- 农业(39199)
- 经(38657)
- 院(36802)
- 州(35066)
- 经济学(33710)
- 师范大学(33209)
- 基金
- 项目(216269)
- 科学(169398)
- 研究(156525)
- 基金(155936)
- 家(135949)
- 国家(134819)
- 科学基金(115984)
- 社会(97389)
- 社会科(92107)
- 社会科学(92080)
- 省(84974)
- 基金项目(84319)
- 自然(76933)
- 自然科(75136)
- 自然科学(75117)
- 自然科学基金(73740)
- 划(71886)
- 教育(71439)
- 编号(64072)
- 资助(63984)
- 成果(51098)
- 重点(47908)
- 部(47017)
- 发(45510)
- 创(44524)
- 课题(43798)
- 创新(41520)
- 科研(41453)
- 教育部(39966)
- 大学(39951)
- 期刊
- 济(120955)
- 经济(120955)
- 研究(85743)
- 中国(55441)
- 学报(49919)
- 科学(45749)
- 农(44180)
- 管理(41596)
- 财(39135)
- 大学(37373)
- 学学(34899)
- 教育(33927)
- 农业(31108)
- 技术(25871)
- 融(22293)
- 金融(22293)
- 业经(20245)
- 财经(19583)
- 经济研究(18814)
- 图书(17161)
- 经(16599)
- 问题(16239)
- 业(15940)
- 科技(15348)
- 资源(14923)
- 理论(14818)
- 技术经济(14318)
- 版(14179)
- 实践(13797)
- 践(13797)
共检索到426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焱 关长坤
在对近些年来学者们关于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方面的学术成果进行系统回顾后,提出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效率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效率评价的一般分析框架,构建了包括供需效率、结构效率和空间配置效率在内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效率的评价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提高南京市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效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俊杰 张建坤 刘娟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如何作好保障房的物业管理,是一个既迫切又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保障房物业管理与一般商品房物业管理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保障房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当前形势下可行的保障房物业管理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准市场化模式"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保障房物管模式。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物业管理 模式 准市场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娟 黄春晓
新时期住房发展目标从"住有所居"转为"住有宜居"、城市更新由增量转为存量。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保障房进行调查研究,从选址建设趋势、住区空间特征和社会保障情况3个方面梳理20年来南京市保障房演化的绩效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政策和市场是影响空间和人群发展的核心因素。进而预测新时期保障房发展将以"精细化"管理和"微更新"为趋势,并从政策调整、规划设计、更新改造及社区营造过程对多方参与主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演化趋势 对策研究 南京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帆 张建坤 仵亦畅
以南京为例,从融资方式、建设方式和供应方式三个方面回顾保障性住房十多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轨迹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并总结对未来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启示,为我国其他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发展轨迹 动态发展 融资方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帆 张建坤 仵亦畅
以南京为例,从融资方式、建设方式和供应方式三个方面回顾保障性住房十多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轨迹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并总结对未来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启示,为我国其他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发展轨迹 动态发展 融资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振龙 马国强
文章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应用到城市空间格局研究领域,进行南京都市区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总结了1979年以来南京都市区城市空间格局的特征和变化轨迹,对南京市未来城市空间增长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市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南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翔华 王剑 蒋清洁
住房保障收入线应具有动态性、保障性以及适应性。本文基于租房支付能力,建立租房可支付性指数模型,由租房可支付性指数模型推导出配租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算方法,并以南京市配租型住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2008-2013年南京市各个收入层次家庭的租房可支付性指数以及配租型保障收入线标准,通过与实际保障线进行对比,发现基于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收入线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
住房保障 可支付性指数 保障收入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俊杰 张建坤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确定,是明确住房保障对象的前提和保证住房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本文从住房支付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剩余收入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居民的实际支出情况,提出了更为合理的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方法,并采用ELES模型和房价约束原理,对南京市2003-2012年十年间各个年度的理论住房保障收入线进行了测算,与实际采用的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比较分析表明,理论测算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更能准确地反映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需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红霞 樊舒舒 李德智
大型保障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直接影响其使用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住户的生活质量和住房保障政策的效力。在定义大型保障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可达性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加权平均距离法,综合考虑各项设施的客观供给和住户的主观需求,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岱山保障房片区开展案例研究,定量评价其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和商业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席广亮 张姗琪
流动性反映了空间在区域中承担的功能,是都市圈空间格局分析的重要视角。梳理流动性理论的沿革与大数据时代下的范式转变,基于行为、社会、思想、虚拟维度构建人的空间流动性概念模型,探讨从空间流动性对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积极意义。在此框架下,聚焦行为维度展开实证分析,使用南京都市圈手机信令数据,从流承载力、流中心性和流控制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南京都市圈街镇流动性的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街镇划分为枢纽节点、扩展节点、集散节点、次边缘节点和边缘节点5类,并分析各类节点及其关联流的空间特征。基于此,结合现有规划指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拥江发展、南北夹心式发展和多元跨界发展三个方面的规划实践思路。研究扩展了流分析在都市圈研究和规划中应用框架,可以为都市圈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兴平 朱凯
在区域一体化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协同的重要单元,都市圈层面的各类创新空间的格局特征成为新的专业化区域功能空间类型。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梳理出都市圈创新空间由"大空间"到专门性空间、再到企业类小微空间所呈现出的精细化与系统化发展脉络;将创新空间分为"知识型"和"产业型"两种类型,并对各类创新空间的承载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创新空间在都市圈层面的分布格局与相互联系特点,并提出其在空间组织、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的三个发展引导方向,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研究提供案例经验参考。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空间 创新活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杜金莹 汪德根
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为例,从城市与区县两个尺度,研究住房价格、城市发展质量及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 3个都市圈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均呈现城市尺度大于区县尺度的特征。(2)住房价格与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一致性,"组团式"格局明显,南京都市圈的区域差异均最大。(3) 3个都市圈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不高,处于中级及以下协调水平,且分布呈空间依赖性;住房价格与城市系统及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4个子系统发展质量的耦合协调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且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既表现出共振性又表现出尺度敏感性。(4)根据协调状态及主导低耦合失调的原因,将城市划分为6种类型,区县划分为8种类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帆 席广亮 甄峰 海晓东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快速交通技术的发展,流要素对空间格局的塑造作用不断增强,流要素与地理空间形态要素融合逐渐成为国土空间优化布局的内在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形流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路径与方法,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基础支撑。【方法】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形流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空间叠置、k-means聚类、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南京都市圈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集成评价。【结果】(1)南京都市圈综合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和分异特征;适宜区域以宁马滁和宁镇扬两个同城化片区,以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为主;不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滁州、马鞍山、宣城等城市。(2)地理空间形态要素评价结果呈现出以南京市为核心、其他城市中心城区为多个开发适宜性峰值区域的“一核多极”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空间形态要素在国土空间开发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3)流要素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的国土空间格局特征,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其中南京市与滁州、宣城二市的适宜性差异明显。表明南京市“虹吸效应”明显,跨区域行政壁垒仍然存在。【结论】本文从“形”和“流”融合的视角拓展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范式,优化了以地域功能为核心的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验证了新方法在都市圈尺度的适用性,为都市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支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逸群 黄春晓 张京祥
城市研究的基础方法面临转型,传统研究中将社会看作固化的事物进行研究,而忽略其流动的本质属性,在新流动范式理论视角的构建上存在盲区,推动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次研究选取南京都市区为实证对象,将基于手机信令、共享单车等多源时空数据的流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内部空间研究。研究发现,在城市层面,城市节点间的连接性取代物理距离,成为制约要素流动的关键因素;在社区层面,网络嵌入性不足是"边缘化"社区产生的原因。研究的政策意义是,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应重视对流动要素的管控,通过对约束的解除和优化,增加流动网络的网络密度,提高关键节点接入网络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流动空间秩序。
关键词:
流动空间 人类移动性 时空数据 数据驱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倩雯 邓小鹏 常腾原
引入波纹-溢出效应概念,使用平稳性检验、多变量Granger因果检验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等方法探究南京都市圈六个城市住宅价格的时空联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南京都市圈各城市房价之间存在明显的波纹-溢出效应,其中南京是波纹效应的源点城市,其他城市房价之间也存在空间联动效应;在不同时间,各城市间住宅价格的空间相关性有所不同,即存在时空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