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4)
- 2023(13866)
- 2022(10908)
- 2021(10342)
- 2020(8642)
- 2019(19341)
- 2018(18883)
- 2017(37048)
- 2016(19632)
- 2015(21703)
- 2014(21863)
- 2013(21107)
- 2012(18776)
- 2011(16057)
- 2010(15571)
- 2009(13787)
- 2008(13505)
- 2007(11269)
- 2006(9351)
- 2005(8015)
- 学科
- 济(80330)
- 经济(80157)
- 管理(60107)
- 业(55703)
- 企(45794)
- 企业(45794)
- 方法(35739)
- 财(32518)
- 数学(31977)
- 数学方法(31564)
- 中国(23550)
- 农(22566)
- 务(17299)
- 财务(17230)
- 财务管理(17176)
- 业经(17009)
- 企业财务(16453)
- 制(16068)
- 地方(15368)
- 学(15287)
- 农业(14500)
- 财政(13330)
- 技术(11763)
- 体(11684)
- 贸(11673)
- 贸易(11665)
- 银(11644)
- 银行(11630)
- 理论(11520)
- 易(11376)
- 机构
- 大学(260327)
- 学院(259905)
- 济(107666)
- 经济(105664)
- 管理(103331)
- 理学(90252)
- 理学院(89317)
- 管理学(87692)
- 管理学院(87211)
- 研究(82804)
- 中国(62826)
- 财(58361)
- 京(52733)
- 科学(49314)
- 财经(43800)
- 农(40455)
- 经(40189)
- 中心(39733)
- 所(39561)
- 江(37782)
- 业大(37716)
- 研究所(35741)
- 经济学(34870)
- 财经大学(32962)
- 范(32783)
- 师范(32450)
- 经济学院(31728)
- 北京(31645)
- 农业(31460)
- 院(30458)
- 基金
- 项目(185379)
- 科学(148333)
- 基金(138407)
- 研究(135292)
- 家(120322)
- 国家(119351)
- 科学基金(104523)
- 社会(89553)
- 社会科(84971)
- 社会科学(84954)
- 基金项目(73458)
- 省(71098)
- 自然(67148)
- 自然科(65696)
- 自然科学(65678)
- 自然科学基金(64502)
- 教育(62595)
- 划(59946)
- 资助(55067)
- 编号(53237)
- 成果(42053)
- 部(41916)
- 重点(41516)
- 创(39034)
- 发(38933)
- 国家社会(38592)
- 教育部(36717)
- 创新(36580)
- 科研(36109)
- 课题(35921)
- 期刊
- 济(110427)
- 经济(110427)
- 研究(74782)
- 中国(52075)
- 财(49854)
- 学报(38857)
- 科学(37189)
- 农(36883)
- 管理(36507)
- 大学(30887)
- 学学(29515)
- 农业(24789)
- 教育(24019)
- 融(22537)
- 金融(22537)
- 财经(21845)
- 技术(21713)
- 经(18867)
- 经济研究(18841)
- 业经(18393)
- 问题(15303)
- 财会(13200)
- 版(12824)
- 业(12425)
- 会计(11762)
- 统计(11440)
- 技术经济(11312)
- 理论(11303)
- 现代(11179)
- 科技(11081)
共检索到372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荣灏 周晓艳 张苗苗
该文基于2009年-2017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以土地为中心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空间分异特征异于其他社会经济空间格局.土地财政依赖和工业偏向的土地供给结构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有负面影响,但土地供给结构对保障住房供应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即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偏向的土地供给结构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的抑制作用会更显著.该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推动保障性住房供给和差异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欧阳华生 黄智聪
影响住房保障的因素比较复杂,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由经济发展带来的GDP规模和政府财力快速增长并未有效支持财政对住房保障的投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给住房保障问题解决带来了较大压力,区域间政府住房保障财政投入竞争促进了区域间政府住房保障财政投入。今后政府需要加大财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将住房保障财政投入逐步由政治激励向经济激励转变,统筹解决城镇化带来的住房保障问题;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政策与住房保障政策相衔接,建立住房保障动态进出机制,将低保政策与住房保障政策相衔接。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镇化 住房保障 财政供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钱坤 徐霞 徐慧颖
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和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出让金的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住宅出让土地之间的关系系;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土地财政收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土地财政的负相关性比较显著,应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设计一个合理的提取土地出让收入比例的"维稳"方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代彦 彭旭辉
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分权促进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却对人口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财政分权的冲击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中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效果;财政分权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协调性产生的重要制度根源。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推进包括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及户籍制度在内的一揽子改革,且应从整体上协调推进一揽子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邻与经济距离权重,利用静态SDM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商品房价格与土地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柴 高宏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 财政分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雪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庆斌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6.6%,2010年预计会达到47.6%左右。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未来10~20年,我国的城镇化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将会产生更加旺盛的住房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芸 彭千芮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理恒
着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财政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文章主要从激励机制、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三个层面剖析了土地财政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不足、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都相对缺乏。结合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新常态下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供给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锐 黄亮雄 韩永辉
文章从土地财政的视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保障房实物建设与土地财政发生抵触的根本因素在于土地。保障房用地的无偿供应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可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方面加重了地方发展的财政压力。因此,政府会在逐利动机和财政压力的驱使下或明或暗地规避保障房土地的供应。文章利用10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比逐利动机更好地预测了城市政府规避供地的行为。与大多数呼吁彻底改革现行分税制的政策建议不同,文章提出,在现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降低土地因素抑制保障房建设成效的可行办法是淡化对保障房供地的要求,更多地通过其他措施推进建设工作,如住房保障的货币化和...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土地财政 城市政府 住房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林雄斌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