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
2023(2114)
2022(1737)
2021(1586)
2020(1375)
2019(3078)
2018(3022)
2017(5692)
2016(3202)
2015(3697)
2014(3607)
2013(3700)
2012(3673)
2011(3417)
2010(3348)
2009(3110)
2008(2988)
2007(2845)
2006(2657)
2005(2443)
作者
(11934)
(9843)
(9733)
(9265)
(6271)
(4871)
(4380)
(3876)
(3872)
(3575)
(3501)
(3359)
(3353)
(3348)
(3231)
(3126)
(3002)
(2997)
(2961)
(2932)
(2649)
(2577)
(2445)
(2436)
(2326)
(2283)
(2213)
(2146)
(2131)
(2113)
学科
(11941)
经济(11832)
管理(7778)
(6957)
(5378)
企业(5378)
方法(4757)
(4531)
(4069)
数学(4044)
数学方法(3968)
中国(3889)
(3278)
(2874)
业经(2359)
农业(2318)
社会(2177)
(2093)
贸易(2092)
地方(2081)
(2034)
理论(1947)
(1907)
(1893)
金融(1893)
教育(1809)
(1794)
(1783)
银行(1772)
(1716)
机构
大学(49667)
学院(47679)
研究(21802)
(17695)
经济(17236)
中国(15571)
科学(15384)
管理(14717)
(14091)
(12615)
理学(12377)
理学院(12171)
管理学(11766)
(11755)
管理学院(11712)
研究所(11571)
农业(11529)
业大(10126)
中心(9259)
(8499)
(8085)
(8013)
(8011)
北京(7542)
(7242)
农业大学(7197)
科学院(6854)
(6716)
(6505)
(6452)
基金
项目(32839)
科学(24686)
基金(23509)
(22845)
国家(22654)
研究(20270)
科学基金(17737)
自然(13028)
自然科(12691)
(12682)
自然科学(12680)
自然科学基金(12471)
社会(12024)
基金项目(11824)
(11704)
社会科(11148)
社会科学(11142)
资助(10484)
教育(9233)
重点(8080)
计划(7904)
科技(7268)
编号(7169)
(7162)
(7087)
科研(6779)
成果(6444)
(6378)
(6343)
(6125)
期刊
(21123)
经济(21123)
研究(14683)
中国(13453)
学报(13379)
(12944)
科学(10750)
大学(9395)
学学(8922)
农业(8807)
管理(6513)
(6296)
教育(5858)
(4821)
(4324)
金融(4324)
业大(4097)
经济研究(3557)
农业大学(3472)
技术(3389)
财经(3365)
(3120)
(2928)
业经(2804)
问题(2700)
林业(2687)
世界(2610)
中国农业(2539)
图书(2385)
科技(2364)
共检索到78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补短板、强弱项难免存在困难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才能在爬坡过坎中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就是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也是推进国家各项事业进步的基础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阳  
民生是为政之要,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思路,不断努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肖浩辉  
民生问题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关注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特别是近年来把民生问题摆在了突出重要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生与国家兴衰、民生与发展、民生与就业、民生与分配、民生与社保、民生与物价、民生与区域协调发展、民生与城乡统筹发展、民生与稳定、民生与安全、民生与环保、民生与领事保护的相互关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都过上尊严、幸福、美满的生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德胜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我国民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入品质提升期,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包括经济存在新的下行压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生诉求差异不断扩大等。为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婷  郑秉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分别明确了到2020年、2035年、2050年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为新时代下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的看,十九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工作要求明确、目标清晰、有难度,近期到2020年的首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中期到2035年是促均等、上水平,远期到2050年是追求全面系统的质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8年以来,四川省着力改善民生,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有效缓解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08—2013年,共改造各类棚户区58万套(户),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78亿元,城市区域内的低洼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等得到全面改造,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得到大幅提升;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煤矿企业和单位的危旧住房也同步改造,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4年实施的"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40万套(户),进一步加快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裕国   杨继瑞   臧旭恒   柳思维   唐未兵   尹向东   易行健   刘怀德   田学斌   洪涛   汪伟   张恩碧   何晓波   张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消费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顺应新发展阶段居民消费发展的新特征,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促进供给与需求匹配;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新质消费、现代服务消费,特别是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商旅文体消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强化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发展生育友好型消费和银发消费;改革分配机制,提升居民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改善劳动者、企业家、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理预期,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均等化,强化经济政策的惠民生效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才能统筹发展与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志贤  
这是属于中国银行业的一年,至少从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来看是这样的。这家在全球享有盛誉的金融杂志每年推出的这份榜单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公信力的银行业排名榜之一。以至于入榜的银行总是有意无意间将自己最高的那次排名情况在官方网页的醒目位置加以详细介绍。2017年的这份榜单中,有126家来自中国大陆的银行,较2016年增加了7家。这是中国银行业史上上榜银行最多的一次!不止是总上榜数量,来自中国的大银行表现亦十分亮眼,有10家银行跻身全球前30大银行,同样是中国银行业有
关键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海云  
保障消费安全是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我国还存在诸多的消费安全问题,形势不容乐观。要改善民生,就必须重视消费安全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保民  王志钢  胡迟  
国有企业最大的特征是其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的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民生有着直接的天然联系。多年来,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我国的国有企业没有辜负国家、人民和社会的殷切期望,在发展成果、民生工程、社会责任、转型升级等方面,为努力改善民生、提升全民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有理直气壮地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才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重要动力;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建国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把民生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报告145次出现"人民"二字,标注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红色基线,宣示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精髓,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应有之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羽新  韦国友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加快推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大力支持保障改善民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财政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若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第(九)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分两段阐述了医疗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任务。医疗保障方面,报告提出要实现“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