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8)
2023(9877)
2022(8116)
2021(7480)
2020(5889)
2019(13057)
2018(12791)
2017(24173)
2016(13395)
2015(14860)
2014(14737)
2013(14624)
2012(13864)
2011(12782)
2010(12921)
2009(12339)
2008(12122)
2007(11297)
2006(10392)
2005(9462)
作者
(40429)
(34332)
(33868)
(32413)
(21319)
(16453)
(15157)
(13155)
(13037)
(12238)
(11771)
(11494)
(11220)
(10924)
(10920)
(10581)
(10006)
(9965)
(9909)
(9898)
(8566)
(8562)
(8307)
(7953)
(7794)
(7691)
(7671)
(7491)
(7031)
(6947)
学科
(53845)
经济(53696)
(41470)
管理(40056)
(30822)
(28659)
企业(28659)
农业(20880)
(17676)
(17534)
方法(16926)
业经(16536)
中国(15926)
数学(14436)
数学方法(14287)
地方(13648)
(12836)
(11474)
体制(9631)
环境(9313)
(9261)
(9255)
银行(9232)
(9099)
金融(9095)
(8876)
(8738)
财务(8690)
收入(8662)
财务管理(8659)
机构
学院(194235)
大学(192599)
(77348)
经济(75476)
研究(71502)
管理(69695)
理学(58845)
理学院(58135)
管理学(57081)
管理学院(56747)
中国(54412)
科学(43597)
(42370)
(41678)
(40020)
(36535)
中心(33323)
研究所(32745)
农业(32020)
(31825)
业大(31254)
财经(29692)
(26634)
(26413)
(26218)
北京(26103)
师范(25888)
(25813)
(25459)
经济学(23903)
基金
项目(129460)
科学(101697)
研究(95113)
基金(93438)
(82354)
国家(81546)
科学基金(68855)
社会(61768)
社会科(57962)
社会科学(57944)
(51058)
基金项目(49179)
(43512)
自然(43255)
教育(42580)
自然科(42150)
自然科学(42134)
自然科学基金(41383)
编号(38224)
资助(36997)
成果(32495)
重点(29893)
(29632)
(29099)
(28729)
课题(27960)
(26394)
国家社会(25562)
(25032)
创新(24821)
期刊
(99602)
经济(99602)
研究(60137)
中国(49191)
(46368)
学报(34654)
科学(31658)
(31507)
农业(30222)
大学(26932)
管理(25792)
学学(25667)
(21466)
金融(21466)
教育(21148)
业经(18796)
财经(15198)
技术(14672)
经济研究(13963)
(13073)
问题(13010)
(12627)
(12292)
农村(10846)
(10846)
农业经济(10554)
业大(9979)
资源(9213)
社会(9042)
科技(9009)
共检索到309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乐平  韦广雄  
"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模式是广西河池市对于改善乡村治理机制作出的一种有益探索,该模式所创造的"引、放、议、评"四步工作法抓住了当前乡村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创新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该模式表明:在充分肯定和坚持村民自治制度的前提下,保障和实现村民自治权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秀芹  
当前,乡村村民自治权如何运行对我国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村民自治与民主的关系,阐述村民自治制度运行中各种主体及其利益矛盾冲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成  
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所享有的一项自治权利,本应遵循权利的运行规则,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村民自治权在农村社会异化为权力,村民对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导致村民自治权在农村社会的运行失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理,让其回归权利的属性,确保村民自治权的运行规范、有序、高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峰  
我国村民自治权被侵犯的主要表现在外部权力对村民自治权的侵犯和村民自治权对内部村民个体权利的侵犯,本文法律层面对我国村民自治权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我国村民自治权的救济途径与方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俊健  
论文以河池市深度贫困县为研究视角,着重分析了金融机构支持河池市深度贫困地区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河池市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五大关键因素,并从金融服务体系、产业发展、金融生态环境、金融风险防范、信贷政策调整等视角提出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科课题组  覃刚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广西发展迟缓,本文以广西河池为例,分析当前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由农村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可行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基于陕西关中村民小组治理的实践,对乡村"微自治"的运行基础与实践机制进行了考察。在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逐渐疏离及农民的离散化状态造成新一轮治理困境的背景下,乡村"微自治"试图通过乡村社会内生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强化行政村层级以下治理单元的自治功能,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兴办村庄公共事务。土地所有权关系、以民间信仰为媒介的文化认同及熟人社会是乡村"微自治"有效运行的基础。其核心机制是通过对中坚农民实行组织吸纳,综合援引政策法规、人情面子机制和分类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社会的有效整合。乡村"微自治"再造了乡村社会的组织性,体现为动员农民参与村庄治理,重塑公共秩序;有效约束钉子户,提升村庄公共利益;整合村级组织,增强治理合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海  
20世纪初以来,国家政权逐渐开始扩张,历代政权都竭尽全力企图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乡村社会,以此来汲取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资源。在总结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尝试失败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确立起村民自治,真正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村民自治又陷入一种"设计原则相悖"及治理性困境的"十字路口",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走向应不断强化村治的实体性与"草根性"、自主性与多样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有效参与是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参与是一系列要件满足的结果,即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条件、参与制度和参与保障五大参与要件同时满足就能够实现有效参与。有效参与由五大参与要件决定,前者是后者的函数。其中,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和参与制度是有效参与实现的必要要件,参与条件和参与保障是有效参与实现的充分要件。同一程度的有效参与可以由不同成分的五大要件构成,不同成分的五大要件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有效参与。由此得出结论:不参与容易,参与较为容易,但有效参与比较难,有质量的参与则更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世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乡村振兴的大幕正式拉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谈不上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加辉  邵宏君  
近年来,河池市针对自身境内水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一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该市巴马县、罗城县等地,逐步形成以天然矿泉水和天然山泉水为主打产品的矿泉水产业,打造了"巴马丽琅"、"九千万"等一批比较有知名度的品牌,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与河池市矿泉水制造业发展迅速形成反差的是,该行业税收增长的速度却与行业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一、河池市矿泉水制造业税收及产品定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蔺雪春  
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学术界一是从肯定村民自治的方面,构设出总体上可称作“理想村民自治”的各种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二是从批判村民自治甚至否定乡镇政权机构的方面,提出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初步分析来看,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容易使民众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过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不符合中国非均质性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安民  薛晓婧  余恺齐  高雯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权力是社区自然形成的权威,村委会权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融入社区权威的程度。村民参与是社区权力的共有共享,独立自主的投票参与固然需要,但是无法代替村庄事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村民整合以社区默契为基础,体制内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应当通过社区认同有机整合到社区权威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