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7)
2023(9995)
2022(8382)
2021(7602)
2020(6193)
2019(13963)
2018(13795)
2017(25793)
2016(14146)
2015(15900)
2014(15715)
2013(15823)
2012(15457)
2011(14096)
2010(14111)
2009(12788)
2008(12439)
2007(11215)
2006(10280)
2005(9448)
作者
(45027)
(37544)
(37268)
(35284)
(23879)
(18187)
(16953)
(14583)
(14350)
(13592)
(12803)
(12577)
(12452)
(11978)
(11938)
(11625)
(11218)
(11201)
(10849)
(10840)
(9588)
(9514)
(9283)
(8709)
(8552)
(8531)
(8435)
(8274)
(7897)
(7667)
学科
(64266)
经济(64126)
(32610)
管理(31903)
(23515)
企业(23515)
地方(23115)
中国(20815)
(20488)
方法(17584)
业经(16509)
(15285)
数学(14405)
数学方法(14245)
农业(13838)
地方经济(12916)
产业(11697)
(11407)
(11362)
(10471)
技术(10381)
(10332)
金融(10330)
(10236)
贸易(10223)
环境(10208)
(10034)
银行(9992)
(9787)
(9746)
机构
学院(202031)
大学(199846)
研究(81913)
(79356)
经济(77435)
管理(67721)
中国(60069)
理学(56573)
理学院(55667)
管理学(54607)
管理学院(54232)
科学(54072)
(45856)
(45685)
(44084)
研究所(40074)
中心(36369)
农业(36266)
(35221)
业大(34583)
(34080)
(29910)
(29894)
师范(29436)
北京(29363)
(28727)
(27220)
财经(26470)
科学院(25964)
技术(25154)
基金
项目(133693)
科学(103323)
研究(95540)
基金(92962)
(83637)
国家(82871)
科学基金(68306)
社会(58112)
(56112)
社会科(54783)
社会科学(54772)
基金项目(49144)
(47147)
自然(44507)
自然科(43343)
自然科学(43328)
自然科学基金(42550)
教育(42138)
编号(38115)
资助(37103)
(36458)
成果(31490)
重点(31352)
课题(29077)
发展(28706)
(28218)
(28190)
(27369)
计划(26891)
创新(26441)
期刊
(101367)
经济(101367)
研究(63278)
中国(51991)
(44295)
学报(38690)
科学(34649)
农业(30251)
大学(27621)
管理(27051)
学学(25937)
教育(25746)
(25673)
(20143)
金融(20143)
业经(18493)
技术(17706)
(16350)
经济研究(15598)
问题(13617)
财经(12731)
(11244)
科技(10807)
图书(10648)
(10541)
业大(10473)
资源(10151)
(9892)
世界(9823)
(9582)
共检索到328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出发点。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中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文章认为,转基因生物产业应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基本发展方向,把人的生存和发展置于首位;发展的重点应集中在技术研发上,优先重点研发和应用"非转基因"的生物技术品种,谨慎推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商业化,商业化品种应以自主研发品种为主;完善立法、监测、应急体系,最大程度降低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凤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使传统产业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新的生机。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基于此,本文以产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佟宇竞  
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生物产业特色园区,从产业规模、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技术支撑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广州市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广州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国内生物产业竞争态势激烈,缺乏对生物产业统筹规划布局,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技金融结合不够紧密;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有:完善招商工作,引进研发机构,培育生物产业总部经济,推进孵化器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科技金融结合之路,开创协同创新模式,拓展中欧区域政策合作,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扶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涛  陈超  
我国未来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是一个在舆论上有争议、实际操作中有困难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粮食供需平衡、技术自主研发水平、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种子市场体系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并对现有品种技术、安全监管和市场机制进行了评价,提出我国未来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生云  
支持首位产业发展是推动当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促进区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出的新要求,对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定西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工业发展动力不足,而以马铃薯、中药材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把生物产业确定为定西的首位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业等产业,从而为定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张灵蕤  张晶晶  李来成  
本文选取了指标数据,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了科技人力资源与生物产业发展的适配关系,通过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与生物产业的适配关系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在生物产业的投入、生产以及发挥等环节的发展优化和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物产业发展与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适配关系,目前较弱,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各环节科技人力资源适配情况也存在比较弱的趋势,需要战略调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雄  裴伟征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四川生物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12年以来,我国生物产业规模和效益再创新高,增速快于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的突破,一些领域初步具备了抢占世界竞争制高点的实力,孕育出一批成长快、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连维良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平  肖琴  周振亚  耿瑜  
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在发展中国家增速加快、研究向更深和更广领域发展、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等。论述了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公众接受程度低、安全管理面临挑战、技术配套不够完善、国内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落后,同时就我国今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当前,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新型支撑产业。但是,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严重的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要打破这一瓶颈,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伟军  易法海  
文章以深市和沪市农业类和生物产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与生物产业的技术融合处仍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业发展缓慢,政策管制严格,生物产业标准体系建立滞后,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缺乏。加快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放松农业与生物产业发展管制、建立生物产业标准体系、出台强有力的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理应成为促进农业与生物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长期以来,以GDP和资本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缺失。目前,诸多学者对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仍然无法摆脱物本主义的影响,尚未能对在经济运行中人的地位作出正确解答。文章认为,在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要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即经济发展应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起点,其发展过程应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相一致,经济发展的目的要使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可靠保障,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