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9)
2023(3718)
2022(3170)
2021(2994)
2020(2543)
2019(5608)
2018(5663)
2017(11626)
2016(6050)
2015(7101)
2014(7223)
2013(7208)
2012(6824)
2011(5893)
2010(6018)
2009(5566)
2008(5611)
2007(5144)
2006(4432)
2005(3894)
作者
(15808)
(12937)
(12782)
(12397)
(8422)
(6178)
(6165)
(5016)
(4961)
(4849)
(4556)
(4431)
(4116)
(4058)
(4005)
(3880)
(3800)
(3794)
(3731)
(3681)
(3356)
(3079)
(3069)
(3052)
(3032)
(2962)
(2853)
(2811)
(2741)
(2583)
学科
(21387)
经济(21239)
(16561)
管理(15757)
(12395)
企业(12395)
方法(10105)
中国(7970)
业经(7547)
理论(6949)
工作(6928)
(6912)
服务(6702)
(6497)
(6247)
(6081)
数学(5829)
数学方法(5724)
服务业(4903)
教育(4566)
(4489)
社会(4420)
经济理论(4394)
企业经济(4267)
(4168)
贸易(4166)
地方(4118)
(4058)
制度(3975)
(3975)
机构
大学(82908)
学院(80710)
管理(32022)
(29926)
经济(28946)
理学(26830)
理学院(26476)
管理学(25996)
管理学院(25800)
研究(25390)
中国(20657)
(17851)
(16119)
科学(14332)
(13310)
(13055)
师范(12993)
中心(12819)
财经(11923)
(11906)
北京(11381)
(10849)
(10628)
师范大学(10487)
(10466)
研究所(10264)
业大(9528)
图书(9165)
书馆(8974)
图书馆(8973)
基金
项目(52167)
研究(42317)
科学(40932)
基金(36994)
(30639)
国家(30285)
社会(29487)
社会科(26555)
社会科学(26542)
科学基金(26157)
(19843)
基金项目(19390)
编号(19086)
教育(18950)
成果(17577)
(16414)
资助(14198)
自然(14071)
自然科(13761)
自然科学(13758)
自然科学基金(13528)
项目编号(12546)
课题(12071)
(11653)
国家社会(11490)
重点(11090)
(10945)
(10715)
(10628)
人文(10590)
期刊
(37033)
经济(37033)
研究(25409)
中国(20932)
(13737)
教育(12825)
图书(12719)
学报(11773)
管理(11064)
(10065)
科学(9933)
书馆(9880)
图书馆(9880)
大学(9744)
(9533)
金融(9533)
学学(8505)
财经(6540)
农业(6178)
技术(5994)
业经(5772)
(5673)
经济研究(5253)
(5005)
论坛(5005)
问题(4800)
情报(4673)
(4451)
(4384)
理论(4154)
共检索到134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余姣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条款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针政策。这些条款确定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合法性,并在参与模式上给出导向性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实施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参与主体上,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在供给模式上,鼓励多元服务;在服务类型上,推进政府购买;在参与辅助力量上,规范文化志愿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唐艳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条款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文章梳理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演变,分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条款的内容,探讨其体系化、多元化和普及化等特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云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为促进公共文化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解析有关老少边贫等特殊地区的条文,以促进理解该法对特殊地区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鹏  
文章从基层视角出发,以"政府何以关注文化事业"和"政府将如何兴办文化事业"两大问题为中心,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行解读和阐释。第一个问题旨在点明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型的密切关系,指出管理体制等外部性问题在未来有较大几率随着国家基层改革的开展得到真正的解决,这一政策倾向有望大大提升基层管理者兴办文化事业的决心。第二个问题则具体叙述该法律文本提供的文化事业发展思路包括:(1)明确责任;(2)统合资源;(3)调动各方参与,灵活对接文化产业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该法律实施语境下,可供基层管理者参考的具体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国新  
[目的 /意义]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所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制度,为贯彻落实基本制度和建立完善实施细则、配套规章提供指引。[方法 /过程]将该法所建立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制度梳理总结为基础性制度、针对性制度、政府监管制度和机构责任制度4类,并具体分析主要制度的提出背景、构成要素、内容要求、主要特点及制度落实应突破的主要问题等。[结果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立的基本制度有的是将经过长期实践发展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有的是对现行法规政策的完善或发展,有的是对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陆晓曦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我国公共文化领域首部"基本法",也是文化领域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一部法律。《公共图书馆法》则是从公共图书馆单一领域角度出发,对前者提出的基本原则、制度要求进行专门化和具体化。二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关于设施布局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免费开放、社会化发展、考核评价、人才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均是面向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出的统一要求;《公共图书馆法》中在相关章节逐一回应了这些要求,并根据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功能、特点和规律将要求细化、完善,使条款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林华  楚天舒  
在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在内的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同的义务主体,其法律义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其他组织和个人承担的是消极不作为义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承担的是具体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承担的则是抽象给付义务。传统的文化法律实施机制(即文化执法模式)建立在威慑理论基础上,适用于文化市场监管领域的私权利主体。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都是承担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公权力部门,传统针对私权利主体的文化执法模式不能适用或不宜适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也不能直接适用针对文化市场监管的文化执法模式。基于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和义务内容的性质,宜对承担公权力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适用公共文化法律实施的软法机制,对属于私权利主体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扩展适用公共文化法律的文化执法机制,进而构造出一种软法机制和传统机制交融的公共文化法律实施模式。图1。表1。参考文献39。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陈  
虽自晚清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始终以国家建构为鹄的,但背后的意识形态,却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卫生观向社会主义卫生观的深刻转变。后者集中体现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基本原则,这一崭新的卫生观与毛泽东所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国体”构建愿景相贯通,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解我国当代宪法公共卫生条款的历史原点。然而,随着国家对于人权议题的越发重视,尤其是2004年人权入宪,现行宪法中长期保持稳定的公共卫生条款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该条款应做完全的权利化理解,更非可以从中直接推导出主观性权利,而是在这一条款内部形成了兼顾国家建构与权利保障的平衡结构,具体如何实现端赖立法机关的实践智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红蕾  经渊  郑建明  
[目的/意义]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引入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三大概念分析工具:惯习、资本、场域,分析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于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适用性,进而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权利保障、文化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建设良性发展4个层面对该法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模型,并对该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结论]培育文化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强化文化资本的文化权利保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响应并探索具体可行的方法。其中,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开辟了一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本刊携手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开辟访谈专栏,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及部分中小型图书馆馆长进行访谈,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全国中小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田蓉  唐义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艳霞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归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现状:理论研究包括参与主体、参与模式、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参与机制等方面的总结;实践研究主要从农村、城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区和行业的角度进行归纳。其次,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深度不够、行业经验理论总结较少、可行性研究缺乏以及制度层面的路径许可和效益分析欠缺等。最后,指出未来应加强分类型分层次研究;加强各种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研究;全面总结行业经验并加强学科间交流,把提炼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规律和制定制度层面的路径许可和效益分析作为重点。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胡洪彬  
协同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彰显人民主权、谋求善治和累积社会资本的内在诉求和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现实呼唤。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和推动下的"服务购买""交流合作"及"个体供给"三大模式来实现。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基本要求和探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同参与的机制路径,必须建构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引导机制、任务分解机制、信息联通机制、衔接保障机制和能力提升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同参与实现科学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程焕文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有关国家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责任的条款逐一分析,认为该法是一部规定国家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责任的法律,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规划、预算和标准是国家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责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路  李楠  孙掌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础性法律,实现了国家文化立法层面的突破。"保障法"强调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责任,凸显"以人民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对构建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保障法"的立法背景、意义、核心条文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法律实施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完善文化服务标准、规范契约服务模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等思考,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