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3)
- 2023(7281)
- 2022(6097)
- 2021(5524)
- 2020(4776)
- 2019(10431)
- 2018(10025)
- 2017(19443)
- 2016(10636)
- 2015(11500)
- 2014(11076)
- 2013(10951)
- 2012(9805)
- 2011(8552)
- 2010(8480)
- 2009(8051)
- 2008(8244)
- 2007(7341)
- 2006(6200)
- 2005(5489)
- 学科
- 业(40201)
- 济(39162)
- 经济(39108)
- 管理(36960)
- 企(32991)
- 企业(32991)
- 方法(21573)
- 数学(19618)
- 数学方法(19468)
- 财(17774)
- 务(14101)
- 财务(14100)
- 财务管理(14079)
- 企业财务(13487)
- 中国(11197)
- 险(10874)
- 保险(10782)
- 制(10325)
- 农(9918)
- 业经(9093)
- 银(8991)
- 银行(8955)
- 贸(8690)
- 贸易(8687)
- 易(8520)
- 行(8316)
- 融(7654)
- 金融(7654)
- 农业(6841)
- 技术(6604)
- 机构
- 大学(149641)
- 学院(148525)
- 济(60998)
- 管理(60919)
- 经济(59908)
- 理学(52955)
- 理学院(52466)
- 管理学(51634)
- 管理学院(51398)
- 研究(45124)
- 中国(39225)
- 财(31684)
- 京(29956)
- 农(29488)
- 科学(28333)
- 业大(25541)
- 财经(25488)
- 农业(23694)
- 经(23339)
- 所(22891)
- 中心(21623)
- 研究所(20825)
- 江(20800)
- 财经大学(19331)
- 北京(18525)
- 经济学(18477)
- 商学(17628)
- 商学院(17503)
- 经济学院(16979)
- 经济管理(16536)
- 基金
- 项目(102889)
- 科学(80652)
- 基金(77827)
- 家(70006)
- 国家(69437)
- 研究(67487)
- 科学基金(59741)
- 社会(45402)
- 社会科(43173)
- 社会科学(43160)
- 基金项目(42132)
- 自然(41597)
- 自然科(40696)
- 自然科学(40677)
- 自然科学基金(40024)
- 省(38721)
- 划(33456)
- 资助(31656)
- 教育(30282)
- 编号(24574)
- 部(22981)
- 重点(22849)
- 创(21621)
- 科研(20959)
- 计划(20425)
- 创新(20333)
- 发(19884)
- 业(19802)
- 教育部(19589)
- 国家社会(19248)
共检索到211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守文 马佳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实施,它对于规范保险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和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国家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最直接具体地体现在人保公司的改革上。 影响之一:将人保公司推向了市场。 在《保险法》未颁布之前,要说人保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中赋予人保的几项特权:即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保险活动和行使再保险职能;只允许人保经营法定保险等。正是这些所谓特权,使得人保多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金祥 孙胜元 冯宝哲
《保险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规定了保险代理人组织机构的设立条件、权利义务、从业要求、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这些法律规定对于培育我国正在形成的保险中介人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保公司从成立初期就开始发展保险代理业务,在初始创业阶段对保险代理工作提出了“多渠道,广代理”的方针,这一时期保险代理是以兼职代理为主,主要是靠各专业银行、公安、交通等各业务主管部门兼营。以后,保险业务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朝才 李天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发展又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基础,因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法实施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且这种正向影响长期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低、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强化了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监管和对劳动力雇佣的保护,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企业有动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进而可以激励企业使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资本要素替代劳动力,“倒逼”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领域的文献,对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社会保险激励补偿机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友飞
我国新保险法实施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新保险法对与机动车辆保险密切相关的保险定价方式、保险过户、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第三者的保险赔偿请求权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在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的具体操作与法律规定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对新保险法实施后与机动车辆保险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一深入探讨,厘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艳 丁江萍 刘循循
本文首先综述了公司治理的多种涵义。从产权理论视角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也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方,所以公司治理目标不仅要维护股东的利益,而且要保护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中弱势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收益权。这为新《保险法》突显保护被保险人和投保人权益提供了理论基础。接着,笔者从产权分析框架、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理论、囚徒困境博弈、政府干预和资源配置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保险法》对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最后,在简述我国目前保险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治理机制出发,分析了新《保险法》对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秦国辉
我国《保险法》的最新修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运营行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新《保险法》的实施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能够妥善地根据新《保险法》及时对自身作出适当的调整,那么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无疑会提升,这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肖艳平
由于我国保险业的长足发展 ,保险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 ,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 ,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国《保险法》的修改。修改后的《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重了保险公司的责任 ;“适度监管”的监管理念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解开了保险公司的“生死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怡哲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第一部基本大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晓兰
目前在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维护和谐的社会氛围离不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继交强险之后,商业机动车辆保险信息全部进入"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投保车辆全部通过平台运行。然而,由于受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信息的影响,加之受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道德失范,个人信用滑坡,车险连续几年陷入亏损怪圈。新《保险法》实施后,车险投保理赔发生了很大变化,解决了车辆保险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但如何保持车辆保险的健康发展还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
车辆保险 健康发展 投保理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费平
《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保经办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社保经办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就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社保经办服务 社会保险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刘文龙 付婷婷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研究中国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与要素收入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社保征管力度加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增强社保征管力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原因在于社保和薪酬福利增进产生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要素“替代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社会保险法》实施和社保征收机构变更叠加引起的社保征管力度“加码”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也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保“严征管”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中的推动效应。通过合理评估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产生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及厘清其作用机理,能够为精准提升社保征管效率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新的现实证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勇生
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历来是保险业纠纷的重中之重。在保险理赔纠纷中,尤以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从而拒绝保险赔偿为多,新《保险法》出台以后,从保护投保人权益角度出发,对于保险人合同解除权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加大了投保人的权益保护,但现实中投保人的逆选择有所增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本文通过对新《保险法》中关于保险人保险合同解除权限制进行分析论述,对寿险公司的经营提出了相应法律建议。
关键词:
保险法 保险合同 解除权 不可抗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庆健
认真贯彻实施《保险法》加强保险监管改善保险服务谢庆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了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新阶段。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大事。《保险法》确立了人民银行监管保险业的法律地位,为人民银行履行监管职责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关键词:
交强险 受害第三人 赔偿请求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窦莉 董夏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保险法》已经显示出它的某种滞后性 ,修改《保险法》势在必行。着重阐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国《保险法》产生的一些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
入世 《保险法》 外资保险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