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4)
2023(9163)
2022(8015)
2021(7486)
2020(6693)
2019(15249)
2018(14922)
2017(29410)
2016(16089)
2015(17920)
2014(18391)
2013(18231)
2012(17070)
2011(15523)
2010(15529)
2009(14718)
2008(14749)
2007(13507)
2006(11421)
2005(10417)
作者
(49000)
(41353)
(41048)
(39336)
(26129)
(19987)
(18991)
(16135)
(15257)
(14702)
(13961)
(13896)
(13080)
(13075)
(13004)
(12924)
(12757)
(12346)
(11966)
(11733)
(10285)
(10152)
(9975)
(9407)
(9274)
(9241)
(9150)
(9014)
(8414)
(8257)
学科
(65077)
经济(65016)
(46303)
管理(43805)
(35891)
企业(35891)
方法(34145)
数学(30298)
数学方法(29991)
(17764)
中国(17725)
(16830)
(15248)
(13848)
(13166)
贸易(13162)
(12820)
银行(12793)
(12786)
业经(12589)
地方(12257)
(12050)
(11911)
财务(11881)
财务管理(11848)
企业财务(11242)
(11241)
金融(11239)
(11175)
保险(11081)
机构
大学(238306)
学院(235197)
(93950)
经济(91753)
管理(90271)
研究(78433)
理学(77403)
理学院(76464)
管理学(74987)
管理学院(74551)
中国(62628)
(50797)
科学(50779)
(45256)
(43554)
(40818)
中心(37734)
业大(37714)
研究所(37332)
财经(36287)
(35626)
农业(34757)
(32960)
北京(31792)
(30003)
师范(29644)
经济学(29261)
(28683)
(27884)
财经大学(27265)
基金
项目(158398)
科学(124373)
基金(116988)
研究(109265)
(103574)
国家(102805)
科学基金(87612)
社会(69489)
社会科(65868)
社会科学(65847)
基金项目(62618)
(61190)
自然(59498)
自然科(58179)
自然科学(58158)
自然科学基金(57148)
(52442)
教育(50558)
资助(48697)
编号(43203)
重点(35837)
(35308)
成果(35051)
(32483)
(32329)
科研(31238)
计划(30392)
创新(30334)
教育部(29877)
课题(29422)
期刊
(97953)
经济(97953)
研究(66349)
中国(43883)
学报(41721)
(38044)
科学(36406)
(35685)
大学(30435)
管理(30348)
学学(28839)
(25515)
金融(25515)
农业(25389)
技术(19639)
教育(19551)
财经(17835)
经济研究(15617)
(15128)
业经(15112)
(13935)
问题(13160)
(12255)
统计(12091)
技术经济(12070)
理论(12055)
图书(11788)
(11110)
实践(11043)
(11043)
共检索到342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思婷  粟芳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各省份财险和寿险月度经营数据,使用TENET风险模型构建了省份间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网络,量化了各省份承保风险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回归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份承保风险空间关联性相对较低,省份间传染极低,不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各省份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特征。样本期内,财险业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总量基本稳定,寿险业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各省份风险状况及保险资金运用是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监管可据此施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陆思婷  粟芳  
基于2004—2018年实务数据,建立了寿险和财险业承保风险网络,模拟和量化了承保风险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并在行业和公司层面进行了理论、实证分析和敏感性测试。研究发现,承保风险是导致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在样本期不断上升后趋于稳定,但整体可控。寿险承保风险所致的系统性风险低于财险。再保险分出率、偿付能力是影响系统性风险和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关键,控制巨灾风险是有效防范承保风险引发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晓健  吴新梅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杨  刘影  李东辕  尹琳  
本文基于图论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SD省资管产品关联关系及系统性风险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前资管产品整体风险可控,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资管产品风险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SD省资管产品在产品只数方面进行风险分散的效果优于全国,但是结合投资金额看,风险分散效果弱于全国,仍存在区域风险集聚效应;SD省前十大系统重要性产品以开放式净值型的混合类信托产品为主,信托贷款集中于部分领域,信托产品风险是当前金融风险控制的关键;资管新规效果显著,多层嵌套产品减少。基于目前资管产品市场风险状况,建议加强对资管产品资金运用的引导,建立健全资管产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推动发行机构完善资管产品风险管控体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奕格  粟芳  
随着保险公司的投资规模扩大,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风险引致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根据风险贡献和风险敞口的大小,保险公司在投资风险引致系统性风险的过程中扮演着系统重要性机构或脆弱性机构的角色。本文基于共同资产网络模型,构造出度量保险公司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以及保险公司间传染性的方法。根据模型推导结果,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杠杆和关联性是影响保险公司具有不同角色和不同传染关系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k均值聚类分箱和Gini系数,利用现实保险公司经营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揭示出资产规模和杠杆分别是导致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的决定性因素。进而继续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对不同角色具有影响的其他公司内部特征,供监管机构提前关注监控对象并防控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明  许文静  
本文基于网络理论对我国金融机构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建立2012年到2017年金融机构间的相互拆借网络,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网络中双边拆借数量最多的机构。在金融机构的网络中心性分析中发现国家开发银行以及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中心性排名中均占据靠前位置,说明大型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借往来业务最多,并很好地在网络中起到了资金中介的功能。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排名紧随其后,这与其资产规模增长快、资金往来业务频繁有密切关系。华融资产以及中信证券等非银金融机构也深度参与了金融机构间的银行拆借。最后,本文研究了金融网络受到减值冲击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网络受到的影响随着网络间交易规模的扩张而增大,且冲击损失越大,在网络间产生的冲击效果越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芳  滕秀秀  王斯伟  
文章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复杂网络,运用省级债券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债券网络整体性、结构性特征及系统性风险特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券关系数量的规模和密度稳定,债务额度的规模与密度扩大,脆弱度上升,说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网络稳定性下降;网络内部存在较短的风险传导路径;银行节点间存在较大的中心性差异;政府间存在需要倍加风险控制的中心性异常节点;凝聚子群分派数量增多,政府核心区域数量增加,反映出债券网络系统性风险传染愈加复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牧  何奕  
针对复杂金融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预测和不同风险场景下的流动性救助策略问题,以中国大额支付系统网络为对象,运用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建立和验证了系统性风险演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比较了不同场景不同流动性救助水平下不同救助策略的绩效。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四种不完全救助策略中,均衡救助策略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严格占优的,而三种非均衡救助策略则各有优劣。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复杂金融网络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有显著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鹏  
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难以分割的部分。我国影子银行运作中存在产品透明度低、期限错配严重、流动性风险突出、金融创新过度化等问题,其蕴含的风险已成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之滥觞。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增加了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推高了宏观经济杠杆,抬高了社会资本成本,加剧了经济失衡程度,从而成为触发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当前,需强调的是政府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有序降杠杆,以保证金融稳定和维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鹏  
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难以分割的部分。我国影子银行运作中存在产品透明度低、期限错配严重、流动性风险突出、金融创新过度化等问题,其蕴含的风险已成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之滥觞。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增加了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推高了宏观经济杠杆,抬高了社会资本成本,加剧了经济失衡程度,从而成为触发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当前,需强调的是政府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有序降杠杆,以保证金融稳定和维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菲  熊婧  粟芳  
不同险种保险责任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会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本文在险种结构的基础上考虑了险种相关性和损失发生概率两个新因素,提出了险种集中度和风险集中度两个概念。险种集中度考虑了险种结构和险种相关性,风险集中度则在险种集中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险种的损失发生概率。在构造风险传染的理论模型之后,分析了险种集中度和风险集中度对承保风险的影响,并基于我国非寿险业2005-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非寿险险种间的确存在相关性;险种集中度对承保风险的影响并不始终显著;但风险集中度对承保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保险市场相关主体均应从风险的角度综合考虑保险业务的风险集中度,才能真正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陆思婷  粟芳  
如何降低保险机构间的风险关联性,是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关键议题。依据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经营过程中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共同风险暴露和再保险联系对承保风险关联性的影响,并基于2008-2021年保险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共同风险暴露和再保险联系是促使财险公司产生承保风险关联性的关键因素但对寿险业承保风险关联性的影响程度较低。财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关联性主要因保费收入的险种结构相似性、地理分布相似性、直接再保险联系和间接再保险联系而产生,寿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关联性则由杠杆率相似度和保费收入险种结构的相似度所引起。共同风险暴露和再保险联系在不同类型的财险和寿险公司中呈现出较大差异。建议财险公司着重解决与其他公司在地理分布和险种结构上的同质化问题,寿险公司则应重点处理与其他公司之间在杠杆率上的过度相似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翟永会  边巧妹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正杰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说过:理解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尽管本轮金融危机之前,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并不为学界重视,很多金融市场的因素如银行的流动性、雷曼破产和政策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当前大量的学者开始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现象进行了重新关注与深刻反思。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居民杠杆率过高有可能成为金融脆弱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