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6)
2023(3722)
2022(3116)
2021(2839)
2020(2635)
2019(5802)
2018(5623)
2017(12159)
2016(6285)
2015(7147)
2014(6986)
2013(7252)
2012(6838)
2011(6162)
2010(6116)
2009(5856)
2008(5905)
2007(5247)
2006(4315)
2005(3840)
作者
(16466)
(13733)
(13634)
(12997)
(9213)
(6584)
(6385)
(5354)
(5257)
(4970)
(4887)
(4794)
(4503)
(4350)
(4221)
(4170)
(4085)
(4015)
(3978)
(3851)
(3597)
(3259)
(3181)
(3142)
(3136)
(3128)
(2951)
(2843)
(2709)
(2677)
学科
(32799)
经济(32759)
(23358)
方法(22526)
数学(21398)
数学方法(21334)
管理(19787)
(17447)
企业(17447)
(10738)
保险(10647)
(10294)
中国(9256)
(7643)
银行(7643)
(7307)
财务(7307)
财务管理(7288)
(7161)
金融(7161)
(7141)
企业财务(7067)
(6766)
(6007)
贸易(6006)
(5942)
(5844)
业经(4668)
各种(4388)
类型(4313)
机构
大学(93948)
学院(91370)
(44368)
经济(43702)
管理(39947)
理学(34475)
理学院(34239)
管理学(33920)
管理学院(33746)
(24587)
中国(24252)
研究(23955)
财经(19867)
(18281)
(17709)
经济学(15618)
财经大学(15285)
经济学院(14444)
(13578)
金融(13376)
(12705)
中心(12654)
商学(11912)
商学院(11842)
北京(11115)
经济管理(10573)
科学(10526)
(10214)
(10125)
业大(9868)
基金
项目(59488)
科学(48707)
基金(47354)
研究(43842)
(39131)
国家(38832)
科学基金(35310)
社会(31513)
社会科(30099)
社会科学(30094)
基金项目(24625)
自然(22057)
自然科(21617)
自然科学(21614)
自然科学基金(21287)
资助(21116)
(20907)
教育(20743)
(17633)
编号(16326)
(15132)
教育部(14110)
国家社会(13770)
人文(13762)
成果(13072)
重点(12712)
大学(12330)
(12226)
(12216)
社科(11870)
期刊
(40759)
经济(40759)
研究(29952)
(19111)
(17780)
金融(17780)
中国(13996)
管理(13345)
财经(10904)
学报(10154)
科学(9529)
(9047)
大学(8838)
学学(8487)
经济研究(7167)
(7095)
技术(6621)
统计(5896)
问题(5608)
(5563)
理论(5415)
(5252)
业经(5136)
技术经济(5066)
决策(4873)
实践(4816)
(4816)
财会(4550)
国际(4509)
财经大学(4432)
共检索到132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戴申申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金融业务呈交叉状,金融工具日趋多样化。然而,在繁荣图景的背后,我们不可忽视某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有些地区的银行或信用社把借款人的财产保险合同作为贷款抵押。当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赔偿损失时,银行或信用社凭所持保险合同要求优先受偿权,其理由是保险合同就是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宁  
德国的有价证券市场汪宁二次大战以后,德国的经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并且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德国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其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本文拟就德国有价证券市场的特点、结构和运作程序等作一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和保  杨佳媚  
射幸合同具有双务性、履行的不确定性和对价的不均衡性等特点。作为典型的射幸合同,保险合同具有射幸合同的基本特征,但又与其它射幸合同有一定的区别。保险合同的射幸性是引发保险合同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而免责条款则是避免道德风险的制度保障,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我国《保险法》第18条有关"免责条款效力"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免责条款的正当性,应当予以修正。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加明  杨华  
错误,是导致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不一致的原因之一。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法以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错误的界定及处理各不相同。在各种错误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保险合同的特殊性(附和性、射幸性和远期服务性),可以将保险合同的错误分为订立保险合同过程中的错误和保险理赔中的错误。根据我国《合同法》和《保险法》,按照保险合同的错误的分类,对错误的保险合同可相应地采用撤销、更改等处理方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子丙  
保户看不懂保险合同 ,不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也不利于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 ,更不利于保险纠纷的处理。从区分保险合同、保险条款的个性部分和共性部分入手 ,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及条款内容进行合理地描述和编排 ,将有利于保户读懂保险合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会亮  
保险合同法定解除权作为一种利益失衡的矫正方式,对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投保人与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情形进行列举,分析现行法定解除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借鉴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提出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梁鹏  
关于年龄超限之保险合同的效力,学说上有两种观点:有效合同说和无效合同说。这两个观点均不合理。年龄超限合同完全符合可撤销合同的标准,效力上应为可撤销合同。我国《保险法》关于"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的规定并不正确。保险人撤销合同后,对撤销之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应赔付,但应当退还保险费。我国《保险法》规定的"保险人退还现金价值"的规定没有根据。保险人撤销合同的权利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由于保险人历史上对撤销权保留的坚持,以及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范围的限制,不可抗辩条款不应适用于年龄超限之保险合同。《保险法》在年龄超限问题上援用不可抗辩条款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阿琪  
国库券:是国家为满足财政需要面向企业或个人发行的一种债券。财政债券:是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是国家为了压缩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产规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利  许崇苗  
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法律性质上究竟是保险还是保证,在理论界争议颇大。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虽然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但并没有对保证保险进行定义。本文从界定保证保险的内涵出发,在剖析目前存在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和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进而提出了合理构建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总体设想,并力争澄清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法律适用以及与合作协议和保证担保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以期为汽车消费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的解决和我国今后保证保险业务的重新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淑珍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的协议,保险合同是否必须按法定形式或手续订立,也即保险合同是否为要式合同,是一个涉及具体保险合同能否生效及何时生效的重要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所谓要式合同,是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或手续订立的合同,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为不要式合同,即法律不要求必须以某种形式订立,当事人可以任意采取何种形式都为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仲林  
论保险合同是要式合同○胡仲林1981年《经济合同法》颁布之前,部分同志认为为了保护那些已交纳了保险费,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从保险人处取得保险单或保险凭证的被保险人,应当认定保险合同为非要式合同。《经济合同法》颁行后,在第25条中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合同...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晓宇  
人寿保险合同中故意犯罪条款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其"威慑效应、鼓励效应"亦被夸大。保险法上,由于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认定采取"损害结果对象说",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不应等同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根据被保险人犯罪时的主观心理状态的差异,"故意犯罪"可区分为三种情形。当被保险人构成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时,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免除保险人保险给付的责任。当被保险人对犯罪行为有主观上的"故意",对死亡结果亦有所预见,但对死亡结果为抗拒时,不属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之情形,应认定为(重大)过失行为,符合风险的偶发性原则。从创设人寿保险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出发,在考量现代保险法理及立法变革的趋势上,应当在人寿保险合同中排除故意犯罪条款的适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晓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