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6)
2023(10146)
2022(8905)
2021(8311)
2020(7372)
2019(16892)
2018(16795)
2017(32845)
2016(18258)
2015(20898)
2014(21536)
2013(21154)
2012(19820)
2011(17904)
2010(18157)
2009(17045)
2008(17514)
2007(16293)
2006(13938)
2005(12890)
作者
(55123)
(46215)
(46167)
(44088)
(29752)
(22470)
(21420)
(18054)
(17250)
(16913)
(15759)
(15668)
(14848)
(14721)
(14599)
(14551)
(14522)
(13683)
(13564)
(13246)
(11500)
(11460)
(11365)
(10503)
(10474)
(10473)
(10362)
(10334)
(9520)
(9300)
学科
(71780)
经济(71697)
(58831)
管理(55935)
(48258)
企业(48258)
方法(37199)
数学(32664)
数学方法(32342)
(25620)
中国(19243)
(19206)
(19000)
财务(18969)
财务管理(18919)
企业财务(18110)
(17655)
(16327)
业经(14559)
(14551)
银行(14519)
(13641)
(13600)
贸易(13591)
(13209)
(12786)
金融(12784)
理论(12726)
农业(12492)
地方(12432)
机构
大学(267894)
学院(267541)
(104830)
经济(102302)
管理(101488)
研究(86407)
理学(86244)
理学院(85292)
管理学(83705)
管理学院(83212)
中国(70761)
(57238)
科学(54304)
(53632)
(47915)
(45583)
财经(42248)
(41939)
中心(41768)
业大(41042)
研究所(40962)
(38255)
农业(37971)
北京(36373)
(33772)
(32876)
师范(32458)
经济学(31949)
财经大学(31517)
(30559)
基金
项目(170160)
科学(131717)
基金(122367)
研究(121624)
(107133)
国家(106197)
科学基金(90044)
社会(74300)
社会科(70235)
社会科学(70216)
(66694)
基金项目(64822)
自然(60465)
自然科(59031)
自然科学(59012)
自然科学基金(58025)
教育(57436)
(56515)
资助(52215)
编号(50205)
成果(41675)
重点(38606)
(38175)
(35031)
(34747)
课题(34618)
科研(33580)
(33063)
创新(32509)
教育部(32359)
期刊
(114423)
经济(114423)
研究(77362)
中国(53007)
(46190)
学报(44774)
(41898)
科学(38581)
管理(36004)
大学(33056)
学学(31133)
(30648)
金融(30648)
农业(27711)
教育(27171)
技术(23784)
财经(21422)
业经(18332)
(18128)
经济研究(17911)
(15606)
问题(15067)
财会(14778)
(13695)
技术经济(13399)
理论(13310)
图书(13022)
统计(12706)
(12609)
会计(12255)
共检索到400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珍  
随着银行贷款管理"发放——分销"模式的兴起以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指数化增长,保险公司也成为这一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其在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风险中的角色也饱受质疑。本文分析了保险公司承担信用风险的动因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次贷危机剖析了保险公司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论是传统型保险公司并不具备系统重要性,而保险公司参与CRT交易却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只有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充分预期信用损失、拥有充分的资本和适当的杠杆率,才能充分发挥保险公司通过参与CRT市场增强金融体系稳定和提高效率的正面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完颜瑞云  锁凌燕  
伴随保险业的创新发展,其与系统性风险的关联日益引起各界关注。已有文献多使用"冲击-传导"分析框架,基于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部门的关联性,探讨保险业面临的异常扰动及其蔓延传导引发的金融危机,进而确定监管政策干预的重点。但这种框架是以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机制十分完善为前提的。我国是新兴转轨经济体,金融市场仍在深化之中,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管理,还应关注相应监管制度下企业的行为,以避免风险的累积和发展。本文基于中国市场的特征与经验,建立了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生成的行为模型,并佐以实证分析,就监管政策干预重点给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琳  汤薇  林晓婕  周媛  
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出发,度量占市场份额70%的前18家保险公司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本文采用SRISK方法度量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大小,运用数据挖掘中的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模型,利用其适用小样本、高维性和非线性数据分析的特点,建立系统性风险大小与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非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SRISK以及系统性风险贡献度SRISK%的度量,为我国非上市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实证发现我国保险公司SRISK年均增长率达50%以上;财险公司占比27.8%,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却为0;非上市公司对系统性风险的平均贡献在2014年约5.53%略低于上市公司的5.67%,在2015年上升至6.3%,在2016年小幅下跌至6.0%,说明度量非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性。同时,本文研究发现存在系统性资本短缺的保险公司实际财务杠杆率大于其适用的杠杆率,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对保险机构实施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的同时,加强其审慎财务杠杆率的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奕格  粟芳  
随着保险公司的投资规模扩大,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风险引致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根据风险贡献和风险敞口的大小,保险公司在投资风险引致系统性风险的过程中扮演着系统重要性机构或脆弱性机构的角色。本文基于共同资产网络模型,构造出度量保险公司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以及保险公司间传染性的方法。根据模型推导结果,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杠杆和关联性是影响保险公司具有不同角色和不同传染关系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k均值聚类分箱和Gini系数,利用现实保险公司经营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揭示出资产规模和杠杆分别是导致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的决定性因素。进而继续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对不同角色具有影响的其他公司内部特征,供监管机构提前关注监控对象并防控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天芸  余洁宜  
美国次贷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开始关注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在金融危机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探讨中国CRT市场发展状况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贷款转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转让行为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通过贝塔的分解,发现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并非源自银行个体风险水平的提高,而是源自贷款转让导致的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程度的提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衡  卓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是全球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金融业关注研究和应对的热点和重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减贫脱贫、环保治理和系统风险防范化解三大攻坚战略之一,研究金融系统性风险,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识别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通过MES、SRISK、以及ΔCoVaR多维度测量中国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甄别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非上市保险公司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三种评估模型结果具有一致性,保险公司的杠杆率和非核心业务对其系统重要性有显著正效应;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受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明显。鉴于系统性风险有效防控是未来保险业防风险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对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韧  李霓  贾荣言  
通过观测我国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和一支保险指数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运用DCC-GARCH模型对其风险相关程度进行测算和排序,并刻画了市场风险传染及波动的影响。同时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计算了各保险机构与保险业市场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值,测算了上市保险公司对整个保险市场体系的不同风险溢出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风险贡献率最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薇  王培辉  
本文选取2007年1月9日2015年6月30日每日股价指数数据,运用扩展的Co Va R模型测度我国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公司间、保险公司和保险业间及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并呈现出非对称性,不同保险机构的风险溢出存在较大差异。20072009年、2014年年底2015年6月期间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样本期其他时间段。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降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薇  王培辉  
本文选取2007年1月9日~2015年6月30日每日股价指数数据,运用扩展的Co Va R模型测度我国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公司间、保险公司和保险业间及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并呈现出非对称性,不同保险机构的风险溢出存在较大差异。2007~2009年、2014年年底~2015年6月期间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样本期其他时间段。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降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易蓉  陶隆  
本文以沪深300的10个行业指数为实证对象,利用主成分差分法和幂律分布的长尾特征,预测出沪深300指数CSI300的系统性风险信号发生的3个时点,准确地探出了沪深300指数的大底和大顶部位的转折时点;并选择PPM模型事后检验法得到股市的结构突变点,将主成分差分法预测出的长尾时点与这些结构突变点进行对比,结果支持了主成分差分法的有效性;表明了沪深300行业指数除了具有表征、分析评价、投资三大功能外,预测功能亦是引人注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英君  
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中国未来保险事业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但是,中国商业性财产保险公司若不解决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题,必然会影响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据此,就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化解当前风险的整体框架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旭华  刘洋芷  
互联网发展模式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财务优势。如众安保险采用了区别于传统保险公司的轻资产模式,资产负债率较低、负债压力小,保单价格较低、数量较大,针对保险市场空缺定制特色保险产品,享受大数据分析带来的优势。但同时也产生了与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的财务风险,如筹资渠道受限,盈利压力较大,保险产品存在定价风险,骗保风险增大,财务管理制度面临挑战。对此,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建立适合互联网保险特色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重构互联网保险财务制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雪梅  
本文针对目前保险公司上市的热潮 ,阐述了上市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主要包括较高的融资成本、影响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经营和股价波动的风险。认为目前保险公司在信息披露、满足股东获利的要求方面还存在难度 ,加上对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评价缺乏科学指标 ,给保险公司上市带来挑战。另外股价的波动也将增加保险公司经营的难度。所以保险公司上市应慎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伟厚  刘晓桐  
从需求、供给和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和研判,我国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预计商业养老服务需求将在未来10年后逐步进入爆发期;二是目前居家养老仍是主流,社区养老发展滞后,机构养老空床率较高;三是养老政策频繁出台,政策导向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由于保险行业与养老产业联系相对紧密,目前国内多家保险公司通过产业自建、股权购买、组建联盟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养老产业,延伸保险服务价值链,提升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养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产业链内部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保险公司在布局养老产业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领域的布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发展定位上,坚持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二是在发展方向上,基于养老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注重开发智慧养老和医养结合相关项目;三是在发展路径上,致力优化专业分工、提升运营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立  
基层保险公司的微观基础关乎着整个公司的发展,作为保险公司最基础的结构单位,目前在其发展中存在较多的矛盾问题,为此,要规范经营,选好负责人,培养一支熟悉业务、忠诚公司的人员队伍,明晰核心管控目标的层次,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上级公司对基层公司要多指导,少指责,提高基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