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0)
2023(6713)
2022(5690)
2021(5235)
2020(4591)
2019(10258)
2018(10116)
2017(20138)
2016(10843)
2015(12256)
2014(12360)
2013(12018)
2012(10967)
2011(9819)
2010(10154)
2009(9934)
2008(10406)
2007(9538)
2006(8516)
2005(8114)
作者
(29656)
(24803)
(24651)
(23609)
(16015)
(11781)
(11418)
(9517)
(9480)
(8950)
(8400)
(8370)
(7995)
(7964)
(7929)
(7644)
(7305)
(7304)
(7184)
(7109)
(6100)
(6057)
(5883)
(5665)
(5633)
(5625)
(5509)
(5449)
(4874)
(4767)
学科
管理(48012)
(46852)
(42489)
企业(42489)
(41739)
经济(41645)
(22071)
方法(19656)
(17857)
(16756)
财务(16737)
财务管理(16707)
数学(16594)
数学方法(16485)
企业财务(16096)
(11907)
中国(11729)
(11189)
银行(11184)
(11126)
保险(11035)
业经(11005)
体制(10746)
(10441)
(9402)
金融(9400)
(8902)
(7882)
(7444)
(7413)
机构
大学(158757)
学院(157877)
(68454)
经济(67048)
管理(66041)
理学(55836)
理学院(55393)
管理学(54820)
管理学院(54515)
研究(45755)
中国(42196)
(41144)
(31953)
财经(31285)
(28354)
(24217)
财经大学(23496)
科学(22953)
中心(21975)
(21729)
经济学(21252)
北京(20274)
商学(19663)
商学院(19500)
经济学院(19081)
(18848)
研究所(18594)
(18488)
业大(18052)
(16504)
基金
项目(96431)
科学(77761)
基金(73538)
研究(72078)
(61564)
国家(61092)
科学基金(54871)
社会(48775)
社会科(46373)
社会科学(46363)
基金项目(38841)
(35815)
自然(34981)
自然科(34194)
自然科学(34185)
自然科学基金(33654)
教育(33177)
资助(30623)
(29770)
编号(28247)
(25308)
成果(23913)
(23068)
重点(20990)
教育部(20928)
人文(20481)
国家社会(20298)
(20174)
(20139)
创新(18934)
期刊
(77219)
经济(77219)
研究(50989)
(36851)
中国(31615)
管理(27600)
(24349)
金融(24349)
学报(18709)
科学(18669)
(16982)
财经(16776)
大学(15803)
学学(15178)
(14036)
技术(11931)
经济研究(11605)
业经(11587)
财会(11161)
教育(10495)
农业(10472)
会计(10159)
问题(9786)
理论(8685)
(8451)
国际(7705)
实践(7671)
(7671)
现代(7578)
通讯(7544)
共检索到246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汉民  陈永安  
以2014—2015年沪深两市保险公司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与公司控制权竞争的关系,提出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第四种角色假说,即"控制权竞争者"假说。研究发现: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提高了大股东增持的可能性;股权制衡度的高低调节作用不明显;高总资产净利润率时,保险公司举牌导致大股东增持的可能性更大;相对于非国有背景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举牌国有背景上市公司时大股东增持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关于保险公司参与公司治理的控制权竞争者假说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异质性研究,对完善控制权治理机制以及合规监管政策等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弓颖  
近期保险企业在资本市场频繁举牌上市公司、话题不断,文章着重从保费增长带来的资源配置压力,"美化"财务报表及防范风险、降低资本消耗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梅  李强  
本文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控制权转让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不加区分行业竞争程度的情况下,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终极控制权由国有投资主体转为民间投资主体,以及在国有投资主体间转让呈现替代作用,而与终极控制权在民间投资主体间转让具有互补作用。将样本按照行业竞争程度分类后的检验结果表明,在高度竞争行业,产品市场竞争与终极控制权由国有投资主体转为民间投资主体、在国有投资主体间转让,以及控制权的直接变更具有替代作用,而与控制权在民间投资主体间转让具有互补作用,这说明高度竞争行业更容易发生成功的控制权转让;在低度竞争行业,由于市场竞争作用的限制,终极控制权由国有投资主体转为民间投资主体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作用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腾文  
在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中,不同持股比例的投资者对公司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和参与程度,同时也会在利益的实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往往出现为控制公司法人的争执。持股比例、董事制度的安排、持股结构的设计、业务方向乃至法人持股及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都是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绍富  李光金  
文章在分析品牌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财产保险公司内控能力、销售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建设,以完善品牌竞争力机制形成的内在因素,从顾客角度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形成的外部因素,并提出利用多种传播方式来促进内部能力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从而达到保险品牌竞争力机制形成的目的,有助于现代保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瑜胜  宋光辉  
本文研究了交互视角下公司控制权配置在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条件下的治理效应。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产品市场竞争与控制权配置在交互关系下的共同治理效应,实证表明,中国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配置变量之间只有较弱的替代关系,产品市场竞争在抑制公司控制权配置中大股东代理的负面效应方面作用有限,中国市场条件下控制大股东代理问题主要依赖对控制权配置的有效设计,从而增加对大股东的有效制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恒  何文盛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控制股份的资本属性和控制权属性得以显现,由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模式将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讨论了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了控制权市场的演进及公司治理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平  高雅  
基于2004-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控制权竞争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多个大股东并存会提高公司长期债务比例;股权竞争性越强,长期债务比例越高。这些结论与理论假设相符,既证实了内外部公司治理的密切联系,也说明控制权竞争有助于形成更为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文伟  冉茂盛  周姝  
以最终控制权大于10%的2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权均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最终控制人倾向于过度投资以实现隧道效应,因此,降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为山  孙泽蕤  
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因而 ,迫切需要在企业规模、产品、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方面增强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得出 ,以上市来提升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有助于保险公司产品和制度的创新 ,为保险业的结构性改造和战略性重组提供了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茜  汪炜  
控制权的界定和度量一直是困扰公司治理领域的重大难题,完全控制、绝对控制、通过金字塔等手段控制、相对控制、管理层控制的传统分类方法,单纯以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标准,忽略了其余股份的持股差异,即持股结构的影响。考虑持股结构的概率投票模型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但由于该方法刚刚兴起,其理论基础尚不完备。本文在三种决议机制下,考虑到股东出席会议的状况,对此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结果显示,所有权并不是控制权的惟一途径,还受持股结构、决议机制、股东出席会议和投票状况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健  席酉民  贾隽  
基于前人对于控制权制衡的研究及我国的现实情况,作者提出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制衡与关联并购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并运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4年间的关联并购数据,对假设进行了二项逻辑回归分析。本文验证了第一大股东投票权指数越大即基于博弈的控制权越大关联并购行为越少;附属于集团公司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关联并购行为。基于股权比例的竞争力指标与关联并购行为发生的关系并不明显;第二大股东投票权指数越大,关联并购行为越多,从而证明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衔  陈怡男  
本文认为,全流通是解决我国控制权市场诸多问题的首要条件,但全流通不能解决控制权市场的所有问题,要警惕全流通后依然存在的股权结构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控制权市场失效。因此,还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法制环境,真正实现控制权市场的监督约束功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新  刘世春  
本文选择2000~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间转让控制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强调控制权是"实际控制权",转让方式为有偿协议转让。同时使用事件分析法中的三种模型总体检验和分年度检验样本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应,系统分析了证监会在2000~2002年中颁布的26号文、75号文、105号文的监管绩效。研究表明,我国并购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控制权转让能给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三个年度中均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但市场提前反应程度不一。所以,监管层在制定法规政策时既要强调并购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又要强调并购操作程序的规范化,两者不可偏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施东晖  
本文以控制权交易和小额股权交易的价格差额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价值平均为24%左右,稍高于国际水平。根据中国股市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股权结构,我们认为这种控制权价值主要来自于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以及公司本身具有的“壳”价值。本文还发现,公司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动性对控制权价值具有正向影响,而控制权竞争程度则对控制权价值具有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