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5)
- 2023(2926)
- 2022(2467)
- 2021(2466)
- 2020(2247)
- 2019(4841)
- 2018(4873)
- 2017(9503)
- 2016(5320)
- 2015(6049)
- 2014(6111)
- 2013(5826)
- 2012(5697)
- 2011(5077)
- 2010(5357)
- 2009(5360)
- 2008(5691)
- 2007(5359)
- 2006(4697)
- 2005(4352)
- 学科
- 业(18777)
- 济(18489)
- 经济(18455)
- 管理(16691)
- 企(14717)
- 企业(14717)
- 险(10719)
- 保险(10628)
- 方法(9888)
- 数学(8537)
- 数学方法(8365)
- 财(7661)
- 中国(7319)
- 制(6989)
- 银(6601)
- 银行(6595)
- 行(6182)
- 务(5922)
- 财务(5913)
- 财务管理(5895)
- 企业财务(5649)
- 融(5359)
- 金融(5359)
- 各种(4410)
- 农(4338)
- 类型(4300)
- 种类(4287)
- 各种类型(4277)
- 学(4168)
- 理论(4029)
- 机构
- 大学(77865)
- 学院(76090)
- 管理(28888)
- 济(28702)
- 经济(27929)
- 理学(23572)
- 中国(23547)
- 理学院(23337)
- 研究(22831)
- 管理学(22797)
- 管理学院(22664)
- 财(18006)
- 京(16632)
- 财经(13735)
- 科学(13647)
- 经(12428)
- 江(12121)
- 中心(11862)
- 所(11760)
- 农(11691)
- 北京(10888)
- 财经大学(10315)
- 研究所(10242)
- 业大(10005)
- 州(9859)
- 农业(9193)
- 融(9039)
- 金融(8899)
- 经济学(8738)
- 范(8525)
- 基金
- 项目(43862)
- 科学(33962)
- 基金(32611)
- 研究(31249)
- 家(27897)
- 国家(27638)
- 科学基金(23830)
- 社会(19885)
- 社会科(18665)
- 社会科学(18656)
- 基金项目(16671)
- 省(15999)
- 自然(15867)
- 自然科(15533)
- 自然科学(15529)
- 自然科学基金(15267)
- 资助(14829)
- 教育(14258)
- 划(13663)
- 编号(12748)
- 成果(11309)
- 部(9950)
- 重点(9389)
- 性(8849)
- 教育部(8743)
- 大学(8598)
- 科研(8537)
- 制(8369)
- 人文(8342)
- 课题(8259)
共检索到124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武亦文
对于保险代位权在再保险中的适用问题,存在着肯定与否定的两种见解。基于对再保险的性质认定、体系和文义解释,及与替代机制的对比,再加之对再保险具体类型中保险代位权之适用可能的分别考察可知,再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代位权。再保险人行使保险代位权的基本模式是"摊回说"之模式,但是尚存在特定情形下约定排除"摊回说"的例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旭东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保险又有其他混合担保时,保险人的代位权与混合担保人追偿权的关系问题便凸显出来。保证保险的性质应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进行实质判断。“独立抽象的债务承诺”和“严格相符的单据交易属性”可为保证保险的独立性提供佐证。保证保险系以债权人为被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相对于被保险人而言构成客观风险,且赋予保险代位权能够有效防范投保人的故意违约行为。由于保险代位权是一种债的法定转移,故担保权将随主债权一并转移,保险人据此可向混合担保人行使代位权;但基于保险代位权与追偿权的性质差异,混合担保人无权就其承担的责任再向保险人追偿。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时,应当遵循《民法典》中的担保规则,同时也应考虑保险法上的大数法则和对价平衡原则。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聂尚君 白晨航 郑烁
实现保险代位权价值之关键在于确定保险代位权的行使对象。然而,立法的缺失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当前审判实践中确定保险代位权行使对象的标准较为混乱。建立并完善保险代位权行使对象的确定标准应当坚持以损害填补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原则为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限制对象的范围。采取"肯定概括加否定列举"的方法建立保险代位权行使对象的确定标准,有利于统一法律判决,树立司法权威,增强法律的可预测性和正当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游杰
保险代位权只适用于财产保险 ,为财产保险以及同财产保险具有相同属性的补偿损害的保险所专有的制度。但是 ,对于责任保险 ,保险人是否享有代位权问题 ,在理论和实务上却素有争议。责任保险为财产保险的一种 ,性质上仍为补偿损害的保险 ,所以无疑也存在代位权问题 ,但其适用范围非常狭窄 ,仅适用于共同侵权的情形。
关键词:
代位权 财产保险 责任保险 补偿原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阚小冬
在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作为强制保险全面实施的,而受害人请求权的实现则需要靠被保险人这个环节来衔接,一旦被保险人不知所终(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已受到保险合同保障的受害人就会索偿无门,这不仅对受害人不公平,也违背了开设这个险种的初衷。在现有的保险法没有规定、保险合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依据一般法对特殊法起补充作用的法律适用原则,可依照《合同法》债权代位制度,对受害人予以救济。
关键词: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债权代位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鸣
海外投资保险代位权是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核心,"国际性"与"公法性"使其区别于一般保险代位权,同时也使其行使依据更为复杂,属人管辖、国民待遇、主权让渡等国际法理论在实践中成为其理论依据。我国目前缺乏清晰的海外投资保险代位权的立法模式,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立法,考虑到我国国情,宜采用美国的BITs模式。
关键词:
海外投资保险 代位权 外交保护 BITs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伍坚
当保险标的的损害系由第三人引起时,各国保险法大多规定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即可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此即保险代位权制度。通说认为,保险代位权制度的目的有二:一是贯彻财产保险中的损失补偿原则,防止不当得利。在保险事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贤东
我国《保险法》第62条规定"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但是,法律法规没有对"家庭成员"和"组成人员"予以解释界定,导致众说纷纭,实践中无所适从。本文根据保险法原理和客观实际,对"家庭成员"和"组成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界定,以利实践参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新宇
再保险又称分保,它在保险经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再保险业务为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稳健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代位求偿权是保险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却一直与再保险人无缘,致使在某些情况下再保险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保险人或投保人或第三人又得到不当得利,这有悖于法律的公正。
关键词:
再保险人 代位求偿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旭男 于夕媛
因第三人违约行为造成保险标的的经济利益损失,理论界关于责任承担主体的反思质疑着保险合同的相对性原则。通过判断第三人对保险标的的损害,理顺保险合同中第三人侵权与违约的竞合关系,得出保险人因第三人违约可以行使代位求偿权之结论。为了增强保险合同中代位受偿权的规范性,在行使要件与方式上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第三人承担保险事故责任并且保险人已支付保险金、保险人以自己名义行使代位求偿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钱玉文 郭江雪
保证保险代位求偿权以损失补偿原则与公平原则为核心依据,实质是法定的债权转移。当同一项债务上既有保证保险人又有混合担保人时,二者的履行顺位及履行规则设计如下:当事人之间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被保险人同时享有保险索赔权与担保权。被保险人先向保险人主张时,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依《保险法》第60条和《民法典》第547条可向借款人及其混合担保人行使代位求偿权,求偿范围应以弥补保险人的损失为限,求偿规则应适用《民法典》第392条规定;被保险人先向混合担保人主张时,被保险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实施投机行为损害保险人的利益,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扩大部分,保险人有权拒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丽娟 顾雯瑞
法定的债权移转导致我国保险代位权制度面临着双重法律关系纠结的困境,即在本应以被保险人与第三人的请求权关系为主线而展开的代位求偿的进程中却混入了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进而发生纠结,并给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构成巨大障碍。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其背离了保险法损失补偿原则着重于分配补偿结果而非请求权的主旨。为此,有必要从英美法系权利法定代位的安排中寻求制度借鉴,消解双重法律关系纠结的困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庹国柱 刘万
传统观点认为,代位追偿权只适应于财产保险不适用于人身保险。但在社会保险中有人认为适用代位追偿原则,在正讨论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中也将其列为专条。本文分析认为,人身伤害赔偿实际上由两类组成:一是针对物质性损失的补偿;二是针时肉体痛苦和精神性损害的赔偿。对于前者,由于涉及的是与人身伤害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的填补,可以适用代位追偿权,对于后者,由于精神损害赔偿不具有足额补偿性,则不适用。对于工伤事故的赔偿,我们只能就费用和收入补偿这一块,可以行使代位追偿权。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 代为追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余文海
关于保险人能否直接参加被保险人与第三人之间已进行的诉讼行使代位求偿权问题 ,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此有明确规定。而在一般民事诉讼程序中 ,保险人能否直接参加 ,其他程序法未作规定。作者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案例说明 :这一法律空白给保险人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带来许多不便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也不能很好地贯彻“两便”原则。因此 ,建议在有关司法解释中 ,对这一法律空白予以弥补。
关键词:
诉讼程序 共同诉讼 代位求偿 格式合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