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8)
- 2023(11372)
- 2022(9211)
- 2021(8167)
- 2020(6997)
- 2019(15310)
- 2018(15052)
- 2017(29910)
- 2016(15608)
- 2015(16978)
- 2014(17005)
- 2013(17218)
- 2012(16062)
- 2011(14208)
- 2010(14727)
- 2009(14174)
- 2008(14277)
- 2007(13094)
- 2006(11758)
- 2005(11248)
- 学科
- 济(96180)
- 经济(96091)
- 业(78618)
- 企(70424)
- 企业(70424)
- 管理(61503)
- 方法(35738)
- 业经(28201)
- 数学(27754)
- 数学方法(27604)
- 财(25745)
- 农(24188)
- 务(19540)
- 财务(19532)
- 财务管理(19510)
- 中国(19505)
- 地方(19321)
- 企业财务(18539)
- 农业(18368)
- 制(17804)
- 技术(16434)
- 策(14906)
- 和(14064)
- 体(13990)
- 银(13717)
- 银行(13706)
- 理论(13516)
- 划(13411)
- 融(13039)
- 金融(13039)
- 机构
- 学院(240281)
- 大学(234458)
- 济(118096)
- 经济(116239)
- 管理(96717)
- 理学(82014)
- 理学院(81247)
- 管理学(80363)
- 管理学院(79896)
- 研究(77989)
- 中国(66430)
- 财(56108)
- 京(47344)
- 财经(44217)
- 科学(42908)
- 经(40106)
- 所(39177)
- 农(38362)
- 经济学(37718)
- 江(37348)
- 中心(35241)
- 研究所(34796)
- 经济学院(33787)
- 财经大学(32601)
- 业大(30945)
- 农业(29865)
- 北京(29743)
- 商学(29023)
- 州(29008)
- 商学院(28754)
- 基金
- 项目(147678)
- 科学(118965)
- 基金(111360)
- 研究(107769)
- 家(95205)
- 国家(94368)
- 科学基金(83515)
- 社会(74489)
- 社会科(70789)
- 社会科学(70770)
- 基金项目(58101)
- 省(57260)
- 自然(52313)
- 自然科(51203)
- 自然科学(51191)
- 自然科学基金(50394)
- 教育(46725)
- 资助(45902)
- 划(45863)
- 编号(40087)
- 业(34649)
- 创(33489)
- 部(33200)
- 发(32635)
- 重点(32449)
- 国家社会(31939)
- 成果(31251)
- 创新(30492)
- 性(29551)
- 人文(29193)
- 期刊
- 济(140737)
- 经济(140737)
- 研究(77789)
- 财(47341)
- 中国(43283)
- 管理(42561)
- 农(36376)
- 科学(31020)
- 学报(30300)
- 融(29919)
- 金融(29919)
- 农业(24546)
- 大学(24105)
- 财经(23950)
- 学学(23697)
- 经济研究(23470)
- 业经(21861)
- 技术(21791)
- 经(20712)
- 问题(17541)
- 技术经济(16740)
- 业(15154)
- 世界(13764)
- 贸(13548)
- 统计(12913)
- 现代(12873)
- 财会(12632)
- 商业(12329)
- 经济管理(12211)
- 策(12157)
共检索到373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缪汶乐
只有当社会经济经受外部冲击后能够快速复苏,即具备韧性,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中国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社会就必须达到更高韧性程度可持续经济增长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议程。虽然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当前全球经济放缓,中国GDP增长率能否继续保持在6%~6.5%的目标区间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
保险业 投资者 经济韧性 有效工具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张嘉予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有效融资需求变动状况明确指出:“4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需要密切关注。有效融资需求有明确的内涵,既突出了需求,又突出了有效,两者缺一不可,“脱实向虚”类的融资需求不能包括在内。有效融资需求既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也是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反映。社会融资规模及人民币贷款的增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市场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当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增长受阻时,证明面对尚不明确的形势或较大的下行压力,市场主体开始采取保守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敏
我国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本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由于我国的逐步强大,引发了部分守成大国的恐慌,国际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艳 张安伟
疫情冲击以及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现实背景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特征,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为促进作用。第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呈“U”型曲线特征;在都市圈城市中呈现“U”形曲线特征,在非都市圈城市中的影响不显著。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与都市圈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与非都市圈城市中不显著。第三,利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城市经济韧性进行分解,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而健康人力资本只能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第四,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效应与劳动力流动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最终作用于经济韧性;健康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最终影响经济韧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靳瑶
利用2003-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市数据分析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路径主要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人才储备。创新能力提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城市、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破除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且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关键词:
城市 创新能力 经济韧性 外部冲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红雪 朱金鹤
经济韧性是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的重要信号。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自贸区设立对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设立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且具有持续性的促进效应。第二,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促进数字经济效应、带动人才集聚效应与激发产业创新效应三条路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第三,前批次自贸区设立对增强经济韧性的幅度更大,而后批次自贸区设立对增强经济韧性的效应更显著,且内陆自贸区对增强经济韧性的政策效果约是沿海自贸区的两倍。本文揭示了自贸区建设中经济韧性发展的转换能力,厘清了自贸区设立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逻辑,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经济金融形势越复杂,金融韧性越重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重塑金融韧性(financial resilience)成为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关注的焦点,巴塞尔协议Ⅲ的标题更是直接表明了改革的目的——建立"更具韧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2018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金融韧性也开始进入我国金融政策,"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打造
关键词:
改革转型 经济金融形势 风险传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华 陶铮 杨雨东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的关键能力。聚焦供应链金融这一依托实体经济交易活动的创新融资工具,旨在深入探究其在增强组织韧性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2011年至2022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公告文本数据的分析,识别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样本,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揭示内在过程的合作创新机制。实证分析支持了供应链金融能增强组织韧性的假设,验证了供应链金融是撬动企业合作创新从而提升组织韧性的重要杠杆,并且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普惠金融环境的发展都会强化供应链金融的提升作用,东部地区企业供应链金融采用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非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拓展了构建企业组织韧性的机制范畴,丰富了供应链金融在现代企业治理与安全发展层面的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供应链金融增强组织韧性的关键作用,重视合作创新对组织韧性的推动作用,不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进一步加强组织合作,发挥供应链金融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机构应根据地区与场景异质性调整供应链金融策略,提高普惠金融供给制度的完善程度,运用各类制度协同多方主体,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升级,筑牢金融服务与合作创新的基础,全方位助力企业的组织韧性成长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组织韧性 合作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项俊波
2011年是我国保险市场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一年,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保险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经过一年的努力,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超 毛艳华
基于283个地级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可以显著提高城市产业链韧性,城市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在城市规模、地理区位层面存在影响异质性,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应对外部冲击和抗干扰能力以及遭遇外部冲击后的恢复能力都具有显著提升,且对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促进效用更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冬月 施波 陈以琴 陈长坤 雷鹏
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韧性的结构特点及不同协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韧性的机理,以期为促进城市韧性建设,增强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韧性的核心能力是城市对灾害能量的吸收能力以及自身的恢复能力,为了建立这两个核心能力,需要冗余能力、稳定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其他能力的支持;协同管理通过增强城市吸收灾害能量能力以及灾后恢复能力来提高城市韧性,协同管理的程度越高,城市灾害管理的部门确定干预城市灾害的关键路径越快,灾害防治力量及灾害救援力分配就越合理,城市韧性就会越强。
关键词:
协同管理 城市韧性 灾害吸收 灾后恢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湘丽
近年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暴发、半导体等战略物资短缺的国际环境变化,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日本萌生了强烈的经济安全意识,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从政策的方向性看,日本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做法分为减少经济损失和控制风险概率两个类型。前者包括增强国内生产能量、开拓多元生产基地、防止核心技术流失,后者涉及建立供应链的国际互补机制。从政策手法上看,日本政府在介入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对此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批评意见。日本供应链政策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中国撤退,而是以"China+1"即在中国之外补加供应基地的形式展开。
关键词:
供应链 韧性 经济政策 国际环境 日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明红 朱再清 李小康
本文基于2010—2021年全国15个省份995个县的面板数据,考察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有助于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该政策的影响效应存在地理区位异质性、农业功能区异质性与电商发展水平异质性,其中,影响效应在长江经济带、粮食主销区与电商发展水平滞后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通过发挥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和特色农业扶持效应来增强农业韧性。政府应强化对试点县的服务与监督,因地制宜开展绩效评估,鼓励农业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放大电商政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积极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军 王光旭 林俊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恢复和增强居民消费需求韧性关系到扩大内需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居民消费需求韧性构成体系中,劳动力就业形成的是源头型韧性,居民可支配收入形成的是平衡型韧性。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以恢复和增强居民消费需求韧性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支持就业创业、巩固居民消费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和激发居民消费增长动力,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关键词:
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5月9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目前的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应该会帮助市场提升其对新的外部冲击的韧性。马骏认为,去年股市的低迷,部分原因是当时资本市场无法判断贸易摩擦对经济的真实影响,容易出现过度反应。另外,去年我国还面临着经济持续减速、影子银行融资渠道过度收缩、一些不当舆论冲击民企信心、减税等改革红利尚未到位等问题。这
关键词:
中国金融市场 外部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