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0)
- 2023(14940)
- 2022(12347)
- 2021(11078)
- 2020(9580)
- 2019(21541)
- 2018(20919)
- 2017(41043)
- 2016(21893)
- 2015(23677)
- 2014(23158)
- 2013(23085)
- 2012(21298)
- 2011(18631)
- 2010(19010)
- 2009(17773)
- 2008(17758)
- 2007(15752)
- 2006(13987)
- 2005(12809)
- 学科
- 济(97410)
- 经济(97285)
- 业(89552)
- 企(77902)
- 企业(77902)
- 管理(73164)
- 方法(43779)
- 数学(34802)
- 数学方法(34512)
- 财(31165)
- 农(29941)
- 业经(29782)
- 中国(24791)
- 务(21854)
- 财务(21840)
- 财务管理(21813)
- 农业(21758)
- 企业财务(20709)
- 制(20462)
- 贸(19865)
- 贸易(19853)
- 易(19370)
- 技术(18429)
- 地方(17216)
- 银(16798)
- 银行(16738)
- 融(16696)
- 金融(16696)
- 理论(16597)
- 学(16135)
- 机构
- 学院(314017)
- 大学(312345)
- 济(138918)
- 经济(136707)
- 管理(124731)
- 理学(107423)
- 理学院(106357)
- 管理学(104825)
- 管理学院(104257)
- 研究(103626)
- 中国(84144)
- 财(66149)
- 京(64441)
- 科学(61329)
- 农(59534)
- 财经(52564)
- 所(52471)
- 业大(48357)
- 经(47923)
- 江(47514)
- 研究所(47496)
- 中心(47251)
- 农业(47159)
- 经济学(43476)
- 北京(40015)
- 经济学院(39686)
- 财经大学(39076)
- 院(36950)
- 州(36940)
- 商学(36085)
- 基金
- 项目(208772)
- 科学(166106)
- 基金(155464)
- 研究(148223)
- 家(136883)
- 国家(135677)
- 科学基金(117139)
- 社会(99270)
- 社会科(94374)
- 社会科学(94349)
- 基金项目(81993)
- 省(80888)
- 自然(75887)
- 自然科(74294)
- 自然科学(74271)
- 自然科学基金(73051)
- 划(67672)
- 教育(66686)
- 资助(63204)
- 编号(56059)
- 重点(47115)
- 部(46579)
- 创(46405)
- 发(45197)
- 业(45156)
- 成果(44082)
- 创新(42693)
- 国家社会(42355)
- 科研(40442)
- 教育部(40164)
- 期刊
- 济(151203)
- 经济(151203)
- 研究(94466)
- 中国(58010)
- 农(53826)
- 财(53323)
- 学报(50511)
- 管理(49545)
- 科学(46631)
- 大学(38622)
- 学学(37040)
- 农业(36386)
- 融(34704)
- 金融(34704)
- 财经(26539)
- 技术(25562)
- 业经(25556)
- 经济研究(25179)
- 教育(23445)
- 经(22914)
- 业(22269)
- 问题(20397)
- 贸(18210)
- 技术经济(17928)
- 国际(17170)
- 世界(16064)
- 商业(15521)
- 统计(15045)
- 现代(15043)
- 版(14798)
共检索到470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伟 刘永东 邓一婷
针对传统方法的局限,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保险业国际比较的新范式。首先构建世界保险业"普通增长模型",提出"基准深度比"这一新指标;其次构建世界保险业"调整增长模型",提出保险业增长结构"三分法";最后,在以上两个模型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要素和制度要素在保险业长期增长中的不同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在新指标下,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保险业增长水平较传统指标显著增高,而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增长水平较传统指标显著降低。第二,从增长结构看,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增长主要依靠经济要素的拉动,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保险业增长则主要依靠制度要素的推动。第三,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制度要素对保险业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
保险 增长 国际比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伟 刘永东 邓一婷
本文通过构建"基准深度比"这一新方法,对相关国家和经济集团的保险业增长水平进行重新评估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政策启示。主要结论是:第一,我们需要对国际保险业增长格局有一个新的认识:发达市场的保险业相对增长水平较传统指标有所降低,发展中市场的保险业相对增长水平较传统指标有所提升;发达市场的保险业相对增长水平仍高于发展中市场,但新兴市场和"金砖四国"的增长态势十分强劲,并已达到较高水平。第二,保险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发达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发展中市场,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新兴市场和"金砖四国"的保险业相对增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增长潜力虽仍然很大,但将主要依靠经济增长的常规拉...
关键词:
保险业 增长水平 国际比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凤兰 包双宝 李晓林
迄今为止,有关保险业增长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论题没有得到一致的实证检验结果。有鉴于此,文章对现有研究保险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分别对研究视角和衡量指标选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评述,对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结论分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保险 经济增长 文献综述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吕秀萍
本文从保险功能的视角出发,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年~2006年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高。比较而言,寿险公司好于非寿险公司;股份公司好于国有公司;合资公司好于外资和中资公司;国有保险公司改革成果显著。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规模效率出现衰退,追求规模发展对中国保险业意义重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邵全权
本文运用2004~2014年季度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引入保险市场结构与产寿险结构作为控制变量,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控制方案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的非线性关系;保险市场集中度降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寿险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对该经济系统进行最优控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偏好,在控制时间、社会福利损失与控制成本之间进行选择;最优控制的结果要求降低保险市场集中度,提高寿险业相对于产险业的规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乾
研究1999年至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效率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但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因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邵全权
本文在扩展的索洛增长模型的框架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发展保险业、促进保险业竞争及反垄断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市在1999—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3SLS)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险业发展和保险业结构从垄断向竞争的调整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此,我们构造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全国样本进行分类,并未改变上述实证结论。但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保险业结构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蒲成毅 潘小军
通过保险产品结构与消费者满意度关系的研究,认为随着保险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消费者数量与消费偏好层次结构的改变,只要按照保险产品功能结构与消费者满意度间的合理匹配关系来经营,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保险资源浪费,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速度经济的最佳结合,实现保险经济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实现保险业最优增长,即健康持续发展。而保险产品结构变化和保险产业结构演化则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要求与保险业研发推出多样化的功能险种的能力间的矛盾运动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殷悦 张蓝澜 董梁 张文涛
保险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6—2019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等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险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波动中上升,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呈现香港、澳门和广州单核领跑大湾区东、中、西部的特征,珠三角9市呈现广州、深圳和珠海单核领跑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特征;(2) 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低值区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3)保险业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保险业发展水平每提升1%,本地区经济增长0.0538%。保险业发展具有负溢出效应,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制定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洪梅 黄华珍 焦俊勇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1990~2012年保险业保费及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保险业增长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与保险市场发展因素。保险业当前增长困境是相对落后的行业增长模式与不断变化着的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恢复增长动力的关键因素在于保险业能否抓住宏观层面蕴含的市场机遇,开展产品、渠道、运营创新,以创新驱动行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
保险增长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主成分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本文在借鉴国际巨灾保险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巨灾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建立巨灾保险基金;明确政府定位,实行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相结合的巨灾保险制度;培养公民的保险意识,建立强制投保的巨灾保险制度等。
关键词:
巨灾保险 巨灾保险基金 商业保险公司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雪梅 崔微微
保险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由实践经验数据所得结论并未达成一致共识,部分学者认为保险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保险业的经济助推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基于1999~2017年财险和寿险月度数据,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能够产生促进效应,并且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愈发显著;财险和寿险的发展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地直接促进作用,在不同的期限结构时点,其持续程度与显著程度不同;此外,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还存在持续的间接促进作用。该结论对于新常态下的保险监管政策制定者存在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张媛媛 王冰冰
基于Solow模型,采用2001年~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的"保险基准深度比"指标减轻了以往计量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进一步地,计量结果显示,寿险和财险基准深度比每产生一个标准差的增长,将分别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64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快财产险和寿险的发展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保险基准深度比 保险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地区差距是否如许多学者所说是中国中长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本文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否定答案。该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是:(1)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因此,针对地区差距展开的宏观调控仅能改善社会公平;(2)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收入问题滞后会削弱资本推动力,减慢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力和资本投入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是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真正可能的障碍;针对这些领域展开的宏观调控将改善资本效率,释放潜在经济增长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天龙 范静
针对已有文献并未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范式的事实,文章以梳理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为基础,运用2007-2014年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财产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保险业市场结构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得出研究结论:财产保险业可以通过稳定第二产业的经营助力经济增长,而且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财政支出、通货膨胀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研究最后提出降低保险市场的垄
关键词:
财产保险 市场结构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