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6)
- 2023(19771)
- 2022(16798)
- 2021(15464)
- 2020(13070)
- 2019(29689)
- 2018(29578)
- 2017(57315)
- 2016(30949)
- 2015(34756)
- 2014(34576)
- 2013(34723)
- 2012(32403)
- 2011(29523)
- 2010(29974)
- 2009(28372)
- 2008(28132)
- 2007(25334)
- 2006(23040)
- 2005(21241)
- 学科
- 济(149413)
- 经济(149251)
- 业(105545)
- 管理(98742)
- 企(90328)
- 企业(90328)
- 方法(61327)
- 数学(50701)
- 数学方法(50275)
- 中国(39909)
- 农(39351)
- 财(37831)
- 业经(37194)
- 地方(31697)
- 制(28911)
- 农业(27282)
- 学(26905)
- 贸(25195)
- 贸易(25178)
- 务(25174)
- 财务(25103)
- 财务管理(25057)
- 易(24342)
- 银(24205)
- 银行(24148)
- 企业财务(23793)
- 理论(23338)
- 技术(23239)
- 行(23186)
- 融(22898)
- 机构
- 大学(459725)
- 学院(459575)
- 济(198022)
- 经济(194013)
- 管理(181193)
- 研究(157010)
- 理学(154457)
- 理学院(152749)
- 管理学(150478)
- 管理学院(149631)
- 中国(123651)
- 京(99046)
- 财(93636)
- 科学(93006)
- 所(79835)
- 农(75182)
- 财经(73956)
- 研究所(71603)
- 中心(70255)
- 江(69826)
- 经(67043)
- 业大(65331)
- 北京(63483)
- 经济学(60616)
- 农业(58618)
- 范(58268)
- 师范(57747)
- 院(56142)
- 州(56102)
- 财经大学(54681)
- 基金
- 项目(294596)
- 科学(232596)
- 研究(217024)
- 基金(214646)
- 家(185816)
- 国家(184172)
- 科学基金(158768)
- 社会(139301)
- 社会科(132056)
- 社会科学(132022)
- 省(113997)
- 基金项目(112885)
- 自然(101489)
- 自然科(99119)
- 自然科学(99096)
- 教育(98599)
- 自然科学基金(97405)
- 划(95245)
- 资助(89378)
- 编号(87698)
- 成果(71601)
- 部(65658)
- 重点(65465)
- 发(65398)
- 创(61981)
- 课题(60249)
- 创新(57419)
- 国家社会(57397)
- 教育部(56626)
- 人文(55596)
- 期刊
- 济(230283)
- 经济(230283)
- 研究(145715)
- 中国(90785)
- 财(72347)
- 管理(71940)
- 农(68795)
- 学报(67592)
- 科学(63902)
- 大学(51950)
- 融(49250)
- 金融(49250)
- 学学(49087)
- 农业(47020)
- 教育(46487)
- 技术(40864)
- 财经(37945)
- 业经(36883)
- 经济研究(36711)
- 经(32626)
- 问题(29810)
- 业(26019)
- 技术经济(25913)
- 贸(23738)
- 理论(22459)
- 现代(22104)
- 统计(21703)
- 商业(21630)
- 世界(21439)
- 图书(20672)
共检索到708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董建国 陈言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1986年-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保险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1)保险业的发展要快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和全要素增长率;(2)保险业对于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提升的作用不显著;(3)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险业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薇
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对我国1999~2006年间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针对众多的研究方法都存在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以及决策单元向生产前沿面逼近路径只能选择径向,即仅考虑投入或产出变化情况的缺陷,本文提出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发现,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06年间有所提高,其中"追赶效应"较为明显而"增长效应"还未完全显现,这说明保险机构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技术效率水平而非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依然没有处理好效率进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沪深港通”开通后,标的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提高11.2%,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渠道产生。(3)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质量较低的地区以及竞争较弱行业内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地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竞争中性的原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推动了地区、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崔惠贤
本文采用2002~2012年33家保险公司(集团)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保险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对保险集团与独立保险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阶段,技术效率的提升即"追赶效应"是增长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又是产生"追赶效应"的主要原因;虽然保险集团的静态效率更接近前沿水平,但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项分解指标均低于独立保险公司;准保险集团在技术进步方面表现突出,独立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更加明显,但技术进步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云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流通业仍属于粗放式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1998-2016年期间我国流通业每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并分析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体系,选取各个转变衡量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综合评价、动态计量、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得出1998-2016年期间流通业各个转变衡量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贡献,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芳
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脉冲响应方法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动态关系分析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第0期到第1期,商贸流通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脉冲响应值为0,表明商贸流通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滞后期。从效应大小来看,商贸流通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偏小。从商贸流通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势来看,商贸流通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一直呈递增趋势,且在第15期之后一直持续。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解释贡献度同样呈递增趋势,不过在第8期之后保持稳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全要素生产率 PVAR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赵贤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行业、企业产权属性以及所处地区的影响,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悦 杨骁 张伟科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庆元
运用2000—2013年的数据,借助于索罗余值法测算2001—2013年我国农业部门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部门和整体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4年,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带动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阶段。第二阶段为2005—2007年,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阶段。第三阶段为2008—2013年,我国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都处于上升水平,两者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从两者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整体经济带动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过程。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 经济 对比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应武
本文对香港1980-200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香港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问泽霞
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品六大进口来源地区(东盟、台湾、韩国、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数据,在改造和扩展的CH模型基础上,对1999—2012年间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国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的综合作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单纯的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国内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 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锋 马敬桂 胡琴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改善农业资源配置、加大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在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提出对应的研究假说,借鉴交互项和中介效应模型引入资源配置和经营规模作为影响机制变量,利用2008—2017年的中国30个省(市、区)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直接的提升效应,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规模间接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控制内生性采用广义矩估计后上述结果仍然显著;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配置(经营规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雪军 郑冰开
文章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微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企业金融发展与企业TFP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期企业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相关关系,而滞后一期企业金融发展则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