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7)
- 2023(17902)
- 2022(15291)
- 2021(14126)
- 2020(11944)
- 2019(27114)
- 2018(26574)
- 2017(51226)
- 2016(27842)
- 2015(31053)
- 2014(30720)
- 2013(30333)
- 2012(27564)
- 2011(24488)
- 2010(24534)
- 2009(23462)
- 2008(23368)
- 2007(20915)
- 2006(18696)
- 2005(17070)
- 学科
- 济(112729)
- 经济(112563)
- 业(103310)
- 管理(97374)
- 企(93390)
- 企业(93390)
- 方法(50315)
- 数学(40244)
- 数学方法(39837)
- 财(37732)
- 业经(34299)
- 农(33598)
- 制(31475)
- 中国(28242)
- 务(26999)
- 财务(26925)
- 财务管理(26890)
- 企业财务(25565)
- 银(25009)
- 银行(24862)
- 行(23390)
- 农业(23342)
- 理论(21260)
- 技术(21255)
- 地方(20029)
- 和(19920)
- 学(19854)
- 体(19819)
- 融(19576)
- 金融(19572)
- 机构
- 学院(395755)
- 大学(393474)
- 管理(160219)
- 济(159499)
- 经济(156062)
- 理学(137165)
- 理学院(135754)
- 管理学(133659)
- 管理学院(132946)
- 研究(125653)
- 中国(102174)
- 京(83310)
- 财(79898)
- 科学(74474)
- 财经(62766)
- 农(62704)
- 所(62172)
- 江(60226)
- 中心(57669)
- 经(56844)
- 业大(55986)
- 研究所(55702)
- 北京(52385)
- 农业(49015)
- 州(48657)
- 范(48484)
- 师范(48083)
- 经济学(47429)
- 财经大学(46408)
- 院(45662)
- 基金
- 项目(259526)
- 科学(205485)
- 研究(193492)
- 基金(188991)
- 家(162278)
- 国家(160847)
- 科学基金(140422)
- 社会(122534)
- 社会科(116116)
- 社会科学(116087)
- 省(101431)
- 基金项目(100010)
- 自然(90624)
- 教育(88632)
- 自然科(88519)
- 自然科学(88499)
- 自然科学基金(86930)
- 划(83915)
- 编号(79704)
- 资助(77544)
- 成果(64454)
- 部(57260)
- 重点(57150)
- 创(55773)
- 发(54274)
- 课题(53925)
- 创新(51420)
- 制(51091)
- 项目编号(50028)
- 国家社会(49894)
- 期刊
- 济(182545)
- 经济(182545)
- 研究(120873)
- 中国(77124)
- 财(65564)
- 管理(63613)
- 农(58264)
- 学报(56561)
- 科学(53553)
- 融(46751)
- 金融(46751)
- 大学(43923)
- 教育(42170)
- 学学(41507)
- 农业(39227)
- 技术(35211)
- 财经(31620)
- 业经(31424)
- 经济研究(28051)
- 经(26943)
- 问题(23233)
- 业(22105)
- 技术经济(20611)
- 理论(19538)
- 现代(19445)
- 财会(19086)
- 商业(18228)
- 科技(17835)
- 贸(17737)
- 实践(17630)
共检索到598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蘅
文章探讨保荐制实施之后,投资银行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文章利用2004年至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投资银行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扭曲,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声誉 企业质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金晓斌 吴淑琨 陈代云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投资银行声誉 IPO质量 发行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国林
保荐人制度有望在2004年正式实施,毫无疑问,保荐制将对当前投资银行的经营思路、操作模式、风险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给我国投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深刻理解保荐人制的实质,把握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是投资银行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证券发行实行保荐人制度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行保荐人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保荐人制度下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荐人制度 通道制 投资银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沈红波 李晓强 宗赟
科创板作为试点推行注册制,在询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券商跟投”等制度创新。本文从投资银行声誉角度出发,研究了科创板的跟投制度对新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主板,科创板公司IPO抑价率显著更低,定价效率更高;(2)科创板公司中,投资银行的声誉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显著降低IPO抑价率;(3)在跟投的制度背景下,投资银行同时也是“投资者”,跟投比例越高,其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少;(4)进一步,对于高跟投比例的科创板公司,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和市场的健康运行相辅相成,应强化投资银行在IPO过程中的信息认证功能,并通过跟投制度形成对投资银行定价的市场约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刚 王卫星
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承担了股票或债券的保荐和承销工作,在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和关系是投资银行发挥作用的两个重要机制,相关的研究也是从这两方面展开。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声誉和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内容,并针对现有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声誉 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廉鹏
新兴行业中的小公司融资问题始终是实务和学术界关心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新兴行业、规模较小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投资银行声誉及公司智力密集程度对资金超额募集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公司雇佣声誉高的承销商以及支付高承销保荐费用,那么公司能够获得更多超额募集资金,且公司更多的表现出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则公司超额募集比例越高。研究结论表明投资银行声誉及公司智力密集程度在我国小规模、新兴行业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投资银行 新兴行业 融资 超额募集资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浩萍 罗炜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关键词:
声誉 市场占有率 执业质量 IPO折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江会 尹伯成 易行健
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数据资料检验了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认证中介理论”和Chemmanur-Fulghieri模型所表明的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被扭曲,因此投资者通过承销商的声誉等级来区分发行企业质量的信息甄别机制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形致使我国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功能和“认证中介”职能严重缺位,这是导致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投资者“逆向选择行为”普遍、低质量发行企业充斥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管理层改变这种状况的政策取向应包括IPO企业筛选机制的市场化、承销服务费用的市场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江会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可信性 价值认证 声誉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志军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演化;相对而言,以"连带担保"责任为核心的保荐制度的推行,使得对投资银行的责任追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制度基础,为投资银行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保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浩萍
声誉是保障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虽然目前有众多学者都探讨了我国投行声誉机制有效性的问题,但却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讨论甚少。本文以投资银行业为例,初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重要构成因素-企业政治寻租对声誉有效性的影响。政治寻租是指投行利用与政府及官员的关系获得"超额利润,"它将提高声誉投资的机会成本,降低行业竞争以及减少发行公司对投行声誉需求,从而对投行声誉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政治寻租对投行声誉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投行政治寻租能力和政府对发行公司干预。
关键词:
投资银行 政治寻租 声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志军
本文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我国创业板发行上市的股票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保荐人声誉与创业板IPO股票初始的超额回报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荐人声誉与股票初始超额回报率显著负相关,即由高声誉等级的保荐人担任中介而发行的股票,其初始的超额回报率相对较低。充分证明了作为专业中介机构的保荐人在创业板股票市场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创业板 保荐人 超额回报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瑾
企业并购是实现资本集中、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形式。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 ,决策并购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开展并购应在专家的配合下完成各项工作步骤。投资银行是企业并购的“制造者” ,是并购过程中的重要专家。企业家与投资银行家的携手是成功并购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企业 并购 投资银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和 蔡晓珊
文章介绍了投资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投资银行的一般内涵,并基于专业服务企业特性的视角剖析了投资银行的特殊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相关公司治理与企业理论分析了投资银行的经济本质,探讨了其内部治理环境以及利润分享、推荐两大内部治理机制的运作机理。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了投资银行从合伙制转型为公司制并上市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比较其中的利害。文章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语,并提出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相关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立宏 徐志高
采用2001~2008年沪深股市的IPO数据,对通道制与保荐制下的IPO发行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道制下只有公司的发行量、盈利性因素在IPO定价中得到体现,发行效率有限。而保荐制下包括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性、偿债能力、经营效率在内的内部因素在定价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承销商声誉对公司的IPO定价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这说明通道制下IPO定价效率有限,保荐制下IPO定价效率更高,定价更趋于合理。
关键词:
通道制 保荐制 IPO 定价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