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2)
- 2023(9441)
- 2022(8099)
- 2021(7173)
- 2020(6188)
- 2019(14332)
- 2018(13885)
- 2017(27460)
- 2016(14786)
- 2015(16887)
- 2014(17022)
- 2013(17241)
- 2012(16381)
- 2011(15207)
- 2010(15375)
- 2009(14628)
- 2008(14438)
- 2007(13225)
- 2006(11815)
- 2005(10786)
- 学科
- 济(86483)
- 经济(86417)
- 管理(39801)
- 业(36065)
- 方法(32553)
- 数学(29230)
- 数学方法(29046)
- 企(27827)
- 企业(27827)
- 税(21815)
- 地方(21331)
- 税收(20366)
- 收(20194)
- 财(19842)
- 农(18240)
- 中国(17687)
- 学(17374)
- 业经(14426)
- 地方经济(13894)
- 贸(13070)
- 贸易(13064)
- 易(12569)
- 农业(12271)
- 制(11989)
- 环境(11941)
- 和(11303)
- 融(10093)
- 金融(10091)
- 务(10062)
- 财务(10047)
- 机构
- 学院(227166)
- 大学(226858)
- 济(106558)
- 经济(104585)
- 管理(82753)
- 研究(82286)
- 理学(70799)
- 理学院(69963)
- 管理学(68888)
- 管理学院(68464)
- 中国(61307)
- 财(51296)
- 科学(49911)
- 京(47000)
- 所(43115)
- 财经(39848)
- 农(39375)
- 研究所(38904)
- 中心(36256)
- 经(35881)
- 江(35070)
- 经济学(35011)
- 业大(33180)
- 经济学院(31620)
- 农业(30895)
- 北京(29903)
- 财经大学(29104)
- 院(28779)
- 范(27996)
- 师范(27759)
- 基金
- 项目(144519)
- 科学(112919)
- 基金(105642)
- 研究(103353)
- 家(92829)
- 国家(92145)
- 科学基金(77577)
- 社会(67772)
- 社会科(64365)
- 社会科学(64344)
- 基金项目(55921)
- 省(55148)
- 自然(48871)
- 自然科(47635)
- 自然科学(47620)
- 自然科学基金(46756)
- 划(46688)
- 教育(45384)
- 资助(43499)
- 编号(40866)
- 成果(33164)
- 重点(32893)
- 发(32758)
- 部(32246)
- 创(29198)
- 国家社会(28968)
- 课题(27738)
- 科研(27640)
- 创新(27594)
- 教育部(27410)
共检索到346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兴开 周晗
我国保税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连接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选取反映保税区运行情况的指标,从经济总量、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利用2007-2009年各保税区的面板数据就保税区对腹地的拉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提升保税区腹地经济效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保税区 腹地经济 拉动效应 面板回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顾六宝 刘兴开 田雅娟
从保税区对腹地经济的拉动力和拉动效果两个方面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动态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各保税区对其腹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保税区对腹地经济拉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域特性差异,保税区对经济腹地的影响存在交叉效应,在地域上彼此相邻或相近的保税区,往往在发展规模、特征和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其作为增长极对腹地经济的拉动也往往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得这些保税区经济腹地的受益具有相似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中 赵子龙 乃哥麦提·伊加提 李淳
综合保税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外开放政策试验的重要经验和"特殊经济区"的主要形式,其对于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中"贸易畅通"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探讨综保区与腹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双固定面板模型,对2011—2016年中国32个综保区与周边腹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综保区从总体上随着时间效应的积累,其对周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综保区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将生产要素聚集到区域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其次,综保区在区位视角下对腹地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沿海型综保区对腹地经济增长尽管还继续存在程度较深的"极化效应",但已经出现对腹地区域产生"涓滴效应"的趋势,而内陆型综保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不显著。最后,综保区发挥"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影响。经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直接影响综保区的贸易发展水平和区内企业的经济绩效,进而通过传递机制影响腹地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桑恒康
本文分析了天津保税区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中国华北经济、天津市经济的影响、同时对建立天津保税区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评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章彰
港口与保税区一体化的经济效益分析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刘秉镰章彰从世界范围来看,60年代以后,出现了创办经济自由区的热潮。据80年代中期的统计资料表明,当时在全世界已出现629个经济自由区,分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86个国家和地区。到90年代初,包括了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春林
文章运用中国保税区及所在城市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模型研究了中国保税区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对保税区贸易规模呈现正向关系,同时由于投资存在"替代效应",区域的投资水平与保税区贸易规模呈现负向关系。进一步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保税区进口、出口规模的作用,结果发现:产业结构、投资水平与保税区出口规模呈现负向关系,开放水平与保税区出口规模呈现正向关系;人力资本水平与进口规模呈现正向关系。鉴于此,应当坚持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区域劳动要素质量,强化保税区政策的区域差异性,提高中国保税区贸易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蓉 李津逵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国际中心城市、以及围绕国际中心城市的城市群一般都拥有广阔的腹地,它们从崛起到发展必然存在对周边腹地的整合。世界级的城市,必须要有世界级的腹地;同样,腹地要成为世界级的区域,没有中心城市也不行。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大珠三角要赢得新一轮的发展,腹地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菲 韩增林 荣宏庆
以辽宁港口群内大连港与营口港为研究对象,选择2000—2010年港口与腹地经济协同度为切入点,测度两港的发展水平并分析未来发展态势。大连港、营口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度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均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两港与腹地经济高协同区域由沈大交通线向沿海地区转移;大连港与腹地经济中心沈阳市的协同度高于营口港;营口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度有提升态势,大连港、营口港与沈阳市的经济协同度相对于其他地级市出现逐年弱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双港驱动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内部机制,发现在不同阶段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展开博弈;出现由市场需求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的主导港地位之争;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度受腹地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大;外部环境...
关键词:
港口-腹地 经济协同比较 大连港 营口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祥林
城市与腹地的经济关系可以区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由于城市的发展阶段、腹地经济基础、交通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对腹地的经济影响或者以辐射为主,或者以吸收为主。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在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资源之所以由腹地转移到大城市是因为在大城市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当大城市依托其雄厚的势力对腹地形成辐射时,腹地资源即使不转移到大城市也可以获得相应甚至更大收益,腹地资源就不再转移到大城市。
关键词:
核心城市 腹地 吸收 辐射 经济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文伟 牟敦果
宁波—舟山港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与上海港合成犄角之势。文章使用港口腹地划分的最小运输成本法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下连云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福州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腹地划分,确定了宁波—舟山港的腹地。并根据宁波—舟山港口和腹地的特点,提出了港口发展要加强对港口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加强内陆港服务建设、扩大港口腹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 港口腹地 港口服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邢晓菲 周桂荣
保税区作为"境内关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具有开放度高、政策优惠等特点,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15家保税区。本文选取目前的开发热点——天津东疆保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菲 王荣成 韩增林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关系演变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测度1997—2006年港口—经济腹地系统关联效应,并分析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关联度阶段性演变;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关联度格局趋向圈层结构;大连港与大连市关系进入停滞期;关联度变化受辽宁沿海港口群影响。机制为:港口的吸附功能;交通网络的"汇水"功能;腹地的海向推动功能以及市场及政策导向功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凤清
论构建保税区经济运行体制的原则与框架张凤清随着我国对开放格局的重组(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同时开放),以及近期国家对一系列有利于保税区的经贸政策的调整(如取消三资企业自用机器设备的免税待遇,建立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银行保证金台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祝聪
保税区是我国为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在海关监管下实行减免关税及其他税收,允许有关外来商品及人员自由进出的特定区域。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完善保税区法律已成为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保税区的现状 1990年9月我国兴建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后,又建立了天津港、大连大窖湾、深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凤清
象屿保税区对台经济合作的拓展与对策张凤清象屿保税区位处厦门经济特区之内,是作为加速实施自由港政策的试验区而设立的。象屿保,税区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中,如何运用厦门特区在对台经济合作方面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效地拓展对台经济合作,加速保税区自身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