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4)
2023(15854)
2022(13441)
2021(12107)
2020(10239)
2019(23190)
2018(22819)
2017(44242)
2016(24244)
2015(27421)
2014(27873)
2013(27714)
2012(26527)
2011(24360)
2010(24792)
2009(23267)
2008(23040)
2007(20944)
2006(18819)
2005(17399)
作者
(72881)
(60822)
(60797)
(58031)
(39138)
(29255)
(27766)
(23706)
(23117)
(21804)
(21032)
(20489)
(19648)
(19621)
(19331)
(18987)
(18066)
(18006)
(17609)
(17548)
(15550)
(15105)
(14968)
(14132)
(13908)
(13658)
(13614)
(13539)
(12461)
(12216)
学科
(122395)
经济(122273)
管理(65270)
(60699)
(46243)
企业(46243)
方法(45781)
数学(40531)
数学方法(40242)
中国(34826)
地方(31938)
(30435)
(28743)
(24073)
业经(23558)
(22320)
税收(20852)
(20799)
农业(20759)
(20680)
(19379)
贸易(19368)
(18586)
(18289)
金融(18281)
(17956)
地方经济(17925)
银行(17918)
环境(17747)
(17244)
机构
学院(357256)
大学(356221)
(156048)
经济(152648)
研究(131282)
管理(129213)
理学(109184)
理学院(107813)
管理学(106084)
管理学院(105405)
中国(99724)
科学(78899)
(77342)
(75779)
(68182)
(61251)
研究所(61029)
中心(58913)
财经(58082)
(56991)
(52437)
业大(50232)
北京(49566)
经济学(49399)
(48191)
农业(47759)
师范(47695)
(46998)
(45083)
经济学院(44380)
基金
项目(226027)
科学(177152)
研究(165999)
基金(162242)
(141343)
国家(140174)
科学基金(118760)
社会(106166)
社会科(100640)
社会科学(100613)
(88654)
基金项目(85081)
教育(75584)
(74911)
自然(74123)
自然科(72376)
自然科学(72356)
自然科学基金(71046)
编号(67536)
资助(66965)
成果(56318)
(54066)
重点(51734)
(50036)
课题(48119)
(45959)
国家社会(44217)
发展(43754)
创新(43219)
(43102)
期刊
(184398)
经济(184398)
研究(117518)
中国(76055)
(58207)
(56104)
学报(55506)
科学(49969)
管理(47066)
大学(41112)
学学(38817)
教育(38326)
农业(37589)
(36343)
金融(36343)
技术(31301)
经济研究(30647)
财经(29416)
业经(28298)
(25397)
问题(25349)
(19882)
(19306)
技术经济(18822)
(18109)
统计(17790)
国际(17368)
世界(17165)
商业(16647)
(16503)
共检索到565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小红  
文章基于VECM模型,以宁波保税区域为例,检验了保税区的出口加工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三大变量对载体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各个变量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宁波保税区域发展与宁波市GDP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其出口加工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对载体城市GDP增长贡献的正向效应显著,滞后短期内其递增速度加快,达到峰值后其贡献度减缓,之后其贡献力度逐步长期趋于平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戴小红  何晓洁  
我国保税物流区域正处于整合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战略机遇。文章利用浙江省1995-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保税物流区域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进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保税物流区域变量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值;从长期来说,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显示为较小负向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小红  
保税物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加工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对载体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运用增长极理论,以宁波为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研究保税物流区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对如何整合优化城市保税物流区域提出政策建议。文章为保税物流区域对载体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及保税物流区域整合优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祁欣  
日本的保税制度起步较早,1897年就出现了保税区的特许制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增长期,对外贸易逐渐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954年,日本现行的保税制度基本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蓉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中  赵子龙  乃哥麦提·伊加提  李淳  
综合保税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外开放政策试验的重要经验和"特殊经济区"的主要形式,其对于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中"贸易畅通"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探讨综保区与腹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双固定面板模型,对2011—2016年中国32个综保区与周边腹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综保区从总体上随着时间效应的积累,其对周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综保区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将生产要素聚集到区域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其次,综保区在区位视角下对腹地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沿海型综保区对腹地经济增长尽管还继续存在程度较深的"极化效应",但已经出现对腹地区域产生"涓滴效应"的趋势,而内陆型综保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不显著。最后,综保区发挥"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影响。经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直接影响综保区的贸易发展水平和区内企业的经济绩效,进而通过传递机制影响腹地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伟  
国内学者运用"增长阻尼"的研究方法,更多分析土地资源对我国某一个省或者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缺乏考虑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整体"增长阻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针对这一不足,基于一个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大小受规模报酬、人口增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在城市经济活动中重要程度的影响;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的平均水平约为0.24%,略低于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阻尼"水平,同时,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阻尼"除表现出"程度大小"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家祥  
河港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稀缺节点,是联接内陆经济腹地和海港的重要枢纽,对缓解交通运输、促进江河流域生产合理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1978-2009年南京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南京市GDP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内河港口物流与母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港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南京市GDP的增长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增长,吉林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辽宁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效率改善推动的,而黑龙江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3)东北三省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低,改善空间巨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出现正向变动的城市占据样本量的32.4%,还不及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鹏飞  
我国近年来税收高速增长既有税收供给方面(主要是经济增长)的因素,又有税收需求方面(如财政政策等)的影响。本文就1994~2003年的税收增长进行了分析,提出主导1994~1997年税收增长与1998~2003年税收增长因素的差别,并运用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方法来验证了模型假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徐明圣  郭凯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云福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首都北京,日前已进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新时期,分析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北京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首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促进关系,而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北京实际,对北京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