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7)
2023(7631)
2022(6354)
2021(5937)
2020(4898)
2019(11269)
2018(10960)
2017(21109)
2016(11054)
2015(12848)
2014(12782)
2013(13195)
2012(12825)
2011(11879)
2010(12020)
2009(11448)
2008(11264)
2007(9965)
2006(9505)
2005(9144)
作者
(32881)
(27574)
(27561)
(26698)
(17777)
(13136)
(12346)
(10625)
(10517)
(9912)
(9837)
(9049)
(8994)
(8988)
(8922)
(8566)
(8142)
(7845)
(7838)
(7207)
(7195)
(6656)
(6627)
(6407)
(6240)
(6136)
(5946)
(5661)
(5624)
(5401)
学科
(75378)
经济(75311)
管理(29307)
(26145)
方法(24223)
数学(21932)
数学方法(21766)
中国(20353)
(18542)
企业(18542)
地方(17522)
(15782)
(13353)
贸易(13342)
(12985)
(12768)
地方经济(12703)
业经(12416)
(12202)
(11875)
农业(10716)
(10149)
银行(10139)
(10085)
金融(10085)
(9837)
环境(9710)
(9045)
(8967)
关系(8300)
机构
大学(175492)
学院(172417)
(94564)
经济(93179)
研究(70694)
管理(61005)
中国(56781)
理学(50774)
理学院(50178)
管理学(49607)
管理学院(49271)
(41782)
(37797)
科学(36775)
(36068)
财经(32565)
经济学(32342)
研究所(32064)
中心(30387)
(29697)
经济学院(28842)
(25601)
北京(25386)
(24936)
(24478)
财经大学(23981)
(21980)
师范(21860)
科学院(21851)
社会(20214)
基金
项目(102511)
科学(81763)
基金(77845)
研究(77102)
(67601)
国家(67118)
科学基金(56434)
社会(54181)
社会科(51538)
社会科学(51529)
基金项目(39276)
(35288)
教育(33681)
资助(33285)
自然(32236)
自然科(31487)
自然科学(31480)
自然科学基金(30951)
(30454)
编号(27864)
(25009)
国家社会(24557)
成果(24349)
(24182)
中国(24116)
重点(23523)
教育部(22033)
发展(20805)
人文(20788)
(20584)
期刊
(113949)
经济(113949)
研究(64623)
中国(36118)
(31423)
管理(25512)
(23889)
科学(23060)
学报(22576)
(20632)
金融(20632)
经济研究(20039)
财经(18339)
大学(17910)
学学(16900)
(16161)
农业(15941)
问题(15628)
(15001)
业经(13952)
技术(13940)
国际(13591)
世界(13546)
教育(13230)
技术经济(10832)
统计(9813)
经济问题(9626)
(8852)
经济管理(8343)
(7918)
共检索到28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毅夫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景气低迷,唯有中国不仅手握近二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继续维持正向的经济增长,还投入四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如果这四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计划投入改善农村与内陆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新华  
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以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将逐渐趋于稳定,不会因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波动而再出现大幅上涨。雪灾和汶川地震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中国经济不会陷入奥运后萧条;股市虽已经历巨幅调整,但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只要能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房价的巨幅下跌,就能有效防止中国宏观经济出现大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潜在增长率要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尽管我国在2016年前后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高峰,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将持续较长时间,能够弥补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在2020年前储蓄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加上人均资本存量较低,资本投入也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地区间产业转移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坚持改革开放将继续释放制度红利。2011~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将保持在8.5%左右,在2016~2020年期间降低到7.5%左右,2021~2030年期间会降低到6%左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工业品生产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说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结合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能够证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仍然在8%以上。国际比较的经验分析表明,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量,人均GDP达到10000~11000国际元和15000~16000国际元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概率较大,201...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K·J·阿罗   张延群  
我不是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及长期发展的前景我提出一些不十分确定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提出的,一个理论学家可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现象或者用来探讨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珏  梁伟欣  
笔者将我国改革开放35年高速发展的历程,以加入WTO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1)我国加入WTO之前,我国经济主要是依靠投资和扩建基础设施的带动,使得GDP成倍增加,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GDP增长的不竭动力;(2)2001年之后中国GDP的增速主要是靠出口拉动,甚至极端的年份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在57.4%,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陆明涛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再次下滑,此次经济增速下滑是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并由于全球经济重新整合、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质等因素将持续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此次减速是不同于周期性减速的结构性减速。这意味着中国赶超式增长模式即将终结,发展阶段演进和发达地区增长乏力,预示中国经济将迎来增长模式转型。为应对结构性减速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可通过结构化改革和促进内生经济增长实现稳速增效,即通过结构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鼓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高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万东华  原鹏飞  
2016年,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我国成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增速缓中企稳,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工业运行总体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由降转升,消费价格温和上涨,GDP全年增长6.7%,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促进经济回稳的积极因素将不断积累。初步判断,2017年我国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年GDP预计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万东华  原鹏飞  
2016年,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我国成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增速缓中企稳,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工业运行总体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由降转升,消费价格温和上涨,GDP全年增长6.7%,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促进经济回稳的积极因素将不断积累。初步判断,2017年我国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年GDP预计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需要通过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来实现。而人口的城市似在中国目前主要表现为“农转非”及其衍生的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对于拉动消费需求的中长期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985-1998年期间的有关统计数据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兰  李方  
加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而且作为新兴产业亦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分析,提出应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彤  许元荣  
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增长表现并非"定数",而是取决于以下五个"动态增长关系"的具体动态演化。第一,从投资需求来看,基建投资能否平衡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基建在中国经济中承担了非常纠结的角色;从地方政府债务来看,基建已经导致过度举债需要收敛;从投资效率来看,基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继续扩张的空间值得担忧;但从对冲中国经济下滑风险、熨平经济波动的角度来看,基建发挥着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骥  
最近几年 ,虽然国内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但是由于国内经济总体上呈现供大于求的矛盾 ,通货紧缩是当前经济成长中的主要特征。但是 ,通货紧缩并不影响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国内市场中的一些新变化正在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是人们消费结构正在调整 ,即由生活必须消费品向生活奢侈品逐渐转变 ;二是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外资对推动国内经济效率提高作用正在递减 ;三是民营经济将越来越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是反垄断是中国改革公共行业的一个长期必然举措。针对这些变化的一些政策调整十分必要 ,但所有的政策调整都需要有利于改善经济的增长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