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0)
2023(2503)
2022(2207)
2021(2045)
2020(1614)
2019(3710)
2018(3703)
2017(6651)
2016(3730)
2015(3957)
2014(3877)
2013(3783)
2012(3658)
2011(3347)
2010(3542)
2009(3352)
2008(3154)
2007(2704)
2006(2566)
2005(2263)
作者
(11404)
(9546)
(9406)
(8940)
(6268)
(4728)
(4264)
(3916)
(3609)
(3605)
(3603)
(3378)
(3257)
(3124)
(3107)
(3084)
(2960)
(2955)
(2812)
(2713)
(2457)
(2426)
(2350)
(2287)
(2245)
(2142)
(2134)
(2097)
(1926)
(1922)
学科
(15020)
经济(15014)
管理(14427)
环境(13510)
(8174)
地方(7258)
(6641)
生态(6542)
(6243)
企业(6243)
资源(6102)
(6056)
规划(5721)
环境规划(5618)
(5220)
方法(4553)
(3937)
地方经济(3718)
数学(3683)
数学方法(3654)
农业(3564)
(3522)
区域(3519)
(3500)
区域环境(3322)
业经(3238)
中国(2877)
(2734)
技术(2520)
经济学(2260)
机构
学院(53646)
大学(51544)
管理(20043)
研究(19948)
(19328)
经济(18922)
理学(17270)
理学院(17018)
管理学(16714)
管理学院(16644)
(15526)
科学(14611)
中国(14319)
(12334)
(10737)
(10406)
业大(9963)
研究所(9751)
中心(9488)
农业(8239)
(8101)
(8070)
师范(7998)
(7840)
(7773)
(7363)
环境(7071)
科学院(6618)
资源(6606)
师范大学(6435)
基金
项目(40715)
科学(32219)
基金(29197)
研究(28617)
(26108)
国家(25918)
科学基金(22222)
社会(18715)
(18278)
社会科(17713)
社会科学(17704)
基金项目(16359)
自然(15011)
自然科(14373)
自然科学(14366)
自然科学基金(14065)
(13962)
教育(11397)
资助(11076)
编号(10860)
(10813)
(9834)
重点(9806)
(8261)
(8169)
科研(7896)
课题(7877)
计划(7779)
创新(7704)
发展(7699)
期刊
(24865)
经济(24865)
研究(11404)
中国(10849)
学报(9616)
科学(8978)
(8623)
资源(7502)
大学(6566)
学学(6364)
农业(6132)
管理(5978)
(5604)
业经(5030)
生态(4756)
(4166)
环境(3947)
林业(3657)
(3506)
(3415)
金融(3415)
问题(3209)
技术(3185)
科技(3159)
教育(2939)
(2903)
(2821)
图书(2741)
现代(2735)
财经(2677)
共检索到7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光荣  郭笑撰  
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 ,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更要保证增长率的质量。也就是说 ,生态城市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 ,使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能协调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生态城市建设就是把环境发展与生产力发展联系起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这也是协调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的具体步骤 :首先是以各大城市生态建设为主导把各个大城市建设成为全流域的生态城市中心 ,形成辐射基点 ,产生效应。各大城市在整个长江流域属于经济相对最发达、城市产业最集中、工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黄硕琳  杨红  刘健  吴建辉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分析和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对中华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和8月保护区调查数据,应用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该水域受无机磷污染严重,无机氮污染有加剧的趋势,2006年5月保护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高,而北港水域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同期其它水域;保护区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简单,呈现出2005年8月生物量远高于2006年的5月和8月,而其生物多样性低的反常现象;通过近年来大型中华鲟误捕情况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耘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流域发展的最新明确的战略定位。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的区位优势及其地位和作用;从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总体特征、流域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特征及主要问题、自然灾害、水利工程影响等不同方面梳理和讨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讨论,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相关领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宗强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 5. 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物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志祥  成小江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洪铸  王海军  刘学勤  崔永德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群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该湖群正面临江湖阻隔和富营养化等严重威胁。近年来,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治理效果不甚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对由流域诸多胁迫导致的湖泊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本文提出应对长江湖群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即在湖泊及其流域实施环境工程以控制入湖污染,实施生态水文工程以恢复自然水文体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强生物自净能力,制定水环境经济制度以建立湖泊保护修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以实施适应性管理,前提是责任主体明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纪文  
1长江经济带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流域能够为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生态与物质基础,因此古代文明的发源与流域有很大关系,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流域的生态保护也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凡是古代文明能够传承至今的国度,都是流域生态得到持久保护的地方。因为流域的断流导致生态环境变迁,一些古代文明走向衰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既是对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历史规律总结,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磊  胡石其  
针对环境保护"费改税"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政府与企业间的策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监管成本、企业合法排污所增加的成本、企业合法排污所增加的收益和企业违法排污遭受的处罚等因素对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实行最严格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豪  虞孝感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特殊生态功能区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会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了长江源区的基本概况 ,分析了源区目前存在冰川退缩、冻土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占主导地位 ,而人为因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赞成在长江源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提出了建设长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思想 ,认为保护区应重点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生态系统。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建议将保护区划分成 5个核心区 ,3个缓冲区和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虞孝感  
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机遇和挑战同在。欧美各国近年大力推行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对第三世界商品质量设置了入关的环境门槛。长江产业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 ,现在世界通行的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 ,对长江流域产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产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种认证制度 ,一方面对我出口商品设置了新的障碍 ,另一方面又将环境保护压力直接施加到企业。重视流域生态环境将从政府行为、公民压力扩展到企业行动 ,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的负荷愈来愈重 ,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大幅下降 ,引起了日益严重的流域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南燕  边佳胤  吴惠仙  薛俊增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长江口北支设5个采样点,按月份采集水样品,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盐度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与悬浮物和浊度极显著正相关,亚硝态氮、铵态氮、总氮与总磷两两之间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北支盐度周年呈现"上升-平稳-下降-上升"的变化,其中2010年咸潮入侵的提前主要受三峡工程于当年9月开展蓄水所影响,而后盐度的"平稳"则可能由三峡工程在枯水期下泄量的增加所维持。北支各营养盐指标峰值均出现在当年6~8月,长江径流所携带的营养盐和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对营养盐的需求则是导致北支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等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新强  陈亚瞿  全为民  罗民波  王云龙  
2002年3月在长江口新建的北导堤N6区段试投放底栖动物10 t的基础上,2004年3月在南、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5 t,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了9.5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分别为26 489.43 g.m-2和3399.11 ind.m-2,比本底值分别增加了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3.08倍。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 328.84 g.m-2和918.67 ind.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采用熵权-TOPSIS与超效率全局SBM-GML指数从环境质量、生态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三个维度对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呈上升态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部分异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绩效逐次递减;环境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四省市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必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培育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生态补偿制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宏兵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 ,探讨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问题及重点 ,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翠玲  严以新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远离工程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显著和潜在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季节分配变化而对水体营养物质输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因上游来水来沙量减少对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文因素是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上游建坝蓄水以后。洪水的消除或洪泛次数减少削弱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联系,造成湿地逐渐萎缩,甚至大面积丧失,生物食物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