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8)
2023(13144)
2022(11783)
2021(11200)
2020(9657)
2019(22679)
2018(22752)
2017(44473)
2016(24664)
2015(28272)
2014(28710)
2013(28659)
2012(26794)
2011(23968)
2010(23887)
2009(22022)
2008(21665)
2007(19310)
2006(16431)
2005(14343)
作者
(72236)
(60270)
(60046)
(57239)
(38446)
(29044)
(27554)
(23787)
(22862)
(21582)
(20715)
(20163)
(19019)
(19004)
(18810)
(18717)
(18664)
(17857)
(17281)
(17198)
(15103)
(14708)
(14615)
(13680)
(13638)
(13547)
(13384)
(13377)
(12195)
(12078)
学科
(99506)
经济(99404)
管理(68380)
(64224)
(53134)
企业(53134)
方法(50025)
数学(43197)
数学方法(42757)
(27027)
(24908)
中国(24702)
地方(22774)
(22691)
业经(21092)
(18027)
贸易(18023)
农业(17945)
(17406)
理论(16687)
(16583)
(16550)
环境(15407)
(15264)
财务(15194)
财务管理(15155)
技术(14478)
企业财务(14304)
(13409)
银行(13355)
机构
大学(352937)
学院(351308)
管理(139344)
(134776)
经济(131617)
理学(120927)
理学院(119534)
管理学(117409)
管理学院(116774)
研究(115220)
中国(84429)
(75460)
科学(75012)
(61336)
(60549)
(58952)
业大(55733)
研究所(54003)
中心(53328)
(51692)
财经(49463)
农业(47806)
北京(47669)
(47476)
师范(47048)
(44794)
(43917)
(41545)
经济学(39713)
师范大学(37873)
基金
项目(241678)
科学(187455)
研究(175264)
基金(172612)
(150143)
国家(148859)
科学基金(126602)
社会(107019)
社会科(101218)
社会科学(101188)
(95627)
基金项目(93089)
自然(83825)
自然科(81725)
自然科学(81699)
教育(80684)
(80460)
自然科学基金(80195)
编号(73249)
资助(71689)
成果(59691)
重点(53736)
(53043)
(51174)
课题(49979)
(49281)
科研(46536)
创新(45939)
大学(44997)
教育部(44877)
期刊
(145791)
经济(145791)
研究(99828)
中国(63924)
学报(58880)
(54425)
科学(52727)
管理(47128)
(46349)
大学(43172)
学学(40570)
教育(38964)
农业(37617)
技术(30187)
(27228)
金融(27228)
业经(24631)
财经(23394)
经济研究(22331)
图书(20399)
问题(20040)
(19721)
(19600)
理论(17717)
技术经济(17388)
(17043)
科技(17032)
实践(16445)
(16445)
资源(16346)
共检索到502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宏  
在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苏州市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若干地方政府规章。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及非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多层次的保护机制。苏州市文化遗产主要从行政、民事、刑事三个方面进行保护,其中,行政保护"一马当前",体现在保护理念上,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但整个保护体系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高。在有限政府的模式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政府为引导,民众为主体的理念。《立法法》修正案施行后,苏州市要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外延与内涵深入研究,尽可能拓展其范围。苏州市要对现有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进行审查、清理、修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宏  
在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苏州市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若干地方政府规章。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及非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多层次的保护机制。苏州市文化遗产主要从行政、民事、刑事三个方面进行保护,其中,行政保护"一马当前",体现在保护理念上,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但整个保护体系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高。在有限政府的模式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政府为引导,民众为主体的理念。《立法法》修正案施行后,苏州市要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外延与内涵深入研究,尽可能拓展其范围。苏州市要对现有的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维艳  
地役权作为协调相邻两宗土地供需关系的一项重要物权制度,因其对他人不动产的间接利用之购买/补偿机制,而成为高度契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分析的法理工具。文章基于地役权合同之"利用目的和方法"要件以及地役权内在构造的客观规定性,采用多方法案例法,结合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案例,建构了哈尼稻作梯田旅游地役权购买/补偿机制概念体系。研究表明:地役权制度对于厘清旅游企业的地役权与补偿义务、社区居民的债权与保护义务,具有一般债权、其他用益物权和相邻关系无可比拟的法理解释力,是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资源有偿使用""谁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凯  
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利用与保护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只有协调好挖掘开发和传承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才能真正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文化资本理论不仅为开发和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还有助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大运河在淮安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借助布迪厄文化资本的理论,以淮安市为例,聚焦淮安特色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形成淮安大运河文化带,通过兴建水工博物馆,打造中国漕运城,运河故事开发,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文化资本对淮安文化产业的正向驱动作用,进而积极推动淮安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宏烈  
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梳理广州工业遗产的固有脉络,找出现阶段研究的要义和难点,坚定传承历史文化的立场,实施保护利用双赢的方略,对维护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价值品位很有必要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但方  王堃翯  但欢  王刚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数据库,利用分析软件CiteSpace,梳理了2006年以来中国核心期刊报道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主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副中心的相互合作模式;研究作者是以闵庆文为主展开的合作网络,合作强度较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地研究、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和产业化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机制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研究;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探索阶段(2006-2008年)、应用阶段(2009—2017年)、扩展阶段(2018年至今)。据此,本文就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发展提出统一学术名称、丰富研究案例、创新产业模式三点建议。研究结果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决策管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娟  柯平  
文章从宏观政策和微观认知两个维度探索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通过梳理我国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研究与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既有基础与政策依据;运用专家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获取研究者对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见解;基于理论、政策与研究者见解,文章从研究环境塑造、研究者主题选择、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基础建设、研究机制构建五个方面构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波  何露  
农业文化遗产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发掘与动态保护过程中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决策服务的支持。该文运用文献研究与资源整理的方法,概要地综述了GIS技术在农业研究中和历史/文化地理领域里的应用,其中GIS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资源管理和区划为主的宏观应用、以估产和灾害管理为主的中观应用和在精确农业中3S结合的微观应用;GIS在历史/文化地理领域应用按其功能划分为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3类。结合目前GIS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明确了GIS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空间信息测算与资源评估、复杂信息空间分析、可视化与专题图绘制,以及遗产地保护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少济  马丽卿  
文化遗产不只是一段静态的"民族记忆"而或被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要求他要"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以一种"活态"的状态借助产业资源、市场机制去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本文以文化旅游产业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保护模式进行研究,试图综合市场价值网络的诸多元素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动态保护模式,使文化遗产通过自身与当下社会间的互渗作用,将文化遗产富含的历史文化精粹重新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遗产的创新机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蕾  吴琼  付蓉  孙晓冬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陆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日渐凸显。结合民间剪纸艺术自身及其产业化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蕾  吴琼  付蓉  孙晓冬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陆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日渐凸显。结合民间剪纸艺术自身及其产业化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