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9)
- 2023(16273)
- 2022(14070)
- 2021(13226)
- 2020(10867)
- 2019(24865)
- 2018(24730)
- 2017(47545)
- 2016(26125)
- 2015(29062)
- 2014(29331)
- 2013(28906)
- 2012(27143)
- 2011(24758)
- 2010(25151)
- 2009(22869)
- 2008(22368)
- 2007(19887)
- 2006(17707)
- 2005(16137)
- 学科
- 济(105387)
- 经济(105278)
- 管理(73092)
- 业(70641)
- 企(56824)
- 企业(56824)
- 方法(42134)
- 数学(35831)
- 数学方法(35361)
- 中国(31545)
- 农(30585)
- 地方(26770)
- 财(25601)
- 业经(24354)
- 学(23826)
- 农业(20570)
- 制(20167)
- 贸(19915)
- 贸易(19902)
- 易(19273)
- 银(18514)
- 银行(18466)
- 行(17786)
- 融(17767)
- 金融(17765)
- 理论(17185)
- 技术(17012)
- 环境(16987)
- 和(16869)
- 策(16248)
- 机构
- 学院(369747)
- 大学(369303)
- 济(146929)
- 经济(143472)
- 管理(142996)
- 研究(133154)
- 理学(122173)
- 理学院(120720)
- 管理学(118643)
- 管理学院(117965)
- 中国(99570)
- 科学(82883)
- 京(80684)
- 所(68963)
- 财(68335)
- 农(65111)
- 研究所(62540)
- 中心(59919)
- 江(56363)
- 业大(56097)
- 财经(53362)
- 北京(51786)
- 范(51193)
- 农业(50868)
- 师范(50708)
- 经(48464)
- 院(48383)
- 州(45915)
- 经济学(42598)
- 师范大学(40747)
- 基金
- 项目(247313)
- 科学(193400)
- 研究(181490)
- 基金(176869)
- 家(154917)
- 国家(153547)
- 科学基金(130444)
- 社会(111954)
- 社会科(105941)
- 社会科学(105917)
- 省(97299)
- 基金项目(93298)
- 自然(85179)
- 自然科(83128)
- 自然科学(83106)
- 教育(83053)
- 划(82384)
- 自然科学基金(81602)
- 编号(74663)
- 资助(73404)
- 成果(62073)
- 发(56083)
- 重点(55676)
- 部(54236)
- 课题(52565)
- 创(50963)
- 创新(47513)
- 科研(47011)
- 教育部(45818)
- 项目编号(45505)
- 期刊
- 济(169350)
- 经济(169350)
- 研究(113863)
- 中国(77196)
- 农(60192)
- 学报(59892)
- 科学(55290)
- 管理(53835)
- 财(49824)
- 教育(46118)
- 大学(44543)
- 农业(41862)
- 学学(41688)
- 融(37483)
- 金融(37483)
- 技术(31673)
- 业经(28727)
- 经济研究(26650)
- 财经(25461)
- 问题(21853)
- 经(21776)
- 业(21730)
- 图书(20599)
- 科技(18095)
- 理论(17934)
- 技术经济(17454)
- 贸(17116)
- 现代(17039)
- 版(16841)
- 资源(16461)
共检索到565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林 高旺盛 陈阜 朱文珊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根据具体情况 ,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 3种类型 ,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 ,达到保土、培肥、节水、增产、增效。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 ,提出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区域匹配差、规范性差、配套技术落后等问题 ,提出要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 ,加强联合攻关等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旺盛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为了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少耕免耕技术、农田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达到农田"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以及"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的耕层土壤状态,保持可持续的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区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概念 原理 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珂珊 ,张俊飙
(一)耕地资源现状“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说明土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全球来看,耕地约占陆地面积的1/10,可耕地面积增长甚慢,50年代初为180亿亩,60年代初达195亿亩,到1989年才达到240亿亩,目前较易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趋于枯竭,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却加剧了耕地减少。一方面每年新增沙化面积5-7.5km~2,每年有7500-10500万亩耕地因侵蚀、盐渍沙化和三废污染等人为因素不能用于耕作;另一方面城市和工业交通占地增多。我国国土辽阔,由于人口众多,使人均占有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耕地14.4亿亩,其中稳产高产田不足1/10,而盐碱地、红壤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及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邸颖
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逐步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据FAO统计,目前,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近1.7亿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情况的概述,提出对我们相关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 保护性耕作 概况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纪颖 陈智文
本文从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入手,以数据为基础,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经济效益、保水效益、有机质的积累、固碳减排等方面的效果。中国吉林省与北美洲自然环境相似,吉林省应借鉴北美洲保护性耕作经验,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恢复土地肥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焕
我国传统耕作方式都是采用铧犁进行作业,而这种方式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不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方式利用搅碎的秸秆覆盖土壤表面,“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可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此外,秸秆腐烂后还能转化为土壤肥料。这种新型耕作方式下,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提升。而农机装备的加入使得这种新型耕作方式变得更加高效,联合收割机可以将植物秸秆搅碎并均匀抛洒在地表,免耕机可以直接进行免耕播种施肥,
关键词:
农机化发展 保护性耕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巽浩
保护性耕作指的是"有利于保土保水维持并改善土地生产力的耕种措施","覆盖度"并不是唯一标准;各种耕种措施既有"保护"一面,也有"非保护"一面,并无"先进"或"落后"之分,不宜将美国提倡的免耕覆盖绝对化;免耕覆盖在不同地区效果不一,在半干旱地区效果显著,在湿润地区则应用较少;当前要加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各地区保护性耕作的道路、模式和技术体系,农艺与农机密切配合,避免缺乏研究试验与示范的大规模盲目推广。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俊芳 许绮川 周勇
本文论述了旋耕机的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的技术状况,探讨了旋耕技术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的效果,分析了旋耕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旋耕 落技术 现状 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瑞芝 李少昆 李小君 金亚征 王克如 初震东 高世菊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汲文峰 黄海东 黄小毛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实施和推广应用的经验,对促进中国南方一年两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国南方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的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技术 应用 发展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雪松 曹永胜 曹克强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因其具有诸多优点,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采用,但在采用该技术的同时,也使各地的土传病害加重,使植物保护工作面临新问题。文章对土传病害在河北省的发生现状进行了简介,并在分析土传病害加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麦土传病害 治理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孟凡杰 于晓芳 高聚林 赵益平
保护性耕作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新世纪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经历了从农机主导向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技术结构集成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应用主体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农户认知、技术结构、土地规模、推广体系、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障碍。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加强先进适用的技术研发与集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制建设等方面营造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与农户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政府补贴、管制和农技推广三种政策及其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有必要采取政策刺激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三种政策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单独采取补贴措施对农户采纳行为激励效果不佳,需与惩罚或信息诱导措施结合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三种政策的合理组合对农户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效果最佳。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一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远看有适度的监管,政府可以逐渐放松其他政策刺激的力度,农户也会渐渐自发地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晶 高焕文 李洪文 金双义
为分析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影响日棵间蒸发量的因素,在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对影响蒸发的各因素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对10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各参数与日棵间蒸发量的拟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耕作模式条件下日棵间蒸发量与叶面积指数、地表覆盖率有较好的三次函数关系,7种耕作模式下日棵间蒸发量与地表含水率具有较好的三次函数关系,3种耕作模式下日棵间蒸发量与地表温度具有三次函数关系。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日棵间蒸发量可近似用叶面积指数、地表覆盖率或者地表含水量计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余杰
旅行社、酒店和旅游交通被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外出旅游消费主要涉及景区门票、酒店住宿和旅游交通三大项目。传统外出旅游主要靠旅行社代购旅游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通过相关网站和网店自己订购旅游票据,但网站和网店运营的票种不全,网店竞争压力大甚至恶性竞争制约着人们外出畅游,因而研究旅游网店营销现状、对策及发展趋势对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旅游网店 运营现状 营销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