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7)
- 2023(16196)
- 2022(13681)
- 2021(12532)
- 2020(10950)
- 2019(24626)
- 2018(24349)
- 2017(46649)
- 2016(25510)
- 2015(28322)
- 2014(28198)
- 2013(27664)
- 2012(25733)
- 2011(22984)
- 2010(22671)
- 2009(20875)
- 2008(20456)
- 2007(18293)
- 2006(15332)
- 2005(13346)
- 学科
- 济(102925)
- 经济(102817)
- 管理(74906)
- 业(74088)
- 企(60050)
- 企业(60050)
- 方法(53800)
- 数学(48283)
- 数学方法(47737)
- 农(28735)
- 财(27991)
- 中国(24083)
- 学(23012)
- 业经(21871)
- 技术(20423)
- 贸(19995)
- 贸易(19992)
- 农业(19693)
- 地方(19651)
- 易(19448)
- 务(18671)
- 财务(18622)
- 财务管理(18581)
- 制(17935)
- 企业财务(17746)
- 环境(15680)
- 银(15273)
- 银行(15205)
- 融(15089)
- 金融(15084)
- 机构
- 大学(366107)
- 学院(365394)
- 济(145241)
- 经济(142313)
- 管理(142286)
- 理学(124482)
- 理学院(123132)
- 管理学(120817)
- 研究(120777)
- 管理学院(120170)
- 中国(89398)
- 科学(79878)
- 京(75704)
- 农(74991)
- 财(64449)
- 业大(64244)
- 所(62652)
- 农业(59903)
- 中心(58284)
- 研究所(57744)
- 江(54352)
- 财经(53101)
- 经(48509)
- 北京(45941)
- 范(45018)
- 经济学(44766)
- 师范(44353)
- 院(43070)
- 州(42856)
- 经济学院(40956)
- 基金
- 项目(260990)
- 科学(204332)
- 基金(191236)
- 研究(178455)
- 家(171295)
- 国家(169953)
- 科学基金(144606)
- 社会(113632)
- 社会科(107927)
- 社会科学(107892)
- 省(103979)
- 基金项目(101842)
- 自然(98532)
- 自然科(96316)
- 自然科学(96283)
- 自然科学基金(94579)
- 划(87395)
- 教育(82509)
- 资助(78706)
- 编号(69543)
- 重点(59368)
- 部(57213)
- 发(54763)
- 创(54559)
- 成果(54246)
- 科研(51766)
- 计划(51547)
- 创新(51187)
- 教育部(48216)
- 大学(47664)
- 期刊
- 济(144597)
- 经济(144597)
- 研究(92559)
- 学报(70449)
- 农(66083)
- 中国(65005)
- 科学(60208)
- 大学(51502)
- 财(50534)
- 学学(49338)
- 管理(47918)
- 农业(45061)
- 技术(32180)
- 融(30400)
- 金融(30400)
- 教育(30140)
- 财经(25834)
- 业(24651)
- 业经(24396)
- 经济研究(23635)
- 经(22062)
- 版(20008)
- 问题(19783)
- 业大(19256)
- 统计(19164)
- 科技(18893)
- 技术经济(18839)
- 策(17782)
- 资源(16667)
- 理论(16523)
共检索到511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书凯
采用安徽省740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经济结构、耕地特征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整体较低,水稻耕作规模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呈"U型"关系,水稻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水平越高,租入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越高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水平越低,其他影响农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变量还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水平和户主是否参加绿色防控培训。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通过机制创新鼓励农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相关服务主体应采取差异化推广策略和服务形式,提高农户病虫...
关键词: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收入结构 耕地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贴 农户行为 山西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贴 农户行为 山西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利群 周洁红 于晓华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涝的效果,并分别估计了采用者和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采用者的水稻单产远远高于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2)在反事实假设情况下,如果采用者未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减产457.95 kg/hm~2(约7%);如果未采用者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增产225 kg/hm~2(约4%);3)户主种植经验、受教育年限和公共服务可得性正向影响稻农的采用行为。最后,论文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大对抗逆水稻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利群 周洁红 于晓华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涝的效果,并分别估计了采用者和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采用者的水稻单产远远高于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2)在反事实假设情况下,如果采用者未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减产457.95 kg/hm2(约7%);如果未采用者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增产22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丽 吕杰
20世纪90年代,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农户的选择行为对其推广和应用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通过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是否接受过保护性技术的相关培训、秸秆是否主要还田,以及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预期收入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长存 吴敬学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维 陈欢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和最关键的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并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本文分析农地确权、耕地转入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利用湖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构建Tobit模型,并进一步进行随机前沿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显著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发生耕地转入的农户的农业技术效率高于未发生转入的农户;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耕地转入并带来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呈倒"U"型分布,当实际耕地面积超过2公顷,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喻永红 韩洪云
本文基于湖北省稻农IPM采用的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采用决策模型,分析了稻农在保护性耕作措施采用过程中认知和实际采用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传统化学防治的健康危害认知是影响其采用水稻IPM的重要因素之一;稻农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离最近乡镇的距离显著地影响农民认知的形成;除了对健康危害的认知外,显著影响稻农采用水稻IPM的因素还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兼业、信息渠道数量、离最近乡镇的距离、种植规模、劳动力数量、未成年人数量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萌 齐振宏 罗丽娜 黄建 李欣蕊 张董敏
探索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传统散户和江苏省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两类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结果表明,影响传统散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现有住房价值、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影响种稻大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受教育程度、水稻种植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提供机械补贴、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柳 吕开宇 阎建忠
在农地大规模流转背景下,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增加农户农地投资对于农地质量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黑龙江、河南、浙江和四川4省农户调查数据,以秸秆还田单位面积投资作为保护性耕作投资指标,采用两步法IV-Tobit模型,分析不同农地类型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农户对转入地投资的因素,从而探讨产权因素在保护性耕作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农地流转面积占比高达86.09%,发生农地流转的农户数占比也高达71.15%。土地流转契约具有以口头形式为主、约定年限短的特点。农户对保护性耕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