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31)
2023(19590)
2022(16599)
2021(15241)
2020(12894)
2019(28693)
2018(28410)
2017(54775)
2016(30045)
2015(33156)
2014(32784)
2013(32923)
2012(30176)
2011(27235)
2010(27149)
2009(25244)
2008(25052)
2007(22531)
2006(19995)
2005(17623)
作者
(90282)
(75659)
(75069)
(71224)
(47738)
(36426)
(33723)
(29696)
(28526)
(26959)
(25737)
(25465)
(24021)
(23948)
(23413)
(23142)
(22694)
(22383)
(21746)
(21624)
(19112)
(18529)
(18402)
(17199)
(16992)
(16823)
(16819)
(16663)
(15237)
(15139)
学科
(127149)
经济(127009)
(108691)
管理(94290)
(89803)
企业(89803)
方法(57968)
(49872)
数学(47932)
数学方法(47507)
业经(35979)
(35439)
农业(33258)
中国(30736)
(25835)
地方(25689)
(24775)
财务(24708)
财务管理(24673)
技术(24494)
(23838)
企业财务(23475)
(22692)
贸易(22685)
(22015)
理论(20717)
(20563)
(19221)
环境(19106)
(18670)
机构
学院(437717)
大学(432930)
(176232)
管理(172959)
经济(172687)
理学(149996)
理学院(148352)
管理学(145931)
研究(145407)
管理学院(145139)
中国(110003)
科学(93564)
(91735)
(91264)
(78569)
(74836)
业大(73914)
农业(71570)
研究所(68456)
中心(66558)
(65194)
财经(63721)
(58130)
北京(56573)
(54170)
师范(53528)
经济学(52638)
(52237)
(51943)
经济学院(47870)
基金
项目(301595)
科学(236584)
基金(219402)
研究(214285)
(194151)
国家(192459)
科学基金(164381)
社会(136621)
社会科(129356)
社会科学(129321)
(119339)
基金项目(116790)
自然(108732)
自然科(106181)
自然科学(106148)
自然科学基金(104291)
(99692)
教育(96356)
资助(89624)
编号(85709)
重点(67597)
成果(67243)
(65917)
(65015)
(64155)
创新(59553)
课题(58407)
科研(58025)
(56924)
国家社会(56528)
期刊
(195669)
经济(195669)
研究(120772)
(88308)
中国(80536)
学报(76818)
科学(69136)
管理(63300)
(60619)
农业(59924)
大学(57249)
学学(54993)
教育(39088)
(38774)
金融(38774)
技术(37745)
业经(37252)
(31606)
财经(31430)
经济研究(29649)
(26919)
问题(26430)
技术经济(23386)
(23090)
科技(22719)
业大(20866)
现代(19970)
资源(19967)
商业(19907)
理论(19353)
共检索到633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农业部门实现固碳和减排的最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基于大规模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单产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率普遍较低,其中秸秆覆盖单项技术的采用率最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小麦和玉米单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却可以显著减少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因而,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的支持,探索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为发展低碳经济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贡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焕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印军,吴凯,卢布,袁璋,许越先  
2003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总产占全国的7.7%,棉花总产占全国的3.4%,苹果总产占全国的40.6%。尽管粮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然而,黄河流域的农业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流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生产水平低、农业结构单一、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该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据预测,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2000~2020年本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将为3.9%,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下降11.0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上升12.1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长生  严金明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1)黄河流域2000—2020年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异质性明显,且在部分区域存在因果关系,不同区域应当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用地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裴源生  方玲  罗琳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研究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入手,分析水价对农业需水量的影响,确定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该文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黄河流域不同灌区建立农业用水需求函数,得出水的需求价格弹性,并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函数。研究表明水价与需水量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将以上研究成果在黄河流域农业需水分析中进行了定量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水价调整对该流域的农业需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俊怡  李鸿雁  
[目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严重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009—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和GTWR模型,分别从全局视角和微观视角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结果]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是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山东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陕西和四川的有效途径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降低农业用水占比,优化用水结构;河南和青海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结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并探究影响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主导因素,可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建英  谭术魁  程明华  
研究目的: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农户响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政策含义。研究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AHP分析法。研究结果:(1)性别、年龄、教育水平、风险偏好、经济作物、农业收入比例、信息渠道、农业劳力、地块数量、耕地权属感知对保护性耕作方式农户响应意愿的影响显著,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2)保护性耕作方式自身特性对农户响应意愿的影响程度排序为:风险性>可察觉性>成本投入>兼容性>时间投入>复杂性>可试验性。研究结论: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农户响应意愿进行促进和改善需要同时考虑主客体特征及环境因素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光乔  张宗毅  
本文基于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份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项技术农户采纳情况分别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农户采纳这两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两项技术的采纳倾向都受到政府的强制或补贴措施、粮食商品化程度、户主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还受到秸秆是否有经济用途、农户劳均土地块数两个因素的负向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纳还受到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评价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凤云  张恩和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节水、增产潜力及其在黑河流域的适应性,设计20 cm留茬(NS20)、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NS40)、40 cm留茬压倒(NPS4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河流域农田土壤含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在2003年和2004年休闲期结束后,NPS40、NS40、NS20和NPS20表层0~30 cm土壤贮水量较CT分别增加30.22%、27.29%、20.92%、13.64%和48.32%、38.90%、29.85%、23.28%;2004、2005两年播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玮楠  刘霁瑶  赵敏娟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发展内涵下,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构建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分析2009-2018年黄河流域87个地市(州、盟)的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检验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稳定上升的走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流域间表现出“下游领先、中游追赶和上游落后”的分布态势;(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的集聚和依存特征,效率重心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转移;(3)从空间收敛性来看,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农业用水效率均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瑞芝  李少昆  李小君  金亚征  王克如  初震东  高世菊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凤云  
以黑河流域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及剖面分布规律,探讨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明显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含量,且均表现为自上层到下层显著递减的规律。黑河流域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平均值为158.06 mg/kg,变幅为35.04~414.34 mg/kg,随季节变化表现为播种期>休闲期>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平均值为24.73 mg/kg,变幅为9.47~82.87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季节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