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2)
- 2023(10442)
- 2022(8833)
- 2021(8395)
- 2020(7012)
- 2019(15560)
- 2018(15356)
- 2017(30131)
- 2016(16564)
- 2015(18456)
- 2014(18378)
- 2013(18248)
- 2012(17062)
- 2011(15218)
- 2010(15819)
- 2009(15008)
- 2008(15218)
- 2007(13897)
- 2006(12689)
- 2005(11461)
- 学科
- 济(65273)
- 经济(65174)
- 业(61213)
- 管理(56050)
- 农(47163)
- 企(39924)
- 企业(39924)
- 财(31578)
- 农业(31024)
- 制(22056)
- 方法(20222)
- 业经(19806)
- 中国(18936)
- 数学(17654)
- 数学方法(17435)
- 务(15699)
- 财务(15671)
- 财务管理(15623)
- 体(15508)
- 企业财务(14893)
- 财政(14563)
- 策(14524)
- 地方(13794)
- 银(12630)
- 银行(12624)
- 体制(12117)
- 行(11989)
- 土地(11965)
- 政(11816)
- 贸(11782)
- 机构
- 学院(233048)
- 大学(227611)
- 济(102019)
- 经济(99865)
- 管理(90413)
- 研究(78549)
- 理学(76711)
- 理学院(75983)
- 管理学(75001)
- 管理学院(74561)
- 中国(64873)
- 财(57418)
- 农(53087)
- 京(47136)
- 科学(43447)
- 财经(40454)
- 农业(40032)
- 所(39165)
- 江(38722)
- 中心(37814)
- 业大(36653)
- 经(36506)
- 研究所(34112)
- 经济学(30199)
- 北京(29204)
- 财经大学(28936)
- 州(28901)
- 省(28444)
- 范(28247)
- 师范(28081)
- 基金
- 项目(145418)
- 科学(115633)
- 研究(113544)
- 基金(105897)
- 家(89706)
- 国家(88799)
- 科学基金(76951)
- 社会(73967)
- 社会科(69824)
- 社会科学(69810)
- 省(57193)
- 基金项目(55201)
- 教育(50540)
- 编号(48058)
- 自然(46351)
- 划(46340)
- 自然科(45123)
- 自然科学(45112)
- 自然科学基金(44300)
- 资助(42473)
- 成果(40298)
- 制(35053)
- 部(34023)
- 课题(32650)
- 重点(32111)
- 发(31825)
- 性(31209)
- 国家社会(30507)
- 农(30289)
- 创(29985)
- 期刊
- 济(126064)
- 经济(126064)
- 研究(74645)
- 农(57373)
- 中国(56536)
- 财(49051)
- 农业(38261)
- 学报(30993)
- 科学(30982)
- 管理(30898)
- 融(29705)
- 金融(29705)
- 大学(25722)
- 业经(25056)
- 学学(24522)
- 教育(22348)
- 财经(20781)
- 技术(18397)
- 经(17688)
- 业(17627)
- 问题(17476)
- 经济研究(17362)
- 农村(15346)
- 村(15346)
- 农业经济(14614)
- 世界(13383)
- 版(13060)
- 经济问题(12136)
- 贸(11797)
- 财会(11360)
共检索到376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春平 高云 彭静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1867)。针对我国耕地资源贫乏和市场化及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严重流失的现状,1986年制订并经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把“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立法宗旨,新世纪以来国家更是采取了“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耕地非农化的势头并未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年来又出现了近乎灾难性的“圈地热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1986年至1995年十年间全国耕地累积减少7500余万亩,而1996年至2003年仅仅八年多时间,农用地就减少1亿亩。尽管这种“圈地”与当年英国圈地运动的“羊吃人”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金海 宁玲玲
农民对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事实上的财产权利 ,它不仅包括物权意义上的占有权 ,还包括源于此的使用权、收益权和相应的处分权。虽然《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民个体有事实上的土地财产权利 ,但对于他们而言 ,其享有的土地作为财产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 ,因为法律上规定的农民集体对集体性土地权利的层级性 ,决定了集体土地的收益权和处分权是不完全的 ,其中特别是国家保留了土地市场的垄断权和对集体性土地最终的处分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农民集体身份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包括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凯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如何改革创新、合理设计、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有限、宅基地流转受限、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市场、农民缺少利益表达权等问题。我国应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合理界定农村建设用地价值、规范宅基地流转机制和制定科学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效益最大化,切实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玲
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历史演变和农民财产权利变化,分析现行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提出明晰土地占有权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关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农民财产权利,是指其对土地的权利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利,主要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与当前土地政策变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多数议题紧密相关。清晰界定和赋予农民合理的财产权利,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收入。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光辉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到农民土地权利的赋权与保护。对土地资源特性和农民行为特性的分析表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 土地权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凤芹
本文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各项产权的归属、控制及其由此而导致的法律文件的演变和修正,对农地合约和法律演变的约因、缔约过程及由此导致的资源配置状态和共有资源流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领域里的一些观点:土地私有化、土地保障论等给予评述,提出了低成本维护农民产权和剥夺村委会经济权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制度 私有产权 维权成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兆军
研究目的:以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确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目标为依据,探究人权理念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的应有完善。研究方法:人权法与物权法交叉视角下的文献资料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利具有特殊的人权价值,虽然对其保护取得成就,但其进步中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征地和乡土势力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权利并影响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为甚。欲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人权,必先寻求此问题的破解之道。研究结论:在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的时代诉求下,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更需不断强化赋权后的维权功效、充分实现征地中的还权于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金明 陈利根
在财产法的视阈下,土地权利体系非物权法体系甚至民事权利体系所能涵盖。土地公法财产权与私法财产权的二元分野是土地财产权体系的基本架构。我们将土地财产权分为公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国家地权)和私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继承权等),这对解释土地权利运行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澄清土地权利的诸多理论误区具有积极的意义。土地财产权二元体系应当作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4个省(市)"农民上楼"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其财产权利的损益情况。结合访谈及相关资料,本文发现:"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边界明确,物权显著增加,集体利益分享权以不同形式实现,但用益物权实现度较低;农民整体上财富积累能力降低,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农民上楼"后的物权、集体利益分享权和用益物权等财产权利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影响农民的投资行为和拆迁意愿,导致征地拆迁成本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军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和市民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不平等困局,实现城乡居民财产权利平等,意义非凡。
关键词:
农民 更多财产权利 财产性收入 思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4个省(市)"农民上楼"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其财产权利的损益情况。结合访谈及相关资料,本文发现:"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边界明确,物权显著增加,集体利益分享权以不同形式实现,但用益物权实现度较低;农民整体上财富积累能力降低,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农民上楼"后的物权、集体利益分享权和用益物权等财产权利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影响农民的投资行为和拆迁意愿,导致征地拆迁成本增加。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胜兰 于凤瑞
财产权制度通过界定农村土地财产权、调整农村土地市场交易行为而成为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核心制度。反观现实中法律制度对农村土地财产权转让的制约,农村土地市场交易受到限制,造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取得程序、方式以及效力方面的困境。反思大陆法系传统财产权理论,从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出发找寻农村土地财产权结构的基点,以定限物权为核心设计农村土地上的权利束体系,充分发挥财产权的流动性,可增加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今年 2月 19日至 20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土地利用司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在江苏省苏州市联合召开了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出席座谈会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是一个袖珍型的座谈会,参加讨论的只有十来人,但讨论的问题比较重要,也比较深入。话题从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切入,实际上就土地财产权的制度创新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参加座谈的人士,都有多年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经历,对讨论的问题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 9篇文章,是根据与会者讨论发言整理成的,相信能给读者以不同的启发,并激起读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兴趣。 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